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中央高度重视香港民意 撑通关获民心
中评社香港11月12日电(评论员林艶)国务院港澳办日前发文表示,香港与内地恢复通关工作正有序推进。这是自疫情发生以来,中央方面首次就恢复两地通关作出明确表态,释放了通关可期的清晰信号,极大地提振了香港市民的信心。
第一,通关关乎港人福祉,中央高度重视香港通关民意。
众所周知,通关涉及数以百万计港人的生计与情感,其背后是无数市民的民生福祉,是众多行业的复苏曙光。中评智库大数据显示,恢复通关已是香港当前最大的民意。我们以为,中央对这一民意是充分掌握并且高度重视的,此次表态是对香港市民最大关切的直接回应。
具体而言,从国务院港澳办发言人所介绍的情况看,两地恢复通关的有关工作一直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央有关部门一直与特区政府保持密切沟通”、“推动两地防控措施的有效衔接”、“两地专家近日已再次举行会议深入讨论一系列具体问题并取得许多共识”等,可见,自上次两地首次举行对接通关工作会后,双方正积极加强沟通、落实责任、推进工作,在中央有关部门的不懈努力下,恢复通关的大进程正朝着港人期望的方向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务院港澳办以接受媒体记者问询的方式及时释放“通关可期”的积极信号,也是设身处地站在香港市民角度所作的设计,对于急切盼望的通关的市民而言,有关通关的确切消息哪怕早一天得知都是好的,而当前香港社会这方面的信息实在是鱼目混珠、真伪难辨,不仅加深了市民的焦虑,也在积累不利社会稳定的抵触情绪。在这一背景下,中央通过有关部门发言人表态定调释放“双方正相向而行”的权威信息,无疑是给香港市民派了一颗“定心丸”。
第二,关心关爱香港同胞,中央在通关问题上下大决心。
不可否认,香港在防疫抗疫做法上与内地存在很大差别。众所周知,疫情发生以来,内地始终坚持“清零政策”,并且有一套已经被实践证明运行十分成熟的防疫抗疫机制,如全民检测,等等。在这方面,香港的做法则存在较大的差别,虽然“口罩令”等防疫措施在民众中的执行情况较好,但在其他多数环节上标准不及内地严格,特别是在上次通关对接会议前,外防输入工作方面存在的瑕疵被不少人所诟病,而香港“安心出行”也因没有实名登记且不具有追踪功能,而无法成为像内地“健康码”那样的流行病学调查利器。
我们以为,对防疫工作而言,标准和做法不同客观上会有风险,而要消除风险就往往要求探索出标准对接和做法转换的办法,这要付出极大的成本,是很不容易的,这也是当前国际间跨境旅行仍然困难重重的原因。作为全球防疫“优等生”,中国内地对外国从未开过防疫做法变通的先例。可以说,中央这次作出恢复通关的决定并不容易,下了极大的决心。这也充分说明“一国两制”之下,香港与内地同属一国,中央始终关心关爱香港同胞。正因如此,中央有关部门才会如此不遗余力地寻找双方共识,努力推动两地防控措施的有效衔接。
过去近两年的时间里,香港特区政府对港人的通关承诺不断“跳票”,“恢复通关”一度成为“狼来了”的代名词,加之特区政府一些官员长期以来在此问题上推诿消极,导致港人普遍对特区政府在通关问题上的表态失去信任。与之相反的是,对于这次中央的表态,港人显现出高度信任。中评智库大数据显示,中央表态后,港人对通关的负面情绪立即下降,正面情绪迅速“破顶”而创下年内最高。我们以为,近年来不论是国安法出台实施还是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等,中央“言既出,行必果”的雷霆作风和“一言九鼎”的至高权威已经深入港人内心,我们相信,这次通关工作也一定会在中央表明的轨道上推进,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港人的期望一定能够实现。
对于下一步工作,我们认为,关键是继续加强对香港特区政府的指导和督导。我们注意到,在两地专家首次对接会议后,特区政府的防疫思维出现明显的转变。首先,在防疫道路上作出了明确的选择,林郑月娥行政长官将与内地通关定为香港目前头等大事,并且明确表示只要能够达至与内地免检疫通关,特区政府愿意、乐意且锐意改善香港防疫措施,与内地防疫体制保持一致性。其次,在与内地防疫机制的对接问题上表现出更加积极的作为,包括收紧确诊者出院条件、收紧豁免检疫安排、决定为特定群组补打第三针疫苗,不断扩大强制使用“空心出行”的覆盖范围等。由此可见,中央的指导意见对特区政府防控措施和防控体系的完善至关重要,只有进一步加大力度引领特区政府改善防疫举措、加强标准对接、冲破一切阻碍,才能加速推进有关工作,早日有序恢复通关。
两地停止正常通关600多天以来,通关一度成为许多港人心中遥不可及的梦想,中央的表态为实现这一梦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曙光。“通关梦”连着“湾区梦”,“湾区梦”连着“中国梦”,我们相信,这些美好的梦想都一定会一一实现!
