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数字化,敦煌文物走向世界

  中评社北京12月23日电/据科技日报报导,“来自莫高窟等石窟遗址及敦煌藏经洞文献的6500余份高清数字资源档案通过素材库向全球开放,为学者、文化爱好者以及艺术创意者打造一站式的敦煌文化共享平台,实现文化资源的安全高效流动。”近日,在国家文物局“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指导下,敦煌研究院与腾讯集团联合打造的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的数字文化遗产开放共享平台“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正式上线,为公众提供了敦煌文化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敦煌石窟是集建筑艺术、彩塑艺术、壁画艺术于一身的文化艺术宝库,其历史底蕴雄浑厚重,文化内涵博大精深,艺术形象美轮美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探索文化遗产数字新模式

  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介绍说:“敦煌研究院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数字敦煌’的探索实践,运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图像技术,实现敦煌石窟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 目前,敦煌研究院已形成了数字化摄影采集、洞窟三维重建、洞窟全景漫游节目等海量数字化资源,这些资源已成为数字化时代实现文化再发展、艺术再创造的宝贵源泉。

  苏伯民说,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发展方兴未艾,为文化遗产事业注入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今年6月,敦煌研究院与腾讯集团携手成立了“数字敦煌×腾讯互娱 文化遗产数字创意技术联合实验室”,旨在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探索文化遗产数字创新创意新模式。

  腾讯集团市场与公关副总裁李航表示,文博行业一直存在数字资源合规、高效分享的需求,这也是让文物“活”起来的关键。特别是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中提出,鼓励建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版权保护平台。这是一个高难度、复杂的工程,要用到多种技术能力。腾讯和敦煌研究院战略合作已经走过五年,双方在运用数字科技助力敦煌数字化上有许多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