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有忠:美中G20交锋歧见放大 台湾危险

沈有忠。(中评社 资料照)

  中评社台中11月2日电(记者 方敬为)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于20国集团(G20)峰会期间在罗马会晤,双方针对台海议题交锋,成为峰会之外焦点。东海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沈有忠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这次双方对一中“政策”与“原则”见解针锋相对,值得注意的是,过往美中倾向模糊、搁置争议的作法不复见,反而是放大歧见部分来讨论,两强走向亮牌,台湾相对危险。

  沈有忠,台湾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任亚洲政经与和平交流协会理事长、台湾大学政治系兼任教授、台湾政治协会理事。曾任东吴大学政治学系兼任助理教授、“中央研究院”政治所筹备处博士后研究员。

  布林肯与王毅10月31日在义大利罗马会晤,两人就台海议题交锋,王毅强调,台湾问题是中美之间最敏感的问题,一旦处理失误,将对中美关系造成颠覆性、全局性破坏,要求美方奉行真的一中政策,而不是假的;布林肯则对王毅表示,美方的一中政策不变,反对中国单方面采取加剧台海紧张局势的行动。

  沈有忠表示,王毅和布林肯这次的会晤,基本上没有共识,反而是双方面都扩大了对一中政策及原则的歧见,美中在一中政策各自表述,对台海局势的紧张恐怕有增无减。

  沈有忠指出,基本上,一中的论述过去美中双方即便没有共识,但至少不会在歧见的部分把它挑明来说,包含了像是美国的一中政策或者是中国的一中原则,本来双方在这里面还是有一些各自解读的空间,以前是把各自解读的争议区块搁置,大家尽量把有共识的部分拿出来谈,对于台海议题还可以有合作可能。

  不过,他说,近来因为美中竞逐态势升温,导致于美国一中政策跟中国一中原则的模糊区块不见了,然后各自都朝向自己想要解读的方向去做解读,这使得双边互信及共识感更趋薄弱。

  沈有忠认为,台湾在这个过程里面来讲,当然是变得相对危险一些,因为美中当前正在角力的是台海问题,但是台湾本身在当中却没有话语权,就会变成是完全由美中两国在台海问题上面去做一个决断,这对台湾来讲,必须要担心可能成为大国博弈的筹码,如果双方有一些具体的共识的话,会不会要牺牲台湾利益?这是值得思考的。

  沈有忠指出,这或许是之所以蔡英文近来要在CNN的专访中,透露出美军在台协助训练,以及表示有信心美国会来协防台湾等说法的原因,可能是希望在两岸情势紧张之际,美中在台海议题的拉锯日益强大的时候,要牵制住美国,让美国多给予台湾一些比较正面的安全保障。

  可是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来看,沈有忠表示,美国到最后一定还是要从本身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所以不太可能蔡英文想要什么,或者是用了什么方式的策略,就能使得美方对台湾安全有比较明确的表态。

  他解释,因为台湾在这方面毕竟还是比较被动,且影响力也是比较小,所以成效会有限,台湾方面当然一定会有这样子的想法,希望美国对台的承诺会越来越清晰,或者对中国越来越强硬,但这不是台湾单方面就可以做得到,还是取决于美中之间的博弈情形。

  沈有忠指出,王毅跟布林肯的会晤几乎是在相互亮牌,台湾方面或许要思考除了强化台美连结外,如何在国际社会上寻求支持,以增加回旋空间,两岸之间的经营也或许是需要思考的方向。

沈有忠。(中评社 资料照)

  中评社台中11月2日电(记者 方敬为)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于20国集团(G20)峰会期间在罗马会晤,双方针对台海议题交锋,成为峰会之外焦点。东海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沈有忠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这次双方对一中“政策”与“原则”见解针锋相对,值得注意的是,过往美中倾向模糊、搁置争议的作法不复见,反而是放大歧见部分来讨论,两强走向亮牌,台湾相对危险。

  沈有忠,台湾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任亚洲政经与和平交流协会理事长、台湾大学政治系兼任教授、台湾政治协会理事。曾任东吴大学政治学系兼任助理教授、“中央研究院”政治所筹备处博士后研究员。

  布林肯与王毅10月31日在义大利罗马会晤,两人就台海议题交锋,王毅强调,台湾问题是中美之间最敏感的问题,一旦处理失误,将对中美关系造成颠覆性、全局性破坏,要求美方奉行真的一中政策,而不是假的;布林肯则对王毅表示,美方的一中政策不变,反对中国单方面采取加剧台海紧张局势的行动。

  沈有忠表示,王毅和布林肯这次的会晤,基本上没有共识,反而是双方面都扩大了对一中政策及原则的歧见,美中在一中政策各自表述,对台海局势的紧张恐怕有增无减。

  沈有忠指出,基本上,一中的论述过去美中双方即便没有共识,但至少不会在歧见的部分把它挑明来说,包含了像是美国的一中政策或者是中国的一中原则,本来双方在这里面还是有一些各自解读的空间,以前是把各自解读的争议区块搁置,大家尽量把有共识的部分拿出来谈,对于台海议题还可以有合作可能。

  不过,他说,近来因为美中竞逐态势升温,导致于美国一中政策跟中国一中原则的模糊区块不见了,然后各自都朝向自己想要解读的方向去做解读,这使得双边互信及共识感更趋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