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精准赋能“专精特新”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尤其要加大创新力度,鼓励相关企业提质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众多的“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成长性;同时,对于相关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强,北交所、科创板等重要平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更好融资发展。
年内“专精特新”企业
IPO募资额合计2085亿元
“专精特新”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关键环节,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在攻克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难题等方面举足轻重。这些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长期性资金投入,而资本市场能发挥出制度优势。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19日,A股市场共有1040家“专精特新”企业,累计IPO募资额7250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12月19日,今年以来有398家企业在A股首发上市,IPO募资额合计5579.63亿元。其中,195家属于“专精特新”企业,占比49%;IPO募资额合计2085亿元,占比37.4%。
分板块来看,今年在科创板上市的“专精特新”企业最多,其次分别为创业板、北交所和主板。数据显示,在上述195家企业中,有73家在科创板上市,IPO募资额合计1194.8亿元,占比57.3%;62家在创业板上市,IPO募资额合计663.4亿元,占比31.8%;39家在北交所上市,IPO募资额合计73.5亿元,占比3.5%;21家在主板上市,IPO募资额合计153.3亿元,占比7.4%。
陈雳表示,受益于政策护航以及投资者越来越关注企业成长性,今年上市的企业中,“专精特新”企业占比很大。
“今年以来,近五成新上市公司属于‘专精特新’企业,并不令人意外。‘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能力强,成长空间大,盈利能力突出,颇受资本市场青睐。”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专精特新”企业多为高端市场或产业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凭借技术和效能优势在各自细分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资本市场精准赋能“专精特新”,有利于充分挖掘细分市场潜力,实现对企业价值的重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