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浪潮之尖 引领科技革命

  中评社北京12月30日电/据新华社报导,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能源体系、生物医药……尽管这些未来产业处于发展初期,但因颠覆性、系统性、战略性特征,有望形成全球经济新的动力源并驱动经济社会变革式发展,成为各国前瞻谋划的“先手棋”。

  2021年,未来产业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2年,北京、上海、浙江、山西等地加速布局。未来产业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如何守护和壮大科创力量?12月29日,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新华社北京分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主办的“未来产业展望”活动中,战略家、企业家、投资人分享真知灼见。

  未来产业是变局中开新局的关键所在

  29日上午,尽管深冬的北京气温寒冷,但新华媒体创意工场内,与会专家对未来产业的讨论格外热烈。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沈洁在致辞时表示:“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未来产业发展正是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关键所在。”

  当前,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挑战机遇。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王金南最关心全球气候变化。

  他指出,全球气候变化造成严重社会经济损失,气候变化治理将引发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同时也促使绿色低碳产业及技术投资的快速增长,预计2020至2050年,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投资将超过130万亿美元。

  历经疫情考验,人们更加关注自身健康安全。“当前,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不断攀升,推动了全球肿瘤药物研发蓬勃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药(抗肿瘤)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徐兵河说,中国抗肿瘤新药占全球创新药市场的比重由2014年的14.4%提高至2018年的15.2%,2023年有望提升至17.8%。

  预见未来、把握未来——已经成为与会嘉宾普遍共识。在专家看来,什么是未来产业?中国发展未来产业“底子”如何?

手游网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