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万达:以科技为突破口实现大湾区规则对接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10月26日电(记者 沈而忱)由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主办,岭南大学潘苏通沪港经济政策研究所、澳门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中心协办的“2021全球湾区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区域合作与创新驱动发展”日前举办。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以科技市场一体化为切口,为大湾区国际科技中心的建设提出建议。

  郭万达提到,港澳以及深圳、广州等内地城市本身在科技创新及产业创新上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大湾区有良好的条件建设科技创新中心。近年来,中央赋予了大湾区更重要的目标,即建设综合性的国家科学中心。综合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有关联,也有侧重:科技创新中心更着重在科技的发明、应用科学的基础研究;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则更强调科学的发现、前瞻的基础研究。

  他表示,要实现这一点,大湾区需要市场一体化。在国家双循环战略中,特别提出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要循环,国内的市场如果无法达成一体化,不利于与国际市场的循环。因此,国内市场要统一各种生产力要素,包括土地、资本、人才、科技、数据等。大湾区涉及不同的制度、货币、税制和法律制度,想要达到欧盟那样的一体化程度需要较长时间,科技市场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率先进行规则对接,加快科技要素的流动。这既涉及到改革的问题,也涉及到开放的问题,更丰富了“一国两制”的实践。

  郭万达指出,香港高校的科研实力强劲,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信息技术等领域独领风骚;澳门的科研发展也十分迅速,设有三间国家重点实验室。如何依托香港澳门发达的科研实力对接国际创新体系值得研究。科技需要国际合作,大湾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需要利用港澳渠道向国际开放。   然而,目前仍有一些障碍阻碍了大湾区科技市场的一体化。他分析道,与普通货物的通关不同,科研的设备、样本、数据对流通的透明度和效率要求更高,因此大湾区的科技市场一体化对于科技要素的跨境流通提出了一个紧迫的需求。与之相关的是边境内开放和边境开放的问题。深港之间有七个陆路口岸,只有个别口岸是“一地两检”,不利于两地的科技合作。他认为,可以考虑设置“科技口岸”,为科技要素及科研人员设立专门的通道。此外,目前香港与内地之间还涉及市场准入的问题。目前国家已经颁布实施了《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但科技人才的流动、境外消费、跨境交付等并不包含在内,不能完全解决大湾区科技一体化的难题。另一方面,香港与内地法制不协同的问题也需要解决,否则无法实现共同的立法保障。这将带来不小的隐患。

  对此,郭万达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联通港澳的科技市场体系。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的第一步就是联通港澳,包括服务业、科技、政务、金融市场等多方面的体制联通。他建议编制一份大湾区跨境科技服务贸易的负面清单,用负面清单的管理方式来推动大湾区科技市场体系的建立。

  第二,促进粤港澳之间科技要素的高效便捷流动,推动科技人才、科技资金、科技信息的流通。此外,大湾区还要形成若干科技的市场,例如知识产权的市场、数据的市场、风险投资的市场等,通过建设细分市场,来搭建市场一体化的重要支撑。目前,前海和横琴两个合作区已经在资金、人才、数据等各方面有了特殊的安排,希望以此为试点,为大湾区的一体化先行先试。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10月26日电(记者 沈而忱)由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主办,岭南大学潘苏通沪港经济政策研究所、澳门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中心协办的“2021全球湾区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区域合作与创新驱动发展”日前举办。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以科技市场一体化为切口,为大湾区国际科技中心的建设提出建议。

  郭万达提到,港澳以及深圳、广州等内地城市本身在科技创新及产业创新上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大湾区有良好的条件建设科技创新中心。近年来,中央赋予了大湾区更重要的目标,即建设综合性的国家科学中心。综合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有关联,也有侧重:科技创新中心更着重在科技的发明、应用科学的基础研究;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则更强调科学的发现、前瞻的基础研究。

  他表示,要实现这一点,大湾区需要市场一体化。在国家双循环战略中,特别提出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要循环,国内的市场如果无法达成一体化,不利于与国际市场的循环。因此,国内市场要统一各种生产力要素,包括土地、资本、人才、科技、数据等。大湾区涉及不同的制度、货币、税制和法律制度,想要达到欧盟那样的一体化程度需要较长时间,科技市场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率先进行规则对接,加快科技要素的流动。这既涉及到改革的问题,也涉及到开放的问题,更丰富了“一国两制”的实践。

  郭万达指出,香港高校的科研实力强劲,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信息技术等领域独领风骚;澳门的科研发展也十分迅速,设有三间国家重点实验室。如何依托香港澳门发达的科研实力对接国际创新体系值得研究。科技需要国际合作,大湾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需要利用港澳渠道向国际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