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思政课铸魂育人

  中评社北京12月16日电/据光明日报报导,立德树人是新时期教育的根本任务,为高校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黑河学院切实发挥“大思政课”培根铸魂作用,用好思政的“盐”,讲出真理的“味”,不断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为青少年打好精神底色,为立德树人奠定坚固根基。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完善育人目标

  基于立德树人目标的思政教育需要校园文化环境作为基础保障,作为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实现目标的思想基础。学院首先确定校党委肩负的党管意识形态的责任,通过对师生意识形态领域问题进行研判,营造全方位、分层次、多渠道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氛围,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形态。严格遵循《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等文件精神,出台《黑河学院新闻宣传管理规定(试行)》,突出德育重要性。学院始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强调思政课育人功能,为思政课育人指明方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从2006年开始,学院坚守理想信念教育的先导作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育人思想体系,使育人思想目标更加完善,明确将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基础,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核心,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重点,共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加强科研团队建设 践行精品意识

  基于立德树人的思政课教育工作需要高水平科研团队作为支撑,推进学院思政学科点建设。学院及时做出统一规划和部署,及时成立二级学院课程建设专门领导小组,共同探索思政课程构建新思路。进一步强调省级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思政教学的积极作用,要求思政教师秉持精品意识,参与校级乃至省级精品课的申报工作。同时,学院重视教师运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重视思政课程科研网站的构建,将多媒体技术和信息交换方式引进思政课,要求教师将思政课程建设、教研科研成果、媒体资源运用情况等作为网站框架的不同模块,及时将精品课课件、教学录像、教学心得和反思等上传到各个模块,使得思政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方向更加明确,提升网络思想教育水平,成为传统思政课程教育的有效补充;同时,思政课程教师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的交互性特点,在科研过程中运用网络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针对思政课程深入瞭解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研学生对时事政治、社会热点等方面的理解,丰富科研理论研究所需的案例,科研成果更具特色性和指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