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洋:中国已非清朝末年怎可能接受美态度

中山大学政治研究所副教授王群洋。(中评社 高易伸摄)

  中评社高雄11月10日电(记者 高易伸)针对美国参议员上周接连提出《武装台湾法案》(Arm Taiwan Act of 2021)及《台湾吓阻法案》(Taiwan Deterrence Act)等草案,台湾中山大学政治学研究所副教授王群洋接受中评社访问认为,美国透过政治、军事手段对中国施压,最终目的还是想换取美中关系更高的经济利益。姑且不论这两个法案会不会通过,或通过哪一个?最大的获利者还是美国军火商与掮客,台湾是否因这些法案而更安全,值得存虑。

  王群洋指出,美国已很习惯透过政治军事手段施压他国以撷取自身利益,但中国已非昔日的大清帝国末期,又怎会接受美国的手段态度?美国站在自己的国家利益点出发没问题,但美中基本存在文化上的差异,大陆无法接受美国既要合作、又要对抗的手段,都是导致美中关系如此失衡的主因。

  王群洋,淡江大学欧洲研究所硕士、德国慕尼黑大学政治学博士,研究领域在国际关系、欧洲区域研究、政治学、台海两岸关系、国际公法等,现为台湾中山大学政治研究所副教授。

  美国共和党参议员霍利(Josh Hawley)本月2日提出《武装台湾法案》草案,要求美国国防部长规划台湾安全援助倡议(Taiwan Security Assistance Initiative),并于2023至2027财政年度每年为这项倡议拨款美金30亿用于为台湾建构面对中国侵略的不对称防卫能力;三天后,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共和党参议员里契(Jim Risch)联合其他参议员提出《台湾吓阻法案》草案,要求在台湾应有相对应国防支出,并在台北、华府同意长期规划发展下,于2023至2032年度由美国国务院提供20亿美元的“外国军事融资”(Foreign Military Financing)予台。

  对此,王群洋分析,当前美国究竟对台要采“战略模糊”或“战略清晰”手段,内部恐怕仍是很分歧的。换言之,美国现在对中战略究竟为何,她认为拜登上台迄今,恐怕还没个定案。外界多关注拜登两度对台口头承诺,也有人认为拜登恐有“老人痴呆”。但她认为,外界或许低估了年长的拜登,如何“防止中国崛起”,美国现在似乎也只剩下台湾这张牌。因此如何打好台湾牌?就成了美中谈判的筹码。台湾的命运,也唯有美国对中政策定调之后,台湾在美中关系下的角色才会确定。   王群洋说,美中关系真的很紧绷吗?或许吧!但万一中国跟美国在某一程度上谈妥了彼此间对于贸易、关税、国债或相关科技发展领域时,进而使得美中关系趋缓,美中间相关合作项目就会具体浮现,一旦美中合作项目浮了出来,台湾重要性就会被弱化。

  拜登二度口头承诺台美关系,以及上周两法案提出,都让台湾挺开心的?

  王群洋分析,拜登上台后两度对台口头承诺,但美国官方又重申对台关系立场,这代表美国内部对台关系、对中战略都还没定调。美国官方、企业界及军方尚未出现共同立场。尤其拜登即将面对明年登场的期中选举,这些企业界、军火业界的大金主都得回馈,不论是现在的拜登政府或已经在野的共和党人都要考虑到这群人的利益。

  不过,王群洋也说,拜登虽然是美国政坛上的老手,但上任后对中政策的定调似乎进度缓慢,现在的民主党已经不起时间的流逝与拖延。尤其美中贸易战后,美国其实是受伤的,外加新冠疫情与美国货币政策,现在都怕出现恶性通膨。万一美国物价指数飙升、出现过高的通膨指数,美国老百姓会把不满转向拜登政府。

  王群洋说,拜登“调和鼎鼐”的力道似乎稍嫌不足,令外界讶异,这或许跟拜登的年纪或比较传统的观念有关。比如拜登比较难掌握当前快速脉动的时代,以至于让支持者失望,甚至进一步影响民主党的期中选举。如果拜登不振作,扛不了明年期中选举的压力,也可能在急于解决问题与决策压力下更容易误判,陷入一种“越急越错”的恶性循环。

  美国围堵中国大陆迄今有成效吗?

