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精准服务城镇新市民

1月20日,重庆市武隆区双河镇团兴村村民何保云(左一)在中国农业银行重庆武隆支行工作人员指导下办理“乡村振兴”主题银行卡。(来源:新华社)

  中评社北京12月28日电/据经济日报报导,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数以亿计的人口离开原籍、融入城镇,成为新市民。新市民群体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是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要举措。今年以来,金融机构不断推出服务新市民政策,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但也要看到新市民金融服务仍处于探索实践阶段,要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可得性、精准性和满意度,必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更好解决新市民在就业、住房、医疗、养老、教育等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

  融资服务更便利

  为他人三餐穿梭大街小巷的外卖骑手、清晨忙到脚不沾地的早餐店老板、怀揣梦想初入社会的毕业生……在城市里,约有3亿个像这样背井离乡、进城打拼的新市民,他们从五湖四海而来,以自己的努力奋斗与城市同生共长,为构建美好便捷的城市生活贡献力量。如何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便利性,切实增强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金融业近年来着力探索的课题。

  今年3月份,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鼓励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做好与现有支持政策的衔接,高质量扩大金融供给,提升金融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度。随后各地细化了具体落地措施,强化对新市民创业就业的金融支持。

  一方面,金融机构通过优化调整已有信贷产品,扩大新市民金融服务供给。比如,工商银行深圳分行针对来深创业新市民“短、频、急”的融资需求,向深圳市逾3200名非户籍新市民提供近88亿元的创业就业贷款。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等结合地方政策,将新市民纳入创业担保贷款支持范围,强化对新市民创业就业的金融支持。目前已分别发放39.4亿元、2.58亿元创业担保贷款,支持3.29万户、0.15万户新市民创业等。

  另一方面,通过推出专属信贷产品,专项支持新市民创业就业。中国银行围绕外卖平台上小微商户及小微供应商的业务特点与金融需求,目前已累计为254户小微企业授信1.1亿元,贷款7700万元,带动就业岗位1800个。邮储银行在福建省推出“新市民贷”,跨地域联动提高贷款审批效率,解决新市民贷款难题,目前已累计为734户小微企业授信7.87亿元,贷款6.15亿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