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俄乌军事冲突看台湾问题的解决方式

俄乌军事冲突给中国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

  中评社╱题:从俄乌军事冲突看台湾问题的解决方式 作者:王海良(上海),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摘要】俄乌军事冲突虽与两岸关系根本不同,但对解决台湾问题不无重要启示,至少在战略层面、策略层面、军事运作等是如此。美国为首的北约不直接出兵助乌抗俄,与美对台海的顾忌有关。美以中国为主要对手,不能应对两个战场,所受制约显而易见。乌克兰战场情况、核武因素、地理环境等也对台海潜在军事冲突有参照对比的作用。中西制裁与反制裁的博弈和中美围绕台湾问题的博弈十分复杂,非单方面力量所能决定。就相关方面来说,路径的选取、战争与和平、外交与军事、博弈与抉择都是需要深思和慎重把握的。客观而言,和平统一是最佳选择。

  俄乌军事冲突对看待和解决台湾问题有一定的启示,尽管二者之间没有共同性和必然联系。我们应该在明确二者的根本性质不同的前提下,观察和探讨前者对后者的启发作用,因为二者都涉及世界强国,都有美国的干涉和插手,都对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有重要影响。据此,本文拟从重要启示、战略顾忌、路径抉择、制裁博弈等方面探讨从俄乌军事冲突看解决台湾问题的相关问题。

  一、俄乌与台海区别下的重要启示

  (一)二者基本不同之处

  俄乌军事冲突与台湾问题有本质区别,这是清楚无误、不容含糊的。首先,从根本上说,二者虽都有长期曲折的复杂因素与演变过程,但前者是国与国之间的冲突,后者是一国之内的矛盾。俄乌战争是两个有复杂关系的主权国家间的矛盾爆发,由欧洲地缘政治博弈所致,台湾问题则是中国内战遗留的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难题。俄罗斯在北约东扩的重压下,出于长期的不安而对乌克兰采取了特殊军事行动,中国没有传统安全意义上的不安,只有对历史使命的不懈追求,且仍可保留一定的战略定力和策略耐心。

  其次,地缘政治矛盾的激化具有溢出危害效应,北约东扩和乌克兰的选择带来了危机,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以至美国洗手不干、欧洲畏缩、被迫退让,俄罗斯反守为攻,西收东乌、南统黑海,欧亚地缘战略格局为之改变。相较之下,台海则不仅没从美国战略淡出,反而被印太战略视为枢纽,以至美国宁可在乌克兰躲躲闪闪、在战场上偷偷摸摸、对俄罗斯动口不动手,在普京面前凸显软弱无力,也不愿放松对台海的紧盯、在两岸间挑事、制造矛盾事态。

  再者,美国明明因顾忌台海安全,担心中国大陆藉俄乌冲突发动对台进攻,因而不敢在乌克兰正面与俄军对抗,却不希望人们把台海与乌克兰联系起来看,生怕大家看出点名堂。美国军方高层的奥斯汀和米利先后发声,表示二者不同,没有可比性,不要做比较,甚至公开修正自己不久前的说法。笔者以为,美方确实不想让人们弄清海岛台湾与陆地乌克兰在军事和战事上的差异,尽管这种差异十分大,也很显着,因为差异就是矛盾和问题,克服矛盾、解决问题对涉事双方都很重要。

  (二)对统一战略的大启示

  从乌克兰危机到俄乌军事冲突,从本质上看,都与中国无关,也与台湾问题无关。不过,从大国博弈及其影响看,此事对中国的地缘战略发展态势和国家统一战略有一定作用与启示。台海的情况的确不同,第一,是中国内政,基本上是中国内部统独之争,外部干预无合法性;第二,和平统一空间依然存在,还不能拿一场已经在两个主权国家之间发生的战争来做对比;第三,笔者不认为台湾问题已经到了短时间内必须在战与和之间做抉择的地步,也不认为美方已走向了排除中国和平统一的可能,更不能接受台湾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只能独不能统的判断。不过,如果说俄乌军事冲突对解决台湾问题有启示的话,恐怕主要是在战略判断与战略抉择方面,例如大国是否能容忍自己的核心利益或重大利益长期受到损害?大国是否能接受自身安全长期遭受威胁?大国是否有决心和力量对付和对抗多国组成的军事联盟?拥有核武器的大国在重大军事冲突中是否把核武作为反制威胁和进攻的最后手段?发动军事打击的大国如何应对军事意外的反制和围剿,如国际谴责、舆论围攻、外交围困、经贸金融制裁等?

  (三)军事上有相当大差别

  从军事上的差别来看,第一,俄乌军事冲突与可能的台海战争的最大差别是陆地战与夺岛战,后者的难度与牺牲显然要大得多,这也是蔡英文所谓的海岸“天险”的意涵所在。这当然与俄军在乌克兰平原上的长驱直入有天壤之别。

  第二,从战争形态来看,差别也会很大,前者以坦克兵加步兵为主,海空力量为辅助,配以一定的信息战力量,后者则将是多军种、多兵种全面投入、充分混合、高度协同的作战。如果说有什么相似性的话,可能就是导弹攻击方式了。但考虑到跨海作战的需要,解放军的对台打击一定在渡海前就发动一轮大规模导弹和火箭炮攻击。而这样的攻击基本上可以解决掉台湾的军事要地,包括军用机场、导弹基地、雷达基地、坦克基地、军用直升机基地、军港、军营、三军司令部、电厂、港口及油槽,因为它们全都在解放军上千尊火箭炮射程之内①。

