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专访:江全孚谈发挥客家影响力
中评社香港6月19日电(记者卢哲)香港新一届特首选举刚刚结束,在选举期间向候选人提交政纲建议书的各界团体中,首次出现代表“香港客家”提交建议的“香港两岸客家联会”引人注目。香港客家与香港本土文化建构有何关联?新界客家为何是解决香港土地房屋深层次问题的关键?香港是客家文化传承的福地和沃土,又可以为统一台湾发挥哪些独特作用?香港应该如何实施客家族群政策、推广客家文化?为此,中评社记者专访了香港两岸客家联会会长、闽西籍客家人江全孚。
与江全孚会长的专访,约在他位于香港岛的联会办公室。办公室的一面装饰墙上,摆满了以“客家”为主题的物品——客家土楼振成楼的装饰模型、客家土楼的瓷器画,客家联会的各类奖牌、证书;江全孚自己参加各类客家团体及义工的聘书、证书;还有不少关于客家文化研究的书籍;以及关于江全孚父亲、著名闽西籍客家侨界领袖江兆文的书籍。
作为江兆文之子,江全孚可谓从小耳濡目染,对家乡、香港、祖国及客家文化都有很深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责任感。江全孚说,这也是促使他在三年前成立香港两岸客家联会(联会)的原因。
香港两岸客家联会的成立
实际上,江全孚长期担任在港同乡社团领袖,而成立客联会对他来说,则有明确的目标:大约四年前,江全孚眼见因为台湾的政治因素,两岸官方层面的往来逐渐减少甚至停滞,他认为,两岸的民间交流不应该停止。“作为在港客家人,希望能够做些什么,增强两岸之间客家族群的交流联系”。
有了这个想法,江全孚联络了同为福建永定籍的前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对方应邀担任联会永远荣誉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余国春,世界华人协会创办人、国际篮球总会首位华人主席程万琦应邀担任永远荣誉会长。江全孚、程民骏、吴虎城作为创会主席,余鹏春、刘盛良、邱晓华任首席顾问。
从2018年开始筹备,2019年7月,香港两岸客家联会(Hong Kong Cross-Straits Hakka Association)经香港政府批准后正式成立。江全孚说,联会的宗旨是团结两岸客家人,弘扬客家文化,增强客家情怀,促进天下客家一家亲。“我们将联系各客属社团,共同为弘扬客家文化、推动经贸合作、联谊各界客属乡亲做贡献”。
江全孚说,“我经常思考很多问题,我出来做社团的负责人,并没有私心或是想得到什么,我就是真的想把我们客家的事情做起来。客家文化一定要重视起来、传承下去。”“我们希望团结香港客家的力量,让客家族群得到重视,也更多地与同根同源的客家人交流、联系,尤其是台湾的客家。”
两岸客家联会成立后,即组团赴客家祖地——福建宁化、龙岩等地举办活动。让香港的会员、尤其是青少年深入瞭解客家祖源、民俗文化。2020年开始,虽受困于疫情,但联会还是在香港范围内开展了多项活动。
“主要是民间交流,弘扬客家文化民俗。把客家节日习俗、美食、服饰等等,通过活动,让更多人瞭解认识。同时也去寻找、研究香港的客家族群,保护客家建筑,追溯客家在香港的历史。”江全孚介绍,这两年,客联会主办了两届“两岸客家•粽是有情”联谊活动,与在港的二十余个客属社团,百多位客家乡亲欢聚一堂,包粽子、享盆菜、品酒娘、赏歌舞、观古迹、看围屋,共庆佳节;江全孚还与客联会成员走访了香港原居民客家村落,向当地的客家百岁老人贺寿,“好像回到家乡,大家都讲客家话,唱客家山歌”;客联会还多次举办集体活动,烹饪客家美食,参访客家民居……在交流中,乡亲们参观香港客家古迹,瞭解香港的客家迁徙定居历史,又分享不同地区客家的历史和习俗,追根溯源。
“大家都很高兴,文化认同感肯定是有加深的,这种活动非常有意义。”江全孚说,“在寻访过程中,我们也明确了更多的目标,除了发扬客家民俗,还希望能做好香港客家古建筑的保护工作,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作为香港客家博物馆、文化基地;完善客家族谱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在做或想要做的工作。”
客联会还倡议、启动了“世界客家人重走客家路”活动,计划每年一次,让参与者重走客家迁徙之路,沿途瞭解客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传承。江全孚说:“客家人是一个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民系,在广东、福建、江西等地开枝散叶,播迁到港澳台、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号召更多的港澳台及海外客家人到闽、粤、赣、豫等地去寻根谒祖,去认识恢宏灿烂的客家文化。”
