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俄罗斯与北约组织的关系降到冰点

  中评社北京10月29日电(评论员 乔新生)俄罗斯外交部长10月18日宣布,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驱逐俄罗斯外交官采取报复性措施,除了暂时停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驻莫斯科军事联络处工作之外,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信息处也将停止工作。这标志着俄罗斯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关系降到冰点。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时期,为了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主动提出成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特殊成员。双方设立代表处,研究俄罗斯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地位。可是,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由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并不打算把俄罗斯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更不打算把俄罗斯作为自己的成员,因此,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俄罗斯的关系很快冷淡下来。

  俄罗斯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关系之所以发生变化,根本原因就在于,美国不希望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俄罗斯关系正常化。美国需要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需要存在的理由。如果把俄罗斯作为战略对手,那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存在就有了合理性。反过来,如果俄罗斯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或者与俄罗斯建立伙伴关系,那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正因为如此,对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俄罗斯关系恶化,美国难辞其咎。

  按照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重要成员法国总统的说法,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已经“脑死亡”,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法国、德国已经宣布,将建立欧洲军事防务部队,共同负责欧洲国家的安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本来是为了解决欧洲安全问题,可是,如果法国、德国另外组织部队,负责欧洲国家的安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处境就会变得非常尴尬。

  正因为如此,美国迫切希望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俄罗斯的关系恶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欧洲国家意识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对欧洲国家至关重要。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撤销俄罗斯驻该组织8名工作人员的代表资格,并且要求俄罗斯常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编制削减为10人,其目的非常简单,就是要不断恶化与俄罗斯关系,从而使法国、德国意识到,如果没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国家的安全将难以保证。   对于俄罗斯来说,当然了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战略企图,因此,虽然俄罗斯外交部长表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试图彻底埋葬与俄罗斯的关系,但是,不到万不得已,俄罗斯不会彻底切断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联系。

  美国民主党总统在联合国大会演讲中明确表示,美国不会发动冷战。可是,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发动冷战。美国所领导的军事集团,在太平洋地区加强军事活动,目标直接对准中国和俄罗斯。中国与俄罗斯在公海的军事演习,美国军舰突然插入,其目的就是要炫耀武力,破坏中国与俄罗斯的军事演习。

  中国和俄罗斯不是军事同盟,两个国家的军事演习是为了维护地区和平。美国的介入,只会使局势变得更加紧张。现在俄罗斯面临的困境是,一方面需要欧洲这个重要的能源市场,增加自己的外汇储备;另一方面,却不得不在波罗的海、黑海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防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借助于俄罗斯的邻国,对俄罗斯发动突然袭击。

  虽然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还没有借助于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对俄罗斯采取军事行动,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准备到位,美国很可能会支持乌克兰发动战争,夺回克里米亚。到那个时候,俄罗斯已经不是在与乌克兰作战,而是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作战。

  对于俄罗斯来说,短促出击,可以出奇制胜,但是,长期的消耗战,有可能会彻底摧毁俄罗斯。2008年,俄罗斯出其不意,控制克里米亚半岛,并且举行公民投票,将克里米亚化入俄罗斯的领土中。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现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已经在克里米亚地区部署重兵,黑海波涛汹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舰频繁活动,如果俄罗斯在克里米亚地区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不仅会消耗大量的军事资源,而且更重要的是,一旦俄罗斯与乌克兰发生冲突,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一定会全面介入。到那个时候,俄罗斯将会面临强大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消耗战将会使俄罗斯分崩离析。除非俄罗斯动用自己的战略核武器,尽快结束战争,否则,俄罗斯一定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俄罗斯可以选择的军事战略方案并不多。首先,俄罗斯可以加强与德国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的双边合作,争取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内部挑起冲突,从而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难以作出重大决策。如果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法国反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出兵干涉,那么、俄罗斯就会在战场上轻易得手。换句话说,如果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重大问题上无法作出决策,俄罗斯的军事压力就会迅速减弱。

  其次,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所领导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有可能会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争取协商一致,确保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象征性存在。假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继续在黑海地区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那么,俄罗斯就不得不全神贯注,时刻保持警惕。