  第三,战争模式上,高技术、高信息、全网络是不可或缺的,这在乌克兰战场上已初露端倪,且效果显着。俄军的弱点充分暴露,为之付出很大代价,是为深刻教训,对中国大陆不无教益。不过,中国大陆和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与以智取胜的传统应该胜过俄罗斯和俄军,这方面不会有大的漏洞。

  第四,从两岸现实条件和外部干涉的合法性来说,台海战争的非对称性将很强,陆强台弱和美军不参战的条件下,台军只能开展非对称性作战,所谓城市游击战即是其中一种的形式。台湾近来也在谈论非对称作战,寄希望于反坦克和防空导弹、美军的培训、延长预备役等②。也许可以说,美国实际上在乌克兰进行台湾保卫战的相关考察和试验,即美军不直接入岛保台,而是在中央控制室里,藉助台军在前线打击解放军,如同美军藉由乌克兰军人轻松而精准地打击俄军一样,这个教训已经在一夕之间完全改变台湾在美国对中国大陆的军事战略上的位置③。这意味着美国将进一步考虑支持和落实台湾与大陆打非对称性战争,其性质是造成、促使幷加剧中国人打中国人,美国人笑看别人厮杀。

  第五,美西方的对台军援将更直接、更高效、更先进。现在美军对台军的训练早已暴露,其对台军售也显示了相当的战术意图,例如台海军陆战队已经在训练中实际使用在乌克兰战争上大显威力的美制标枪导弹,台军现已从美方购得400枚这种导弹,后续还会不断增加这种便携式中程反坦克导弹④。

  二、从北约不参战看美国战略顾忌

  (一)以美为首的北约怕什么?

  1.北约惹了乌克兰之祸,却不敢公开承担军事责任,从根本上表明北约畏惧与强大对手打大规模战争,只好利用手中的先进信息化作战工具和手段,对乌克兰进行背后支持和遥控指挥。如果这个对手是中国,战场在台海,美国是否能改变战场评估?中国与北约没有关系,要干涉中国统一的是美日澳等,但同样是非法干涉和无谓牺牲。干涉者无非是断定中国尚无强大海战与登陆能力,勉强为之必将遭受重大牺牲,睿智的中国人未必愿意为之付出如此高昂代价。这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没有充分考虑中方高科技和军事革命方面的发展,也忽略了台湾所处环境条件下的承受能力。事实上,美国军方高层十分重视“中国正在大力投资高超音速和定向能武器技术,以实现全球打击和具备挫败导弹防御系统、反卫星、反导弹和反无人机的能力”⑤,而在这些方面,中国与美国的距离越来越小,局部实际上已领先于美方。

  2.美欧宁可丢掉半个乌克兰和放弃北约东扩,也不愿走到与俄罗斯开战的地步。不是没有理由,而是没有胆量。这是一个事实,也是一个定论。假设“台独”引发中国大陆攻台,美国及其盟友是弃台还是直接卷入反攻解放军?现在基本上没有公开宣布“台独”的可能性,但“台独”行为和过程是存在的,所以不能排除大陆对“台独”采取某种形式的军事打击,笔者相信美方及其盟友会感到无能为力,至少是措手不及。如果不是因为“台独”引发,而是中国大陆为加速统一,采取武力攻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力量是否采取与对俄不同的立场,直接出兵保台,不管是重新夺岛还是进行海上交战?笔者以为,可能与对俄有别,但一定不会出兵夺岛,而很可能采取某种形式的海上行动,如远海拦截封锁。

  3.怕亚欧两个战场、中俄两大对手,即使美欧有众多国家组成的北约军事集团。第一,美深恐一旦在与俄军交手时发生中国大陆对台军事进攻,美军将陷入难以应对的困境。虽然美方明知中国人不是由机会主义思想指导的,过去几年曾有多次看似可以被中国大陆利用来袭击台湾的机会,如美国国会大厦被暴民占领、美国全国新冠病毒肆虐、海军航母和战舰被新冠病毒覆盖、美军从阿富汗狼狈撤退等,但美国军方高层主观上仍对中国保持了高度戒备。美国学术界和智库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颇为热烈的争论。不过,中国大陆在台海采取军事行动会受很多牵制尤其是内部因素的作用,以及是否拥有取胜的绝对优势和把握,成为占上风的意见⑥。这足以让美国战略和军事领导层保持清醒和稳定,而不是神经紧张。其实,只要俄罗斯的力量还在,就足以让整个北约感到不安,令美国无法放弃在欧驻军,也造成欧盟军队无以充分援助美国在欧洲以外采取的重大军事行动,尤其是针对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大国的战争。

  第二,须知美欧之间不是不存在重大长远疑虑的,美军主要驻扎在德国,其使命是双重的,既防俄罗斯扩张,也防德国复仇。假如美欧投入一场与俄罗斯及白俄罗斯的大战,幷消耗严重的话,如何控制德国可能是美国的心腹之患。反之,美国对俄乌军事冲突采取坐山观虎斗姿态,消耗的是俄乌,出卖的是半个乌克兰,但整体上幷不削弱北约,更不影响美国的掌控,实则是丢了面子,得了里子。

