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与希望生生不息”

  中评社北京1月12日电/据人民网报道,1991年,一张名为《我要读书》的摄影作品一经问世,便牵动了千万中国人的心,观者无不为之震撼,甚至潸然泪下。

  这张照片,许多中国人见过不止一次。黑白色调的照片里,头发蓬乱的小姑娘,手握铅笔坐在桌前,表情怯生生的,一双清亮纯真的大眼睛凝视前方,流露出强烈渴望的光芒,仿佛在替无数贫困地区的孩子发出心声:“我要读书!”照片上这双闪闪发光、饱含企盼的大眼睛,让许多人无法忘怀。

  自那时开始,希望工程受到更广泛关注。希望工程由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1989年发起实施,是以改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设施、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重返校园为使命的社会公益事业。照片中的主人公——当年才8岁的苏明娟,在照片拍完后,成为希望工程的“代言人”,个人命运也因此改变。

  2022年,苏明娟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30多年前,苏明娟身处逆境;如今,她涅盘重生。30多年间,她接过“接力棒”,努力地将善意传递下去,“让爱与希望生生不息”。从受益者到践行者,苏明娟一路走来的故事是怎样的呢?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我坚持读书的念头像火一样热烈”

  1983年,苏明娟出生在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一个普通的农家。这里地处于大别山深处,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而生活在此的苏明娟一家靠打鱼、养蚕、养猪和种田、种板栗为生,过着辛劳拮据的生活。

  1990年,苏明娟7岁,到了该上学的年纪,为了让孩子上得起学,父亲只好更辛劳地工作。几个月后,父亲终于攒够了第一学期的学费,把苏明娟送进了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