  对于俄罗斯来说,强大的军事压力,必然会不断消耗国内的财政资源。虽然俄罗斯的天然气资源丰富,可以向欧洲国家出售天然气,解决财政困难,可是,俄罗斯单纯依靠出售天然气等能源维持军事平衡,不是长久之计。总有一天,俄罗斯会因为自己财政枯竭,而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战略。   面对强大的战略对手,俄罗斯必须加强战备。在传统军备竞赛中,俄罗斯没有任何胜算的可能。俄罗斯只能依靠自己的战略武器特别是大规模杀伤武器,取得战略平衡。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试图釜底抽薪,通过谈判,削弱俄罗斯的战略军事能力。对俄罗斯的军事专家来说,如果失去了核武器这个杀手锏,那么,俄罗斯在未来的军事斗争中,将无所依归。

  俄罗斯必须牢牢地掌握自己的核武器,并且充分利用自己的核威慑力量,迫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不敢轻举妄动。无论是乌克兰还是格鲁吉亚,都不可能通过战争,夺回失去的土地。对于俄罗斯来说,只要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不发动代理人战争,俄罗斯不会主动挑起冲突。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行动,只不过是一种“激将法”,就是希望俄罗斯主动采取军事行动。

  俄罗斯清楚地意识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内部存在不同意见,在这种情况下,保留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关系,对于俄罗斯自身的生存,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只有争取时间,迫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彻底瓦解,俄罗斯才能确保自己的绝对安全。

  第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存在,具有双重战略意义。从地缘政治战略角度考虑,美国试图借助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牢牢地控制欧洲国家。从军事战备的角度考虑,美国试图借助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出售自己的军火,从而确保美国国内的军事工业集团获得丰厚的利润。可是如今,美国从阿富汗仓皇撤军,美国即将从伊拉克撤出军队,美国军队的外强中干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尽管一些国家购买美国的先进武器,但是,他们对能否打赢现代化战争产生疑虑。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仍然一败涂地,其他国家怎么可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正因为如此,美国军事工业体系难以为继。如果失去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个重要军火采购商,美国军事工业企业的市场就会萎缩30%以上。

  美国在亚太地区挑起军备竞赛,不断地强化与日本、韩国的战略关系,试图建立太平洋公约组织,扩大自己的军火市场份额。可是,这种挑起军备竞赛,出售军火的做法,必然导致地区局势紧张。亚太地区国家的领导人早晚会意识到,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只会导致该地区变得更加危险,而不是更加安全。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与联合国所主张的和平发展基本原则格格不入。美国要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驱逐俄罗斯外交官,实际上是希望挑起冲突,从中渔利。对于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来说,必须权衡利弊。如果继续恶化与俄罗斯的外交关系,那么,在漫长的冬季,有可能无法得到俄罗斯的天然气。如果购买美国的天然气,就必须和美国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对于欧洲国家来说,这是非常痛苦的抉择。但是,不管怎样,欧洲国家都必须作出决定,究竟是允许美国领导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继续控制欧洲国家的军事力量,还是组建自己的防务部队,强化军事防务的独立性。德国政坛曾发生变化,法国即将举行选举,未来德国和法国将会作出怎样的决定,让我们拭目以待。   中评社北京10月29日电(评论员 乔新生)俄罗斯外交部长10月18日宣布,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驱逐俄罗斯外交官采取报复性措施,除了暂时停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驻莫斯科军事联络处工作之外,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信息处也将停止工作。这标志着俄罗斯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关系降到冰点。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时期,为了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主动提出成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特殊成员。双方设立代表处,研究俄罗斯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地位。可是,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由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并不打算把俄罗斯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更不打算把俄罗斯作为自己的成员,因此,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俄罗斯的关系很快冷淡下来。

  俄罗斯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关系之所以发生变化,根本原因就在于,美国不希望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俄罗斯关系正常化。美国需要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需要存在的理由。如果把俄罗斯作为战略对手,那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存在就有了合理性。反过来,如果俄罗斯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或者与俄罗斯建立伙伴关系,那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正因为如此,对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俄罗斯关系恶化,美国难辞其咎。

  按照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重要成员法国总统的说法,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已经“脑死亡”,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法国、德国已经宣布,将建立欧洲军事防务部队,共同负责欧洲国家的安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本来是为了解决欧洲安全问题,可是,如果法国、德国另外组织部队,负责欧洲国家的安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处境就会变得非常尴尬。

  正因为如此,美国迫切希望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俄罗斯的关系恶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欧洲国家意识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对欧洲国家至关重要。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撤销俄罗斯驻该组织8名工作人员的代表资格,并且要求俄罗斯常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编制削减为10人,其目的非常简单,就是要不断恶化与俄罗斯关系,从而使法国、德国意识到,如果没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国家的安全将难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