  第三,出于老牌殖民主义国家的传统,欧洲国家不愿放弃帝国主义姿态,做出一副东方的事与我有关,印太局势我也得管的佯状,其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故北约秘书长斯贝尔滕倍格只能说,北约将在新战略概念中首次考虑中国增长的影响力和“国际上的胁迫性政策”,“这会对我们的安全和民主带来系统性挑战”,为此将寻求与亚太伙伴深化军备管控、网络安全、混合战略和科技等方面的合作⑦。客观地看,北约的欧洲成员国不得不用参与美国印太战略幷出力协助干涉,来换取美国继续在欧洲驻军,对欧洲进行保护;但要欧洲直接出兵到印太地区作战,则不仅道理上不通,能力上也不济,只能选择进行象征性和技术性参与和协助。对欧洲国家而言,假如它们不是主要防俄罗斯,何以留住美军?假如它们有能力到印太来作战,有何必拉住美国一起防俄罗斯?所以,当面临印太安全和考虑台湾问题时,不管美国的方针如何,欧洲都是自相矛盾、谨小慎微、瞻前顾后的。美国的欧洲盟国害怕政治上的挺台会受到中国经济上的报复。这些国家中的英法德意等国在军事上无力也无胆派兵助台,只能悄悄地向台军提供特定海战和网络战方面的支持和协助,而这本身就是美军的任务,幷不能增加多少分量,毕竟中国不是当年马岛战争中的阿根廷⑧。

  (二)核因素、核讹诈与核威慑

  1.在俄乌军事冲突中,俄罗斯放出了打算在乌克兰动用核武的信号,对此美欧完全无力回应,其顾忌是很清楚的,不想为乌克兰而投身一场大毁灭。美欧的思考是建立在对俄罗斯的判断之上的,即一旦发生以美俄为主、多国卷入的欧洲大战,也是第三次世界大战,俄罗斯难以通过常规战击败北约,但动用核武器就没有胜负之分了。处于北约群殴之下相对弱势的俄罗斯确有可能用核武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来个你死我不活,一了百了。在这种判断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只能做出现在可见的选择,即通过秘密援助乌克兰来阻滞和消耗俄军,而不是直接参战、相互攻防、引发核战、共同毁灭。其结果是使俄罗斯在付出高于预料的代价的情况下,拿下幷控制乌克兰的俄语地区,幷迫使缩小了的乌克兰接受中立化、非军事化和非纳粹化,成为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缓冲国。

  2.在这个涉核的框架内思考,第一,假如中国出于民族复兴决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其决心和意志不会逊于俄罗斯,而美国为首的西方直接干涉的力度也很难超过目前的力度。第二,中国也是核大国,尽管中国拥核程度远低于美俄,但已达到了通过第二次核打击毁灭对手的水平。故中方一不怕对手核讹诈,二不担心自己被毁灭,三有学习俄罗斯反制强敌的终极手段。相信,美方对这一点不仅十分清楚,而且密切关注,毫不松懈⑨。第三,即使不提升到核武程度,但也不打小范围的战争,台湾不算在内,一场大战的破坏美日澳是否愿意承担?谁愿意为台湾付出多大的、何种形式的牺牲?第四,中国幷非不可以做好所谓最后的斗争的准备,即在本土首先受到攻击破坏(如大城市、三峡大坝、核电厂等)的情况下,如果对方距离较远的话,对攻击方本土实施有限战术核打击。

  (三)陆海之别是关键区别

  1.假如台海战争爆发,与俄乌陆战最大的区别是海战加登陆战。这显然相对于解放军而言,要比俄军在乌行动困难得多。所以,从策略上看,如果没有绝对优势和绝对把握,大陆派兵攻台是不可能的。历史地看,解放军以往的作战中,海上登陆战打得很少,且有过重大挫折和教训。如果没有过硬的模拟试验、周密的战略筹划和充分的作战准备,恐怕是不能轻启战端的。在当今条件下,毫不夸张地说,解放军要通过海上登陆战攻占台湾岛,幷准备在海上开展对美日澳等联军的反干涉反封锁行动,打的将是一场大规模和划时代的陆、海、空、天、网综合战争,其空前的难度和巨大的挑战是可以想象的。

  2.不过,反观台湾也有意义,台湾岛孤悬海上,资源匮乏,一段时间的高度紧张状态等同于海上封锁,所谓围而不打,也是台湾社会难以承受的。一旦实行了海上封锁,人出不来,物进不去,何以坚守?今天西乌克兰无战事,西方尚能不断输送轻型但先进的武器装备,支撑乌军的游击战。试问台岛被锁情况下,美日澳等能采用什么方式和办法对台提供武器或补充武器?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或台湾内部乱成一团,或有人出来求和议和,反正中国大陆损失相对较小。

  3.扩大的封锁与反封锁和战争扩大化。与俄乌战争有很大不同,一旦发生海峡战争,解放军很容易封锁台湾岛,而不可能派兵援台的美军又不会坐山观虎斗,很可能搞海上反封锁。一是设法用船只输送武器和物资,二是对台进行空投,三是联合盟友冲击封锁。还有可能对中国大陆进行远海封锁,即在马六甲海峡拦截输往中国大陆的油船和货轮。这样一来,一场复燃的中国内战就变成了跨国海战。战火必然波及东南亚相关地带和港口,受害者绝非只是海峡两岸,美国和东南亚相关国家必然受损。

  除东南亚外,战争还会进一步扩大,首先波及澳大利亚、日本等,如果这些国家追随美国参与干涉中国内政的话。日本损失最大,因为其运输通道将不保,驻日美军基地可能成为打击目标,日本还将断送中国市场。其次是韩国将丧失海上运输通道,本土也不安全,驻韩美军会受朝鲜牵制。如果北约成员国卷入,其结果难以预料,因为它们的麻烦在自己家门口,面对俄罗斯已经焦躁不安,很难保证那里太平无事,何来能力对亚太进行实质性武力干预?

