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香港基本法实施25年回顾与展望

乔晓阳(线上会议截图)

  中评社北京6月19日电(记者 海涵 陆文煜)6月18日,“纪念香港基本法实施25周年:基本法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以线上方式举行。在主题演讲环节,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原主任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澳门基本法委员会原主任乔晓阳,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原常务副主任陈佐洱,香港立法会前主席范徐丽泰,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饶戈平,澳门理工学院“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教授杨允中,香港大学法律学院教授陈弘毅分别就研讨会主题分享观点。

  乔晓阳表示,当前“一国两制”已经进入50年不变的中期,进入健全完善特别行政区制度的深水区。中央在治理港澳问题上提出的明确要求是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这是回应新的历史阶段和实践发展而做出的重大部署。应当根据新的形势需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学习研究前人成果,从中汲取规律性的认识从而回应新事件,遇到新问题时不能僵化、生搬硬套。后人必须在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上下功夫,在建立健全和宪法和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上下功夫,让法律制度与“一国两制“实践一起成长。制度的地基夯实了,制度的框架抓牢了,“一国两制“事业就能够屹立不倒,其优越性也必将进一步的彰显。如果制度建设跟不上时代发展和实践需要,恐怕“一国两制”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加强制度建设,除了要补漏洞以外,还要谋发展。随着中国的崛起,香港在发展上要寻求突破,最有力的优势就是背靠祖国,发挥特长,搭上国家快速发展的顺风车,为此要有前瞻性的制度创新来保障和引导香港的发展。

  陈佐洱说,香港基本法已经实施25周年了,这个庄严的全国性法律从起草到颁布的全过程在我国乃至许多国家多是极少有或者史无前例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的起草委员会,很具广泛代表性和包容性,受到了香港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认可。今天《许崇德论基本法研究文集》正式发布,许崇德先生在港澳回归前发表了不少论着,为彪炳史册的祖国统一大业的这两块里程碑提供了坚实理论支撑。“七年前,我在缅怀另一位为港澳回归祖国作出重要贡献的法学大家时,曾经说过一段话,在这里和各位分享:我们仰望80年代初由一株新苗成长起来的枝繁叶茂的‘一国两制’大树,不仅能够缅怀伟大的邓小平同志以及追随小平同志的一众辛勤园丁,感念他们的培育之功、浇灌之功,更应该牢记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前赴后继,把‘一国两制’事业推向前进的崇高责任。”

  范徐丽泰表示,基本法需要护法,也需要有人不断给香港市民讲基本法内容。近年来,我们致力于向中小学教师们介绍国家宪法跟香港基本法的关系,从而带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地位以及“一国两制”的政策如何符合香港市民的期望。全国人大代表大会通过的香港特区基本法将高度自治权授予香港特区,因此基本法是一个授权法,基本法里边没有写的权力,香港特区不能行使。这是香港市民需要瞭解的道理,需要有人用简单容易明白的方式讲给教师听,希望他们传授给学生,让青少年能够抗拒外来势力的歪理跟思想污染。习主席多次指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的大变局,这个变局就是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的衰落,各国互相尊重、互利共赢、平等相处的开始。未来十年,香港无法避免成为美国及其盟友的破坏对象,必须要顶住压力,砥砺前进。香港民众必须团结在国旗下,依靠国家这个强大后盾,香港也必须融入国家的发展大局。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民心回归,这就是我们工作的目标。

陈佐洱(线上会议截图)

  杨允中表示,“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是我国以邓小平为首的老一代领导人在宪法理论研究领域作出的一项历史性贡献。回归25年来,香港改写了历史,走在了“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最前列,也给澳门和我国其他相关地区探索这条新的发展道路创造了非常宝贵的历史经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怀抱之后,两地的广大居民从政治上享受到中国公民的神圣身份,亦可以理直气壮参加国家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政治生活。有“一国两制”伟大事业、有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二十五年和二十二年的宝贵实践经验,我们可以对两个特别行政区的未来充满自信,港澳两地一定会在伟大祖国的关怀保障下继续走出一条新路,并保持繁荣稳定、长治久安。

  饶戈平认为,以邓小平为代表的老一辈领导中央领导集体有非常明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既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又要保持回归后领土的繁荣。“一国两制”正是实现这一宗旨的最佳政策选择和最佳制度安排。国际视角来看,“一国两制”成功有两大亮点。首先,“一国两制”的实施创立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新范例,避免了大多数脱离宗主国的地区或国家所经历的战火。中国没有开一枪一炮,而是遵循和平解决争端原则。通过外交谈判,保障港澳在和平理性的环境中,脱离外国殖民管制,从而把领土回归的代价降到最小。其次,“一国两制”的实践也创立非殖民化进程中的另一个典范。港澳地区不仅做到平稳过渡、和平回归,而且能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在新宪政秩序下正常运作,连续20多年保持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港澳幸免脱殖过程所常见的痛苦探索的阶段,也是独树一帜,为世人所称道。