同时,江全孚也注重客家文化的传播。他在媒体开设专栏,找来知名的客家作者写客家文化故事,介绍客家知名人物,做客家习俗研究。又计划参考台湾在港客属社团的做法,举办客家话教学活动;此外,国庆花车游行、支援在港乡亲抗疫等活动中,也出现了两岸客家联会的身影,进一步提升香港客家族群的影响力。
2021年,联会下属机构——两岸客家研究院成立,福山智库研究员、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李剑诸出任两岸客家研究院院长。江全孚说,研究院主要负责客家文化、学术的沟通交流及合作,将举行论坛等多种形式的研究交流。“纵观大陆、台湾,包括闽西,都有专门研究客家文化的学术机构,我们可以加强这一方面的专业交流,也提高对客家文化的重视。”
重视香港客家族群的力量
联会成立之后,江全孚有一个很深的感受是:客家族群可以发挥的影响力很大,要提升香港对客家族群的重视。
据统计,目前香港的客家人约200万,约四个香港人中就有一个客家人。研究者都认为,客家人移居香港的历史,是香港历史的一个缩影。“我们经常在思考,为何香港客家族群的力量没有被重视”。江全孚说,在台湾,认同客家人身份的人口超过五百万,接近台湾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客家族群很受重视,是大选必争的票源,“连地铁播报都有客家话版”。“而香港有这么多客家人,政府好像都没有做什么事情,没有发挥出我们可以发挥的力量。”
以特首选举为契机,江全孚与客联会、两岸客家研究院的成员,将对香港客家的研究和思考,整理成了政纲建议书递交给了特首候选人。建议书从客家与香港的渊源,到客家在新界的影响力等,都做了详细解析,并提出方向性建议:实施客家族群政策、推广客家文化——客家与香港本土文化建构息息相关;新一届特区政府要解决香港土地短缺问题,首先要与客家原住民(棕地的最大持份者)打好交道;香港是客家文化传承的福地和沃土,打好“客家牌”对推动民族复兴,对“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都可以扮演积极角色、大有可为。尤其是与台湾方面,香港客家可以为统一台湾发挥独特作用,而台湾推行的对客家族群的扶持政策,值得香港政府借鉴。
“这是首次有客家团体向特首候选人提议重视客家族群,”江全孚说。
文化交流与传承“从心出发”
虽然因为疫情影响,联会这两年未能走出香港进行两岸交流,但江全孚与联会仍积极与台湾方面沟通,希望能更好促进两岸客家的联系。不过,台湾愈发政治化的环境,让民间交流遇到阻碍——“有进展。但老实说,不太容易。”江全孚说,现时许多的交流和联系,能明显感觉到台湾方面“也有意愿,但有时会担心被扣上‘红帽子’,有些知名人士、社团会比较忌惮,或者对沟通很敏感。”江全孚发到台湾一些社团或是友好人士的交流资讯,很多都石沉大海,或被“冷处理”。
同时,联会与在港的台湾客家社团也积极联系。江全孚说,这两年联会用诚意打动了不少台湾籍的客属社团领袖,相互间的交流更多了。“比如一些台湾的客属同乡会,开始他们对我挺有意见,但后来逐渐认识我了,就认可了,加入了我们联会或是愿意跟我们一起参加活动。”
沟通的难题如何解决?江全孚笑言,“用诚意吧。你谈太多政治人家接受不了。我们主要是谈客家情。要让大家明白我们是同根同源的客家人,大家文化上是相通的,我们在谈共同的文化和传承,这才是最重要的。”江全孚说,“相信民间的交流,慢慢做、用心做、坚持做,肯定能做起来,肯定会变”。
另一方面,江全孚挂心的,是年轻人对文化的认同。香港两岸客家联会在政纲建议书中提到,“一国两制”进入下半场,人心回归的工程,当为特区施政之重中之重。其实早在几年前,江全孚就参与组织过“中华好家风土楼过大年”的活动,香港的孩子跟着父母回到家乡,体会家乡最本土的年俗。连续几年,反响非常好。“希望能一步一步,让孩子从小认识国家,瞭解自己的文化和来源。”江全孚认为,人心回归,要让青年看到前景,也要让他们找到文化的自信和认同、归属和根。
现在,成立即将满3年的香港两岸客家联会,已拥有团体会员35个,下属机构1个,成员包括香港、台北、新加坡、东南亚、美国、欧洲的客属同乡会社团。江全孚希望,逐步壮大的联会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团结两岸客家、世界客家,推动身份认同、传承客家文化,培育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