  (四)孤岛与广土之间的不同

  1.战乱产生的难民与匮乏是问题。乌克兰半个国土打仗,已有数百万难民涌向了欧洲。试问如果台海战争爆发,四面环海的台岛能有多少人出逃、往哪里逃、怎么逃?难道让他们逃到大陆去吗?答案显然是简单明瞭的,没有地方逃,也无法到大陆,因为海峡沦为战场,没法为船只和平民保命。战乱的台岛能支撑很久吗?又靠什么支撑?答案也不难,一不可能长久坚持,二无条件长久坚持,单单水电煤的匮乏就成问题。现在欧洲尚可帮助乌克兰难民,届时谁用什么办法救助台湾民众?在无处可逃和物资短缺的情况下,岛内百姓很难坚持下去,台湾当局一定会陷入内外交困之境⑩。

  2.在大陆对台动武的情况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能有什么好办法解救孤岛上的台湾当局?笔者以为,除了把台湾当局军政头目接到关岛,进行所谓隔海指挥抵抗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但这解不了乱成一锅粥的岛内困局。假设采用西柏林模式进行空投,如何组织实施、空中护卫?须知,台岛四周环海,美国很远,日本虽近,但有顾虑,情况与当年的西欧完全不同。与之相反,大陆很近,攻击和补给都比较方便,只要把台湾海峡两端封堵上,越峡运送就会轻而易举。再者,如果大陆只围不攻,美方空投尚可实施,但作用相当有限,也不无受损危险。若解放军采取登陆攻击方式,则空投就没有意义了。这也就是北约不在乌克兰东部搞空投的原因。

  三、从美欧俄较量看中西涉台博弈

  (一)中西制裁与反制裁的博弈

  1.美欧以经济制裁替代武力阻挡,对俄罗斯会产生一定惩罚作用和实质影响,而这本身就是普京准备付出的代价,须知俄罗斯握有粮食、能源和资源,也有替代贸易来源,其生存没有问题。其实,这种制裁对西方也是有副作用的,比如能源匮乏和涨价等。俄罗斯的反制靠能源,效果很明显。金融制裁与反制裁也有了阶段性结果,美欧幷未占上风。面对能源需求,欧洲分裂了,尤其是德国的处境和想法造成了对俄制裁的破口。

  2.台海如开战,美国一定带领西方对华实行全面经济制裁,对此中方不会抱任何幻想,唯有以反制裁相对抗。正如台湾专家苏起先生所言,“如果真的发生战争,这是军事问题,经济制裁没有用,哪怕是宣传战做太好、认知战做再多、价值抬出来都没有用,政治走到哪,军事就走到哪……⑪”中国大陆不会被制裁吓退,且有能力抵消制裁的破坏幷开展反制裁。而美国众院前情报委会主席麦克·罗杰斯则在《Breaking Defense》上刊文提醒说,“我们不小心点醒中国,若台海生变,中国将对西方制裁免疫⑫。”其实,对于有完整制造业体系的中国而言,武器造得出来、日子过得下去、社会可以运转,不过是经历一次必要的冲击而已。况且,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虽不能让俄罗斯出兵帮中国打仗,却无疑可以让俄罗斯为中国提供武器、能源、原料、粮食等基础性物资支持。

  如果台海战争爆发,美方采取类似甚至更严厉的对华经济制裁的话,则中方的反制能力要远远超过俄罗斯,因为中国经济体量大,又是最大制造国和第一大贸易国,且人民币有一定的吸引力。美方对华制裁必然造成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基本上达不到阻止中国统一和复兴的目的,而代价须双方共同承担。须知,美方付出的代价是出钱帮中国实现非和平统一,干涉得越多付出得越多,得到的越少。中国付出多少不好估量,但得到的很清楚,就是祖国完全统一。

  3.世界是复杂多样的,不是美国设计制造的,不会完全按美国人的意志运行。(1)西方对华经济制裁不等于全球经济制裁,因为广大亚非拉国家不会与美欧认知相同、立场一致、行动一律;其利益更不相同,且千差万别,岂能一致追随美欧;与中国关系密切和有需求的国家则会出手援华。(2)此外,一场动摇世界经济贸易体系的大制裁难以持续,因为各国都要过日子,很可能是发动制裁的一方先撑不下去。(3)局部战争加严厉制裁的代价可能伤害中国,但总比扩大的战争加严厉制裁要好些。(4)俄罗斯的反制裁提供了充分的样本,而中国同样拥有多种反制手段。

  (二)中美围绕台湾问题持续博弈

  1.当下的中美涉台博弈。欧洲爆发了俄乌战争,作为当事方的美国比较着急,尽管猛烈批评中国采取支持俄罗斯的立场,但仍希望通过中国做一些有助于停战返和的工作。所以才实施规划中的两国元首通话,相当于最高级非正式会晤。美方主观上只想谈俄乌冲突,幷不打算满足中方的要求,但又不能不在自己充分表达意见和诉求的同时,听取对方的意见和诉求。所以双方都有备而来,充分阐述了各自对一系列重要议题的看法和对对方的要求。概括而言,美方主要是为了火烧眉毛的乌克兰危机,而台湾问题的提出明显是中方的主张,美方没有也无法回避。这足以说明,在中方看来,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

  2.处理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台湾问题处理不好的严重性可以用“颠覆性影响”来表达。中国认为,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是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一直居于最重要地位,一直十分复杂,相当棘手,频生困扰。正因如此,必须面对、必须提出、必须处理,这是不容怀疑、不容犹豫、不容模糊的。这次习近平对拜登说,台湾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对两国关系造成颠覆性影响。这里的要害在颠覆性这个关键词。什么是颠覆性?应该说就是破坏性、结构性、全面性影响,结果很可能是面目全非。如果说,在台湾问题上中美不闹翻,两国关系坏不到哪里去。如果闹翻了,两国关系会变成敌对关系,而不是什么竞争关系或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如果我们回溯到上世纪70年代前的东亚冷战,那个情形就是如此,中美高度敌对,双方随时可能发生军事冲突。当然,双方都承受不起现代战争的破坏,最好不要发生军事冲突,但前提是要对台湾问题处理不好的严重性和破坏性有所认识。从过去数十年的历史看,中美都有过外交内政的“自我修正”经历和能力,如美国的越战和中国的文革,自然也能纠正双方之间的负面因素,来避免两强都不想要的灾难性军事对抗⑬。辩证地看,如果在台湾问题上中美双方走到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地步,面对巨大危机和可怕前景,纠错修正将是双方的必然选择。

