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丝绸之路上的“夜明珠”更璀璨

  中评社北京12月14日电/据科技日报报导,12月底,新疆喀什最低气温已多次突破-10℃,这座丝绸之路上的千年古城进入到了一年中最难捱的冬季。但走进城区百姓家中,暖气片早已在源源不断散发着热量,明亮的灯光照亮每一个角落。夜幕降临,万家灯火亮起的喀什,像是茫茫戈壁上的一颗“夜明珠”,光华璀璨。但在二十年前,喀什还有不少地区尚未通电、供热,每当夜晚来临,远远望去只见漆黑一片。

  为了更好地解决喀什以及南疆周边的用电、供热问题,近年来,新疆华电喀什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喀什热电)在建成新疆首个35万千瓦超临界机组的基础上,通过实施多项创新性技术改造,为喀什古城的更多区域带去了“光”和“热”。

  创新突破成就标杆机组

  喀什热电承担着喀什市和疏附县、疏勒县“一市两县”的集中供热任务,是喀什地区冬季唯一的集中供热热源。随着城市化进程发展,喀什的供热负荷以每年大约100万平方米的速度增长。喀什热电供热能力接近饱和,供热能力提升迫在眉睫。“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供热需求,最大限度提升机组综合效益,公司决定对机组进行高背压循环水供热技术改造。”喀什热电副总经理艾尔肯·买买提说道。

  喀什热电的两台35万千瓦机组属于超临界间接空冷式供热机组,对其进行高背压供热改造在国内尚属首次,没有先例可供参考。“改造要在机组检修期间同步完成,并且不能影响机组检修进度。尤其是改造实施阶段中还面临着凝汽器喉部补偿器整体更换工作工艺复杂、施工难度大等多种困难。”艾尔肯说,没有现成的路可走,便只能蹚一条出来。攻关团队住在了改造现场,不断研讨、反复摸索,方案更新了一版又一版。最终,根据喀什热电的实际情况与现有条件,团队制定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经过施工人员24小时倒班施工,改造项目在既定期限内圆满完成,填补了我国35万千瓦超临界间冷机组高背压循环水供热技术空白。

  该项技术改造的效果立竿见影。技术应用后,喀什热电供热能力提升186兆瓦,供热面积增加387万平方米。同时,因汽轮机乏汽回收利用,机组热效率得以大大提升,煤耗指标大幅降低,改造后首个供暖季供电煤耗同比降低53.22克/千瓦时,节约燃料成本1200多万元。2017年,完成技术改造后的喀什热电5号机组达到了全国35万千瓦机组标杆水平,荣获全国火电竞赛同类机组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