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景区免门票重点不在“免”

  中评社北京1月12日电/据北京青年报报道,随着2023年春节的临近,春节旅游市场逐渐升温,旅游过年的“大迁徙”景象初显迹象。围绕吸引游客,各地各景区施出了浑身解数。近日,江苏扬州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官方微信发布消息:2023年除夕至正月初六,扬州瘦西湖等8家国有景点免费对外开放。(1月11日《现代快报》)

  以“免费”为关键词,进行一番检索,就会发现这么做的地方不少。在江苏,苏州已经宣布,2023年春节期间,73家国有景区免费开放;在浙江,杭州、舟山、温州、台州等地,都推出了一系列免费游政策……事实上,这几年景区免门票幷不鲜见,而这一轮,因为春节,叠加了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的背景,尤其引人瞩目。

  有人认为,春节免门票更多是一种姿态,实质意义有限,引流效果有限,因为在当前旅游消费构成中,门票幷非大头,交通食宿等成本占比更高。笔者认为,真正熟悉旅游市场的,当不会轻易下此断言。一直以来,景区门票依赖尤其是门票收费高,成为影响游客体验度乃至观光向往的无形门槛,也因此饱受诟病。相反的是,降免门票对拉动旅游市场,往往能发挥立竿见影之效果。

  这方面的案例不胜枚举。比如杭州西溪湿地,在景区“免费游”惠民政策的拉动下,西溪湿地免门票后的第一个周末游客量明显上涨,1月7日共接待游客2万人次,同比上周增长60%;其中收费区接待免门票游客1.2万人次,同比上周增长390%。景区观光车、船等接待量也大幅度增长。此前,扬州还面向全国游客发放200万张文旅惠民消费券和4000张“冬季旅游贵宾卡”,旅游复苏效果十分显着。这就是优惠和免费的魅力所在。

  有人认为,体验才是旅游的核心,仅靠门票免费来提升旅游业景气指数是不够的。一个鲜明对比是,在疫情前,出境旅游人数不断攀升,人均消费额远远高于国内。出境游的一大魅力,除了独具特色的各国风情,还包含全过程消费体验的提升。仅仅是通过门票来刺激消费,显然影响了景区收入,效果无法高估,相关性和因果性更是难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