  3.美国涉台行为的复杂性。在中美涉台博弈中,美方是攻方,中方是守方。不过,攻方也是有问题、有牵制、有顾虑的。须知,美国政府除了行政当局,还有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单单国会两院就与行政当局立场有别、做法有异,比如近几年不断出台涉台立法,基本上是违反美国的一中政策的,行政当局阻止不了,只能在施政过程中谨慎对待、小心处理。此外,即使是行政当局内部,也不乏不同意见和不同行为,有时争议会交给拜登裁决。还有,即使是拜登,也不乏两手政策色彩,常常玩一些平衡。这些都给了美国政客、利益集团甚至院外说客一些替“台独”说话的机会,归根结底是有土壤、有气候、有空间。假如不是这样,不会有政客、说客和利益集团为“台独”耗费精力。反观台湾,不仅“台独”势力,而且执政当局,都在想方设法、百般努力、千般引诱美国政客为“台独”或“独台”张目和说项,哪怕付出的代价很高,例如前不久蓬佩奥访台事件所暴露的内幕就是如此。这种政客或说客实质上是专门消费台湾的吃客。

  4.中美涉台博弈的要害性。博弈是战略需要,也是策略体现。中美对话比对抗好、交流比阻隔好、理解比误解好。在台湾问题上,中美博弈不可能停止,否则十分危险,这一点双方都很清楚。所以,无论从战略上还是策略上看,对话沟通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对中方而言,好处主要是:第一,让美方瞭解了中方的立场和态度,促使其在台湾问题上更加慎重,至少可以让对方掂量一下在欧洲乱局之下台海这边出大事的分量。第二,向台湾方面传递出信息,要小心一些,别再瞎折腾,大局在习拜掌控之下,两位元首要稳定、看长远、谋全局。第三,其实,双方把话说清楚、讲透彻很有好处,就是真的有助于缓和台海紧张局势。显而易见的是,美方深恐乌克兰还在战火之中,台海再爆发军事冲突,中方则告之,只要美方不破坏一中、不支持“台独”、不挑起事端,中方不会藉机行事,发动军事进攻。事实上福建一带一如常日,毫无军事异动。

  5.威胁中方反映美方隐忧。美国副国务卿舍曼在最新讲话威胁说,“我们希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明白,任何(犯台)行动都将获得国际社会的回应,不单是美国⑭。”这说的是类似俄罗斯在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后遭到的国际反应,其中包括谴责、制裁和偷袭。她认为这是一种教训,中国应正确地接受教训,不要考虑对台打击或武统。言下之意可能是,中国只能眼看着统一问题久拖不决,不能以武力一蹴而就。否则,中国将会遭受俄罗斯受到的“群殴”。美国财长耶伦则在美国众议院专门委员会听证会上向中国发出警告,声称北京若武力犯台,将对其采取所能实施的全部制裁措施。这两位高级行政官员大言不惭地干涉中国内政、威胁中国政府时,全然不顾美国发动的对俄围殴效果有多么糟糕,在普京的反制面前是多么拙劣,更不考虑比俄罗斯大十倍之多的中国经济体反制裁的能力和能量会有多么可怕,而这实际上已或多或少地被美国发动的对华贸易战结局所证实。

  四、结论

  综上所述,俄乌军事冲突给中国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包括战略层面和策略层面的启示以及对综合作战方式的认知。

  第一,选择的路径。客观地说,俄乌军事冲突向有关方面展示了在台湾问题上潜在的选择路径,从和平到战争以及不战不和。在尘埃落地之前,似乎都看不清楚,但事物的发展规律告诉人们,它们该怎么落就会怎么落,幷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这个规律就是,你不选择价廉物美,也不选择价廉物丑,就只能选择不廉不美、中不溜秋。那何以不选择价廉物美的呢?应该说,这里涉及一个人类的大问题,就是盲目确定好高骛远却力不所及的目标,往往走向反面,连中间都达不到。在台湾问题上,如果中国大陆被逼到动武的地步,台湾的情形如何不用多说,美国的结果会是什么?这一点美国决策者们清楚吗?乌克兰的境遇多少能提供间接的答案吧。

  第二,战争与和平。这是极其重大的问题,因为战争的后果与和平常态有天壤之别。战争的代价如何衡量?从中美双方来看,两岸的损失都是中华民族的代价,这当然是高昂的,一定远高于美方所付的代价。这正是美方战略思考的狡诈所在。然而,如果走到了那一步,高昂的战争代价换取的绝不只是鲜血与废墟上的统一,而是把皇帝拉下马,把世界霸主打残,彻底改变世界格局。

  第三,外交与军事。干涉别国内政是西方外交方式和手段,反干涉也是外交,而且是尖锐复杂的外交斗争。干涉的一方幷非只动口,也动脑和动手,这就是在通过各种国内法案之外,变相以切香肠的方式武装台湾。所以反干涉的一方不能只当君子,只动口不动手,还是要以军事为后盾进行外交斗争。只有具备军事实力和坚强意志,才能开展有力和有效的外交,否则只能是仰人鼻息的附庸和奴才外交。