中评社香港11月12日电(评论员林艶)国务院港澳办日前发文表示,香港与内地恢复通关工作正有序推进。这是自疫情发生以来,中央方面首次就恢复两地通关作出明确表态,释放了通关可期的清晰信号,极大地提振了香港市民的信心。
第一,通关关乎港人福祉,中央高度重视香港通关民意。
众所周知,通关涉及数以百万计港人的生计与情感,其背后是无数市民的民生福祉,是众多行业的复苏曙光。中评智库大数据显示,恢复通关已是香港当前最大的民意。我们以为,中央对这一民意是充分掌握并且高度重视的,此次表态是对香港市民最大关切的直接回应。
具体而言,从国务院港澳办发言人所介绍的情况看,两地恢复通关的有关工作一直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央有关部门一直与特区政府保持密切沟通”、“推动两地防控措施的有效衔接”、“两地专家近日已再次举行会议深入讨论一系列具体问题并取得许多共识”等,可见,自上次两地首次举行对接通关工作会后,双方正积极加强沟通、落实责任、推进工作,在中央有关部门的不懈努力下,恢复通关的大进程正朝着港人期望的方向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务院港澳办以接受媒体记者问询的方式及时释放“通关可期”的积极信号,也是设身处地站在香港市民角度所作的设计,对于急切盼望的通关的市民而言,有关通关的确切消息哪怕早一天得知都是好的,而当前香港社会这方面的信息实在是鱼目混珠、真伪难辨,不仅加深了市民的焦虑,也在积累不利社会稳定的抵触情绪。在这一背景下,中央通过有关部门发言人表态定调释放“双方正相向而行”的权威信息,无疑是给香港市民派了一颗“定心丸”。
第二,关心关爱香港同胞,中央在通关问题上下大决心。
不可否认,香港在防疫抗疫做法上与内地存在很大差别。众所周知,疫情发生以来,内地始终坚持“清零政策”,并且有一套已经被实践证明运行十分成熟的防疫抗疫机制,如全民检测,等等。在这方面,香港的做法则存在较大的差别,虽然“口罩令”等防疫措施在民众中的执行情况较好,但在其他多数环节上标准不及内地严格,特别是在上次通关对接会议前,外防输入工作方面存在的瑕疵被不少人所诟病,而香港“安心出行”也因没有实名登记且不具有追踪功能,而无法成为像内地“健康码”那样的流行病学调查利器。
我们以为,对防疫工作而言,标准和做法不同客观上会有风险,而要消除风险就往往要求探索出标准对接和做法转换的办法,这要付出极大的成本,是很不容易的,这也是当前国际间跨境旅行仍然困难重重的原因。作为全球防疫“优等生”,中国内地对外国从未开过防疫做法变通的先例。可以说,中央这次作出恢复通关的决定并不容易,下了极大的决心。这也充分说明“一国两制”之下,香港与内地同属一国,中央始终关心关爱香港同胞。正因如此,中央有关部门才会如此不遗余力地寻找双方共识,努力推动两地防控措施的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