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各国携手努力 推动气候大会圆满成功
中国政府对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一贯高度重视。近年来,中国在实现绿色发展、共建美丽地球等方面已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例如将新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等内容载入宪法;中国还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改善空气和水质,推进碳市场建设和增加森林碳汇。2000年以来全球新增绿化面积1/4来自中国;再如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倡议共建“绿色丝绸之路”,设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等等。因此,对本次大会中国也极为关注。
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如此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尽管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一系列艰巨任务,但为了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中国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品质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牢固树立共同体意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形成应对气候变化新理念,以中国智慧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力量。为了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中国迎难而上,积极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法规、政策、标准与行动,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力度,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加大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持续提升应对气候变化支撑水准,推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实践不断取得新进步。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前中国正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全力以赴。
韩正指出,中英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都已提出更有力度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希望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对话合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10月19日,生态环境部与中国驻英国大使馆联合举办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线上中外记者会。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中国驻英国大使郑泽光与各国记者视频连线交流,回答相关提问。
中国认为,当前新冠疫情、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挑战迭加,维护多边主义、加强沟通协作的呼声更加强烈。即将召开的COP26是《巴黎协定》进入实施阶段以来的第一次相关大会,中方对COP26成果抱有高度期待,希望本次大会能实现以下目标:首先是将完成协定实施细则谈判,特别是完成第六条等实施细则核心遗留问题作为大会的重点任务。其次是应对发展中国家高度关切的资金、技术、能力等问题做出具体安排,均衡推进减缓、适应和支持方面的雄心。最后是必须在COP26上强调“落实”,积极宣导各方切实落实目标,将目标转化为落实的政策、措施和具体行动。中方将携手与会各方,按照公开透明、广泛参与、缔约方驱动、协商一致的原则,共同推动COP26取得成功。
10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白皮书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新理念、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发生历史性变化、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展,全面分享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践和经验,对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的瞭解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中国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致力于将绿色发展理念融汇到经济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绿色已成为经济高品质发展的亮丽底色,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碳排放强度显着下降。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下降18.8%,比2005年下降48.4%,超额完成了此前中国承诺的降低40%-45%的目标,累计少排放二氧化碳约58亿吨,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
此外,中国的能耗强度也显着降低。2011-2020年中国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8.7%。“十三五”期间,中国以年均2.8%的能源消费量增长支撑了年均5.7%的经济增长,节能占同时期全球节能量的一半左右。据测算,仅供电能耗降低使2020年火电行业相比2010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7亿吨。2016-2020年,中国发布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16项,实现年节能量770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48亿吨;发布强制性产品设备能效标准26项,实现年节电490亿千瓦时。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因此中国强烈期待本次格拉斯哥气候大会能取得圆满成功,从而有力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更显着的进展。
中国政府对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一贯高度重视。近年来,中国在实现绿色发展、共建美丽地球等方面已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例如将新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等内容载入宪法;中国还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改善空气和水质,推进碳市场建设和增加森林碳汇。2000年以来全球新增绿化面积1/4来自中国;再如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倡议共建“绿色丝绸之路”,设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等等。因此,对本次大会中国也极为关注。
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如此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尽管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一系列艰巨任务,但为了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中国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品质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牢固树立共同体意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形成应对气候变化新理念,以中国智慧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力量。为了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中国迎难而上,积极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法规、政策、标准与行动,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力度,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加大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持续提升应对气候变化支撑水准,推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实践不断取得新进步。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前中国正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