  第四,博弈与抉择。美方总是要把战略优势和地缘利益放在第一位,通过与中国的博弈来维持这种百余年来获得的霸主地位与霸权资产。在代价与获益的选择面前,美国不会轻易抉择,而会长期拖延幷从中渔利,幷且也绝不会把台湾的利益放在首位。中国的抉择首先考虑什么?这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思考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智慧与勇气,军事也需要智慧,勇气也不限于武力。中国应以高度的智慧和无畏的勇气,把握和处理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与进程。

  总而言之,各方都要思考在战争与和平面前,什么是最好的选择。对弱小的台湾而言,如果不能不统,最好的选择是和统。对美国而言,无法接受中国的武统,又不愿接受中国的和统;但若必须二选一,和统还是比武统好,因为和统的话,美国是光荣后退,武统则会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对中国而言,不能不统一,如果被迫实行武统,代价比和统高昂,不过结果也可能超过和统,但没有牺牲的统一还是好于有牺牲的统一。所以和平统一对各方而言都是最佳选择。

  注释:

  ①李庆平:《台湾且看俄乌如何收场》,载2022年4月7日中时新闻网“时论广场”栏目。

  ②John Ruwitch: Taiwan Fears What's Happening in Ukraine Will Happen There with China on Asia,NPR,March 27,2022.

  ③石之瑜:《乌克兰教训美反而乐见对台武统?》,见2022年4月4日中评网。

  ④《台湾海军陆战队联训实弹操演美制标枪导弹》,载2022年4月4日《联合早报》。

  ⑤《美战略司令理查德:中国战略与核武库“扩展速度惊人”》,载2022年4月6日《联合早报》。

  ⑥Oriana Skylar Mastro: Invasions Are Not Contagious: Russia's War In Ukraine Doesn't Presage A Chinese Assault on Taiwan on Foreign Affairs,March 3,2022.

  ⑦黄小芳:《北约新战略概念考虑“中国增长影响力”学者:明确把中俄放在一起》,载2022年4月7日《联合早报》。

  ⑧孙宇青:《英智库:欧洲能助台抗中》,载2022年3月30 日《自由时报》。

  ⑨《美战略司令理查德:中国战略与核武库“扩展速度惊人”》,载2022年4月6日《联合早报》。

  ⑩张百达:《俄乌战争对台海和平的启示》,载2022年3月28日《中国时报》。

  ⑪苏起:《乌克兰给台湾4点启示愈来愈悲观》,载2022年3月31日中评网。

  ⑫转引自《中国正密切关注乌克兰,美国是时候关注中国了》,载《文化纵横》2022年第2 期。

  ⑬Quansheng Zhao: Power Transition and the Dynamics of U.S.-China Competition on Georgetow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April 7,2022.

  ⑭《美副国务卿:北京应吸取正确教训若武力犯台将面对国际回应》,载2022年4月7日《联合早报》。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2年5月号,总第293期)

俄乌军事冲突给中国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

  中评社╱题:从俄乌军事冲突看台湾问题的解决方式 作者:王海良(上海),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摘要】俄乌军事冲突虽与两岸关系根本不同,但对解决台湾问题不无重要启示,至少在战略层面、策略层面、军事运作等是如此。美国为首的北约不直接出兵助乌抗俄,与美对台海的顾忌有关。美以中国为主要对手,不能应对两个战场,所受制约显而易见。乌克兰战场情况、核武因素、地理环境等也对台海潜在军事冲突有参照对比的作用。中西制裁与反制裁的博弈和中美围绕台湾问题的博弈十分复杂,非单方面力量所能决定。就相关方面来说,路径的选取、战争与和平、外交与军事、博弈与抉择都是需要深思和慎重把握的。客观而言,和平统一是最佳选择。

  俄乌军事冲突对看待和解决台湾问题有一定的启示,尽管二者之间没有共同性和必然联系。我们应该在明确二者的根本性质不同的前提下,观察和探讨前者对后者的启发作用,因为二者都涉及世界强国,都有美国的干涉和插手,都对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有重要影响。据此,本文拟从重要启示、战略顾忌、路径抉择、制裁博弈等方面探讨从俄乌军事冲突看解决台湾问题的相关问题。

  一、俄乌与台海区别下的重要启示

  (一)二者基本不同之处

  俄乌军事冲突与台湾问题有本质区别,这是清楚无误、不容含糊的。首先,从根本上说,二者虽都有长期曲折的复杂因素与演变过程,但前者是国与国之间的冲突,后者是一国之内的矛盾。俄乌战争是两个有复杂关系的主权国家间的矛盾爆发,由欧洲地缘政治博弈所致,台湾问题则是中国内战遗留的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难题。俄罗斯在北约东扩的重压下,出于长期的不安而对乌克兰采取了特殊军事行动,中国没有传统安全意义上的不安,只有对历史使命的不懈追求,且仍可保留一定的战略定力和策略耐心。

  其次,地缘政治矛盾的激化具有溢出危害效应,北约东扩和乌克兰的选择带来了危机,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以至美国洗手不干、欧洲畏缩、被迫退让,俄罗斯反守为攻,西收东乌、南统黑海,欧亚地缘战略格局为之改变。相较之下,台海则不仅没从美国战略淡出,反而被印太战略视为枢纽,以至美国宁可在乌克兰躲躲闪闪、在战场上偷偷摸摸、对俄罗斯动口不动手,在普京面前凸显软弱无力,也不愿放松对台海的紧盯、在两岸间挑事、制造矛盾事态。

