照护更专业 家庭减负担

  中评社北京1月20日电/据人民网报道,  冬日暖阳,斜照进阳台。上海市宝山区宝林八村,护理员龚建兵正为80岁的李福民做上门护理。

  患有脑梗的李福民因长年卧床,背上长了褥疮,在龚建兵的精心护理下,伤口如今已逐渐愈合。李福民的老伴儿陈薇夸赞道:“护理很专业,帮了我们大忙。”

  2016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探索建立以社会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资金或服务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上海等15个城市入选第一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

  在前期试点基础上,2018年1月起,上海在全市全面推行长护险制度,构建形成申请、评估、服务、结算、监管等全链条制度体系,推动长护险管理水平、服务质量迈向标准化、精细化。至今,上海已有近40万长期失能老人享受到长护险照护服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6年多来,上海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探索实践是如何破题、深化的?记者跟随龚建兵的脚步实地探访。

  

  失能老人家属陈薇——

  “护理员照顾得好,老伴儿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每年去医院的次数也明显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