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信吉:美国有压力 找中国谈判越快越好

中兴大学国际政治所助理教授卢信吉。(中评社 蒋继平摄)

  中评社高雄11月16日电(记者 蒋继平)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6日举行首场视讯会晤。中兴大学国际政治所助理教授卢信吉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拜习会”与近期美国一连串挺台动作脉络,一直都是在谈判预备的过程,美国到目前为止都是正反兼顾的,有硬性的极限施压也有柔性转团。而公布后第4天就见面,他认为,也看得出拜登需要重振世界霸权与盟国承诺的兑现,在谈判的要求或红利上需要受到比较大的压力,美国与中国谈判越快越好这点较明确。

  卢信吉,中兴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博士,现任中兴大学国际政治所助理教授,中兴大学日韩总合研究中心执行长、中兴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研究专长:国际冲突与管理、地缘政治理论、东亚区域发展、朝鲜半岛专题。

  白宫与北京外交部13日先后宣布两国元首拜登与习近平,将于16日早上(美东时间15日晚上)举行首场峰会。拜登元月就职后曾两度与习近平通话,但这次将有双边幕僚参加,形式上更像峰会,只是透过视讯举行。

  拜习会16日会有什么突破或改变?

  卢信吉表示,不会有太大的突破,毕竟只是首回的谈判,不会把所有底牌亮出来,大家会针对自己有兴趣或有利的议题去做触碰,目前对美国来讲有利的就是台湾议题,对中国有利的包含朝鲜、中日韩在东亚的RCEP、CPTPP这种议题的表态、或是美国背弃气候峰会或退出巴黎宣言等去做攻防。这样来看,双方并没有对相同的议题有急切去改变或达成协议的过程或需求,所以应该不会有太直接的结果出现。

  近期美国包含协防台湾、挺台入联、美国会议员访台等动作,与16日拜习会有无脉络关系?

  卢信吉表示,第一层面是看中国容忍程度到哪里,美国尝试理解或探测中国外交对于这些事情的接受程度到哪里是底线;第二层面也是美国自己的底线,美国关注这些议题的原因是因为这些是其最容忍的底线,对美国来讲都是外交上的试探活动,这些在谈判之前都是很重要的,“知道对方容忍程度,并表达自己的底线”。拜习会之前一直都是在谈判预备的过程,美中在这里理论上都有底线存在,只是说美国不知道中国底线是什么,才要做这些议题上的试探。   卢信吉表示,目前只是拜登执政的第一年,交手第一回合对双方底线到什么程度,16日会看到。最近这一系列的攻防,包含美国介入台湾议题,对美国来讲是“攻”,对中国来讲是“守”,美国在议题上是主攻的,有一些比较积极的改变,这样子的改变就是在期待中国有一些回应或接招。对中国来讲因为一直强调不主动,不主动这件事虽然可以被接受,但若美国一直强势的逼迫要表态的话,就要看中国怎么被迫去接招,就要去观察中国想换到的议题是什么。

  卢信吉表示,虽然拜登与布林肯有谈到对于台湾议题相挺的立场,可是回过头来说,包含白宫发言人与官员的谈话里面,也去谈到某种程度接受既有一中政策的论述,虽发言人有谈到这是对一中政策不同的认知,但不同在哪里并没有明确说明。可以观察,美国到目前为止都是正反兼顾的,这种正反兼顾的状态就是有硬性的极限施压,但也有柔性转圜的余地,这个是谈判的艺术。

  这次在媒体公布时间后马上就见面,时间很赶是否有什么原因?

  卢信吉表示,第一角度是看中国与美国谈判是否越快越好?第二角度是美国与中国谈判是否越快越好?他认为这件事需求在美国身上可能比较明确,因为美国需要更快与中国接触越好的原因在于,美国希望重振包含在世界霸权、包含在盟国里面一些承诺的兑现。过去特朗普政权在气候峰会或其他安全议题上面有美国优先的概念时,盟国会有点质疑美国做出的承诺是否愿意去执行;另外拜登政权在阿富汗政策撤军,是否也代表美国的承诺的可信度有某一种程度受到质疑。对美国来讲,若某种程度上需要中国配合美国需求去做调整的话,那谈判的要求或红利上面,一开始美国就受到比较大的压力。

中兴大学国际政治所助理教授卢信吉。(中评社 蒋继平摄)

  中评社高雄11月16日电(记者 蒋继平)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6日举行首场视讯会晤。中兴大学国际政治所助理教授卢信吉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拜习会”与近期美国一连串挺台动作脉络,一直都是在谈判预备的过程,美国到目前为止都是正反兼顾的,有硬性的极限施压也有柔性转团。而公布后第4天就见面,他认为,也看得出拜登需要重振世界霸权与盟国承诺的兑现,在谈判的要求或红利上需要受到比较大的压力,美国与中国谈判越快越好这点较明确。

  卢信吉,中兴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博士,现任中兴大学国际政治所助理教授,中兴大学日韩总合研究中心执行长、中兴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研究专长:国际冲突与管理、地缘政治理论、东亚区域发展、朝鲜半岛专题。

  白宫与北京外交部13日先后宣布两国元首拜登与习近平,将于16日早上(美东时间15日晚上)举行首场峰会。拜登元月就职后曾两度与习近平通话,但这次将有双边幕僚参加,形式上更像峰会,只是透过视讯举行。

  拜习会16日会有什么突破或改变?

  卢信吉表示,不会有太大的突破,毕竟只是首回的谈判,不会把所有底牌亮出来,大家会针对自己有兴趣或有利的议题去做触碰,目前对美国来讲有利的就是台湾议题,对中国有利的包含朝鲜、中日韩在东亚的RCEP、CPTPP这种议题的表态、或是美国背弃气候峰会或退出巴黎宣言等去做攻防。这样来看,双方并没有对相同的议题有急切去改变或达成协议的过程或需求,所以应该不会有太直接的结果出现。

  近期美国包含协防台湾、挺台入联、美国会议员访台等动作,与16日拜习会有无脉络关系?

  卢信吉表示,第一层面是看中国容忍程度到哪里,美国尝试理解或探测中国外交对于这些事情的接受程度到哪里是底线;第二层面也是美国自己的底线,美国关注这些议题的原因是因为这些是其最容忍的底线,对美国来讲都是外交上的试探活动,这些在谈判之前都是很重要的,“知道对方容忍程度,并表达自己的底线”。拜习会之前一直都是在谈判预备的过程,美中在这里理论上都有底线存在,只是说美国不知道中国底线是什么,才要做这些议题上的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