  再者,美国明明因顾忌台海安全,担心中国大陆藉俄乌冲突发动对台进攻,因而不敢在乌克兰正面与俄军对抗,却不希望人们把台海与乌克兰联系起来看,生怕大家看出点名堂。美国军方高层的奥斯汀和米利先后发声,表示二者不同,没有可比性,不要做比较,甚至公开修正自己不久前的说法。笔者以为,美方确实不想让人们弄清海岛台湾与陆地乌克兰在军事和战事上的差异,尽管这种差异十分大,也很显着,因为差异就是矛盾和问题,克服矛盾、解决问题对涉事双方都很重要。

  (二)对统一战略的大启示

  从乌克兰危机到俄乌军事冲突,从本质上看,都与中国无关,也与台湾问题无关。不过,从大国博弈及其影响看,此事对中国的地缘战略发展态势和国家统一战略有一定作用与启示。台海的情况的确不同,第一,是中国内政,基本上是中国内部统独之争,外部干预无合法性;第二,和平统一空间依然存在,还不能拿一场已经在两个主权国家之间发生的战争来做对比;第三,笔者不认为台湾问题已经到了短时间内必须在战与和之间做抉择的地步,也不认为美方已走向了排除中国和平统一的可能,更不能接受台湾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只能独不能统的判断。不过,如果说俄乌军事冲突对解决台湾问题有启示的话,恐怕主要是在战略判断与战略抉择方面,例如大国是否能容忍自己的核心利益或重大利益长期受到损害?大国是否能接受自身安全长期遭受威胁?大国是否有决心和力量对付和对抗多国组成的军事联盟?拥有核武器的大国在重大军事冲突中是否把核武作为反制威胁和进攻的最后手段?发动军事打击的大国如何应对军事意外的反制和围剿,如国际谴责、舆论围攻、外交围困、经贸金融制裁等?

  (三)军事上有相当大差别

  从军事上的差别来看,第一,俄乌军事冲突与可能的台海战争的最大差别是陆地战与夺岛战,后者的难度与牺牲显然要大得多,这也是蔡英文所谓的海岸“天险”的意涵所在。这当然与俄军在乌克兰平原上的长驱直入有天壤之别。

  第二,从战争形态来看,差别也会很大,前者以坦克兵加步兵为主,海空力量为辅助,配以一定的信息战力量,后者则将是多军种、多兵种全面投入、充分混合、高度协同的作战。如果说有什么相似性的话,可能就是导弹攻击方式了。但考虑到跨海作战的需要,解放军的对台打击一定在渡海前就发动一轮大规模导弹和火箭炮攻击。而这样的攻击基本上可以解决掉台湾的军事要地,包括军用机场、导弹基地、雷达基地、坦克基地、军用直升机基地、军港、军营、三军司令部、电厂、港口及油槽,因为它们全都在解放军上千尊火箭炮射程之内①。

  第三,战争模式上,高技术、高信息、全网络是不可或缺的,这在乌克兰战场上已初露端倪,且效果显着。俄军的弱点充分暴露,为之付出很大代价,是为深刻教训,对中国大陆不无教益。不过,中国大陆和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与以智取胜的传统应该胜过俄罗斯和俄军,这方面不会有大的漏洞。

  第四,从两岸现实条件和外部干涉的合法性来说,台海战争的非对称性将很强,陆强台弱和美军不参战的条件下,台军只能开展非对称性作战,所谓城市游击战即是其中一种的形式。台湾近来也在谈论非对称作战,寄希望于反坦克和防空导弹、美军的培训、延长预备役等②。也许可以说,美国实际上在乌克兰进行台湾保卫战的相关考察和试验,即美军不直接入岛保台,而是在中央控制室里,藉助台军在前线打击解放军,如同美军藉由乌克兰军人轻松而精准地打击俄军一样,这个教训已经在一夕之间完全改变台湾在美国对中国大陆的军事战略上的位置③。这意味着美国将进一步考虑支持和落实台湾与大陆打非对称性战争,其性质是造成、促使幷加剧中国人打中国人,美国人笑看别人厮杀。

  第五,美西方的对台军援将更直接、更高效、更先进。现在美军对台军的训练早已暴露,其对台军售也显示了相当的战术意图,例如台海军陆战队已经在训练中实际使用在乌克兰战争上大显威力的美制标枪导弹,台军现已从美方购得400枚这种导弹,后续还会不断增加这种便携式中程反坦克导弹④。

  二、从北约不参战看美国战略顾忌

  (一)以美为首的北约怕什么?

  1.北约惹了乌克兰之祸,却不敢公开承担军事责任,从根本上表明北约畏惧与强大对手打大规模战争,只好利用手中的先进信息化作战工具和手段,对乌克兰进行背后支持和遥控指挥。如果这个对手是中国,战场在台海,美国是否能改变战场评估?中国与北约没有关系,要干涉中国统一的是美日澳等,但同样是非法干涉和无谓牺牲。干涉者无非是断定中国尚无强大海战与登陆能力,勉强为之必将遭受重大牺牲,睿智的中国人未必愿意为之付出如此高昂代价。这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没有充分考虑中方高科技和军事革命方面的发展,也忽略了台湾所处环境条件下的承受能力。事实上,美国军方高层十分重视“中国正在大力投资高超音速和定向能武器技术,以实现全球打击和具备挫败导弹防御系统、反卫星、反导弹和反无人机的能力”⑤,而在这些方面,中国与美国的距离越来越小,局部实际上已领先于美方。

