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小商品城在创新中持续红火

  中评社北京1月4日电/据人民网报道,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浙江义乌仍然拿出了漂亮成绩单:2022年1至11月,义乌市进出口总值达4422.2亿元,同比增长24.1%;其中出口3990.6亿元,同比增长19.1%;进口431.6亿元,同比增长104.6%。

  因“鸡毛换糖”而兴起的浙江义乌小商品城,到2022年11月已满40年。40年来,小商品城为何能一直屹立潮头,持续红火?

  创新加快更新,原创锻造爆款

  走进义乌小商品城,眼前抢眼的陈列,是40年来的“小商品城爆款”:上世纪80年代的发条青蛙,90年代的搪瓷水杯,以及2010年后的自拍杆、指尖陀螺……充满烟火气的爆款商品背后,是小商品城发展的关键:紧扣衣食住行的潮流变化,以旺盛的生命力不断创新,然后卖向全世界。

  爆款出自创新。浙江蓝宇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振荣说,当年他带着新研发的数码纺织打印机来到义乌,能把彩色墨水直接打印到十字绣上。数码十字绣一出来,就颠覆了整个行业,半年内,46家使用新技术的企业产值增长300%,利润率高达200%。

  新一代的小商品爆款,有不一样的特征。正流行的磨砂咖啡可乐杯、麻薯贴纸、草莓暖手宝,一看就是国产潮货,中国设计的特色明显。

  “我来义乌5年,过去卖货靠价格便宜,现在设计越来越重要。”福多拉饰佳创始人孙灵娟指着小小的展示架,上面起码有数千个款式:“每年差不多要推出1500个新款的耳环、手链、项链,欧洲、非洲都有我们的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