  王群洋打趣说,面对美中关系,美国不用太担心中国会把美国搞垮。美国可能要先担心自己内部是否会先行内耗、瓦解。当前民主、共和两党的激化,以及特朗普可能的再回锅,都让大家担心美国在处理议会民主制度,以及种族意识上出现更严重波动。虽然特朗普不承认去年大选时,一群人冲进国会山庄是由他所发动的,但这举动对美国民主议会已造成伤害。特朗普居中扮演哪种角色,也是大家所质疑的。如果特朗普打算回锅,美国再度上演极化或让制度出现瓦解,那美国就不需要敌人了。   王群洋说,面对当前时代的快速地脉动,考验着各国领导人的掌握能力,全球各国其实都面临结构性的大调整。拜登在处理相关重要议题上,排序似乎有点凌乱,也无法符合美国选民期待,这点对掌权的民主党是比较为危险的。

  怎看美中领导人会晤,目前还有必要吗?

  王群洋表示,拜登与习近平现在见面能谈些什么?对中国来说,美中经贸问题有商务部、国务院去谈。现阶段对大陆最重要的就是处置“台湾议题”吧?美国也很清楚,因此才持续在台美关系上加码。或许除了台湾议题外,还有朝鲜议题,但其他中美议题根本不需要让习、拜二人面对面谈,因此美中领导人现阶段没有实质见面的必要性。

  王群洋表示,现在的大陆在历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阶段后,如果对美表现太弱势,对内也无法交代、中国老百姓更不会接受。美国想要从中国身上撷取更多经济利益,但却处处阻碍对方发展。从美国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没有问题的,但执行手段是中国无法接受的,这会导致美中关系在竞争与合作上无法取得平衡点,台湾夹在中间就可能越危险。

中山大学政治研究所副教授王群洋。(中评社 高易伸摄)

  中评社高雄11月10日电(记者 高易伸)针对美国参议员上周接连提出《武装台湾法案》(Arm Taiwan Act of 2021)及《台湾吓阻法案》(Taiwan Deterrence Act)等草案,台湾中山大学政治学研究所副教授王群洋接受中评社访问认为,美国透过政治、军事手段对中国施压,最终目的还是想换取美中关系更高的经济利益。姑且不论这两个法案会不会通过,或通过哪一个?最大的获利者还是美国军火商与掮客,台湾是否因这些法案而更安全,值得存虑。

  王群洋指出,美国已很习惯透过政治军事手段施压他国以撷取自身利益,但中国已非昔日的大清帝国末期,又怎会接受美国的手段态度?美国站在自己的国家利益点出发没问题,但美中基本存在文化上的差异,大陆无法接受美国既要合作、又要对抗的手段,都是导致美中关系如此失衡的主因。

  王群洋,淡江大学欧洲研究所硕士、德国慕尼黑大学政治学博士,研究领域在国际关系、欧洲区域研究、政治学、台海两岸关系、国际公法等,现为台湾中山大学政治研究所副教授。

  美国共和党参议员霍利(Josh Hawley)本月2日提出《武装台湾法案》草案,要求美国国防部长规划台湾安全援助倡议(Taiwan Security Assistance Initiative),并于2023至2027财政年度每年为这项倡议拨款美金30亿用于为台湾建构面对中国侵略的不对称防卫能力;三天后,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共和党参议员里契(Jim Risch)联合其他参议员提出《台湾吓阻法案》草案,要求在台湾应有相对应国防支出,并在台北、华府同意长期规划发展下,于2023至2032年度由美国国务院提供20亿美元的“外国军事融资”(Foreign Military Financing)予台。

  对此,王群洋分析,当前美国究竟对台要采“战略模糊”或“战略清晰”手段,内部恐怕仍是很分歧的。换言之,美国现在对中战略究竟为何,她认为拜登上台迄今,恐怕还没个定案。外界多关注拜登两度对台口头承诺,也有人认为拜登恐有“老人痴呆”。但她认为,外界或许低估了年长的拜登,如何“防止中国崛起”,美国现在似乎也只剩下台湾这张牌。因此如何打好台湾牌?就成了美中谈判的筹码。台湾的命运,也唯有美国对中政策定调之后,台湾在美中关系下的角色才会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