  2.美欧宁可丢掉半个乌克兰和放弃北约东扩,也不愿走到与俄罗斯开战的地步。不是没有理由,而是没有胆量。这是一个事实,也是一个定论。假设“台独”引发中国大陆攻台,美国及其盟友是弃台还是直接卷入反攻解放军?现在基本上没有公开宣布“台独”的可能性,但“台独”行为和过程是存在的,所以不能排除大陆对“台独”采取某种形式的军事打击,笔者相信美方及其盟友会感到无能为力,至少是措手不及。如果不是因为“台独”引发,而是中国大陆为加速统一,采取武力攻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力量是否采取与对俄不同的立场,直接出兵保台,不管是重新夺岛还是进行海上交战?笔者以为,可能与对俄有别,但一定不会出兵夺岛,而很可能采取某种形式的海上行动,如远海拦截封锁。

  3.怕亚欧两个战场、中俄两大对手,即使美欧有众多国家组成的北约军事集团。第一,美深恐一旦在与俄军交手时发生中国大陆对台军事进攻,美军将陷入难以应对的困境。虽然美方明知中国人不是由机会主义思想指导的,过去几年曾有多次看似可以被中国大陆利用来袭击台湾的机会,如美国国会大厦被暴民占领、美国全国新冠病毒肆虐、海军航母和战舰被新冠病毒覆盖、美军从阿富汗狼狈撤退等,但美国军方高层主观上仍对中国保持了高度戒备。美国学术界和智库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颇为热烈的争论。不过,中国大陆在台海采取军事行动会受很多牵制尤其是内部因素的作用,以及是否拥有取胜的绝对优势和把握,成为占上风的意见⑥。这足以让美国战略和军事领导层保持清醒和稳定,而不是神经紧张。其实,只要俄罗斯的力量还在,就足以让整个北约感到不安,令美国无法放弃在欧驻军,也造成欧盟军队无以充分援助美国在欧洲以外采取的重大军事行动,尤其是针对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大国的战争。

  第二,须知美欧之间不是不存在重大长远疑虑的,美军主要驻扎在德国,其使命是双重的,既防俄罗斯扩张,也防德国复仇。假如美欧投入一场与俄罗斯及白俄罗斯的大战,幷消耗严重的话,如何控制德国可能是美国的心腹之患。反之,美国对俄乌军事冲突采取坐山观虎斗姿态,消耗的是俄乌,出卖的是半个乌克兰,但整体上幷不削弱北约,更不影响美国的掌控,实则是丢了面子,得了里子。

  第三,出于老牌殖民主义国家的传统,欧洲国家不愿放弃帝国主义姿态,做出一副东方的事与我有关,印太局势我也得管的佯状,其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故北约秘书长斯贝尔滕倍格只能说,北约将在新战略概念中首次考虑中国增长的影响力和“国际上的胁迫性政策”,“这会对我们的安全和民主带来系统性挑战”,为此将寻求与亚太伙伴深化军备管控、网络安全、混合战略和科技等方面的合作⑦。客观地看,北约的欧洲成员国不得不用参与美国印太战略幷出力协助干涉,来换取美国继续在欧洲驻军,对欧洲进行保护;但要欧洲直接出兵到印太地区作战,则不仅道理上不通,能力上也不济,只能选择进行象征性和技术性参与和协助。对欧洲国家而言,假如它们不是主要防俄罗斯,何以留住美军?假如它们有能力到印太来作战,有何必拉住美国一起防俄罗斯?所以,当面临印太安全和考虑台湾问题时,不管美国的方针如何,欧洲都是自相矛盾、谨小慎微、瞻前顾后的。美国的欧洲盟国害怕政治上的挺台会受到中国经济上的报复。这些国家中的英法德意等国在军事上无力也无胆派兵助台,只能悄悄地向台军提供特定海战和网络战方面的支持和协助,而这本身就是美军的任务,幷不能增加多少分量,毕竟中国不是当年马岛战争中的阿根廷⑧。

  (二)核因素、核讹诈与核威慑

  1.在俄乌军事冲突中,俄罗斯放出了打算在乌克兰动用核武的信号,对此美欧完全无力回应,其顾忌是很清楚的,不想为乌克兰而投身一场大毁灭。美欧的思考是建立在对俄罗斯的判断之上的,即一旦发生以美俄为主、多国卷入的欧洲大战,也是第三次世界大战,俄罗斯难以通过常规战击败北约,但动用核武器就没有胜负之分了。处于北约群殴之下相对弱势的俄罗斯确有可能用核武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来个你死我不活,一了百了。在这种判断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只能做出现在可见的选择,即通过秘密援助乌克兰来阻滞和消耗俄军,而不是直接参战、相互攻防、引发核战、共同毁灭。其结果是使俄罗斯在付出高于预料的代价的情况下,拿下幷控制乌克兰的俄语地区,幷迫使缩小了的乌克兰接受中立化、非军事化和非纳粹化,成为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缓冲国。

  2.在这个涉核的框架内思考,第一,假如中国出于民族复兴决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其决心和意志不会逊于俄罗斯,而美国为首的西方直接干涉的力度也很难超过目前的力度。第二,中国也是核大国,尽管中国拥核程度远低于美俄,但已达到了通过第二次核打击毁灭对手的水平。故中方一不怕对手核讹诈,二不担心自己被毁灭,三有学习俄罗斯反制强敌的终极手段。相信,美方对这一点不仅十分清楚,而且密切关注,毫不松懈⑨。第三,即使不提升到核武程度,但也不打小范围的战争,台湾不算在内,一场大战的破坏美日澳是否愿意承担?谁愿意为台湾付出多大的、何种形式的牺牲?第四,中国幷非不可以做好所谓最后的斗争的准备,即在本土首先受到攻击破坏(如大城市、三峡大坝、核电厂等)的情况下,如果对方距离较远的话,对攻击方本土实施有限战术核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