  陈弘毅表示,香港基本法基于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中国对于香港拥有主权的原则;二是中央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港人治港”的原则。基本法确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制度,界定了香港地区与中央的关系,赋予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立法、司法机关广泛的权力。在对外事务方面,香港特别行政区也被赋予了相当广泛的权力,这在外国的地方自治安排中是罕见的。在香港基本法中,两个条文十分重要,对1997年之后基本法实施过程中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第一个条文是基本法二十三条;第二个条文是规定香港政治体制发展方向的第四十五条和第六十八条。港英时期香港政治制度并不民主,但基本法的起草者在起草基本法的过程中,积极回应众多香港市民期待香港民主化的愿望。近几年来,中央颁布香港国安法和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目的是引导“一国两制”实践重回正轨。相信“一国两制”方针政策会为香港的未来保驾护航,“在‘一国两制’之下,我们对香港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范徐丽泰(线上会议截图)

杨允中(线上会议截图)

饶戈平(线上会议截图)

陈弘毅(线上会议截图)

乔晓阳(线上会议截图)

  中评社北京6月19日电(记者 海涵 陆文煜)6月18日,“纪念香港基本法实施25周年:基本法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以线上方式举行。在主题演讲环节,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原主任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澳门基本法委员会原主任乔晓阳,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原常务副主任陈佐洱,香港立法会前主席范徐丽泰,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饶戈平,澳门理工学院“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教授杨允中,香港大学法律学院教授陈弘毅分别就研讨会主题分享观点。

  乔晓阳表示,当前“一国两制”已经进入50年不变的中期,进入健全完善特别行政区制度的深水区。中央在治理港澳问题上提出的明确要求是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这是回应新的历史阶段和实践发展而做出的重大部署。应当根据新的形势需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学习研究前人成果,从中汲取规律性的认识从而回应新事件,遇到新问题时不能僵化、生搬硬套。后人必须在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上下功夫,在建立健全和宪法和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上下功夫,让法律制度与“一国两制“实践一起成长。制度的地基夯实了,制度的框架抓牢了,“一国两制“事业就能够屹立不倒,其优越性也必将进一步的彰显。如果制度建设跟不上时代发展和实践需要,恐怕“一国两制”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加强制度建设,除了要补漏洞以外,还要谋发展。随着中国的崛起,香港在发展上要寻求突破,最有力的优势就是背靠祖国,发挥特长,搭上国家快速发展的顺风车,为此要有前瞻性的制度创新来保障和引导香港的发展。

  陈佐洱说,香港基本法已经实施25周年了,这个庄严的全国性法律从起草到颁布的全过程在我国乃至许多国家多是极少有或者史无前例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的起草委员会,很具广泛代表性和包容性,受到了香港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认可。今天《许崇德论基本法研究文集》正式发布,许崇德先生在港澳回归前发表了不少论着,为彪炳史册的祖国统一大业的这两块里程碑提供了坚实理论支撑。“七年前,我在缅怀另一位为港澳回归祖国作出重要贡献的法学大家时,曾经说过一段话,在这里和各位分享:我们仰望80年代初由一株新苗成长起来的枝繁叶茂的‘一国两制’大树,不仅能够缅怀伟大的邓小平同志以及追随小平同志的一众辛勤园丁,感念他们的培育之功、浇灌之功,更应该牢记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前赴后继,把‘一国两制’事业推向前进的崇高责任。”

  范徐丽泰表示,基本法需要护法,也需要有人不断给香港市民讲基本法内容。近年来,我们致力于向中小学教师们介绍国家宪法跟香港基本法的关系,从而带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地位以及“一国两制”的政策如何符合香港市民的期望。全国人大代表大会通过的香港特区基本法将高度自治权授予香港特区,因此基本法是一个授权法,基本法里边没有写的权力,香港特区不能行使。这是香港市民需要瞭解的道理,需要有人用简单容易明白的方式讲给教师听,希望他们传授给学生,让青少年能够抗拒外来势力的歪理跟思想污染。习主席多次指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的大变局,这个变局就是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的衰落,各国互相尊重、互利共赢、平等相处的开始。未来十年,香港无法避免成为美国及其盟友的破坏对象,必须要顶住压力,砥砺前进。香港民众必须团结在国旗下,依靠国家这个强大后盾,香港也必须融入国家的发展大局。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民心回归,这就是我们工作的目标。

谷歌浏览器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