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湾制造业度难关 卢福淇谈四大挑战

晖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卢福淇。(中评社 蒋继平摄)

  中评社高雄10月22日电(记者 蒋继平)受到全球能源危机使供应紧张局面更加严重,加剧通膨疑虑,南台湾制造业今年面临更多挑战。“经济部”仁武工业区厂商联谊会主委、晖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卢福淇接受中评社访问指出,铝价这一年翻了一倍,材料整体涨了40到50%,利润都被原物料和汇率吃掉,制造业虽然生意好,却变成“赚忙碌、做欢喜”。虽然台湾产业界韧性很高、不服输,面临碳中和趋势,产业转型不做会失去竞争力,对未来发展都是担忧。

  卢福淇是晖华工业董事长,身兼“经济部”仁武工业区厂商联谊会主委、全台工业区厂商联合总会监事、高雄市产业创新发展协会理事长。晖华工业专供铝合金及锌合金压铸成型产品专业技术制造,涵盖航太零件、汽机车零件等,外销为主。

  全球即将面临通膨危机,不只原物料、货柜航运价格持续飙涨,各国为达成碳中和、能源永续目标,也开始研拟“碳税”,未来恐进一步推升产业生产成本提高,引起全台产业界担忧。

  根据伦敦铝现货价格走势,从2020年每吨1500美元,今年10月已突破每吨3000美元,这一年来铝价翻涨一倍,已升至接近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

  卢福淇表示,受到疫情后美国QE(量化宽松)印钞票、美中贸易战台商回流热钱的通膨影响,目前传统制造业很辛苦,材料和去年相比就涨价40至50%,铝价和去年比就涨了一倍,供应给下游厂商能否接受涨价?下游转嫁给消费端,消费者愿意吗?制造端都面临自行吸收成本的问题。

  另外,新台币20日收在27.911元,逾两周新高。卢福淇表示,第二是汇率的部分,新台币兑美元从去年初的30元一路升值到27元多,差了两元就差了10%,制造业外销的利润被汇率吃掉,毛利率就低。制造业虽然现在生意都很好,但没有什么利润,大多是外销导向,就怕失去订单,只能想办法忍耐。

  第三是运费上涨,卢福淇表示,台湾到美国一个20呎货柜运费原本2000美元,现在涨到1万5000美元,“一个货柜涨1万美元非常夸张”,要装多少货才会回本?根本没有利润。甚至还有缺货柜、塞港的问题,原本交货给美国,从一个月变三个月还收不到,海运来不及,下游厂商只好变成急件改空运,变恶性循环。

晖华工业专供铝合金及锌合金压铸成型产品专业技术制造。(中评社 蒋继平摄)

  卢福淇表示,第四是随着各国政府以碳中和为目标的产业转型,限期中国缺煤限电影响,大家抢煤也变成通膨,造成一波能源涨价。未来先进国家也会扣碳税,虽然不比材料涨价影响更高,但导入工业4.0、人工智慧生产转型都要投入成本,引进设备还要教育训练,台湾是外销导向,不做不行,否则将来没有竞争力。

  今年这样一波波挑战下来,卢福淇表示,有人赚钱、也有人赔钱,制造业虽然生意好,但是利润被汇率被材料上涨吃掉,变成“赚忙碌、做欢喜”,就是员工至少有薪水领。他认为,台湾产业界韧性很高,不服输,但是会慢慢地不好,口袋浅的就很难撑,不能涨价但成本提高,到底要不要做?不可能永远都这样苦撑。

  卢福淇指出,订单通常都是一年签一次,上游生产能否调整价格,与先进国家协商可能有机会,因为有国际观、懂机制,知道好不容易培养出供应商但若倒闭,没有人生产就没有东西卖,可能会让供应端调整价格。但是若碰到非先进国家就难沟通,贸易公司不管你也没辙。

  卢福淇表示,政府都会补助,但就怕都补助在大企业上,微型企业(不超过5人)会变成弱势,还是要帮忙中小企业升级,业者都会害怕转型失败损失而不敢掏钱转型,就怕南部产业都闭门造车,还是要多交流、产学合作汲取新资讯,一起度过难关。

晖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门口及厂区外观。(中评社 蒋继平摄)

仁武工业区地标。(中评社 蒋继平摄)

晖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卢福淇。(中评社 蒋继平摄)

  中评社高雄10月22日电(记者 蒋继平)受到全球能源危机使供应紧张局面更加严重,加剧通膨疑虑,南台湾制造业今年面临更多挑战。“经济部”仁武工业区厂商联谊会主委、晖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卢福淇接受中评社访问指出,铝价这一年翻了一倍,材料整体涨了40到50%,利润都被原物料和汇率吃掉,制造业虽然生意好,却变成“赚忙碌、做欢喜”。虽然台湾产业界韧性很高、不服输,面临碳中和趋势,产业转型不做会失去竞争力,对未来发展都是担忧。

  卢福淇是晖华工业董事长,身兼“经济部”仁武工业区厂商联谊会主委、全台工业区厂商联合总会监事、高雄市产业创新发展协会理事长。晖华工业专供铝合金及锌合金压铸成型产品专业技术制造,涵盖航太零件、汽机车零件等,外销为主。

  全球即将面临通膨危机,不只原物料、货柜航运价格持续飙涨,各国为达成碳中和、能源永续目标,也开始研拟“碳税”,未来恐进一步推升产业生产成本提高,引起全台产业界担忧。

  根据伦敦铝现货价格走势,从2020年每吨1500美元,今年10月已突破每吨3000美元,这一年来铝价翻涨一倍,已升至接近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

  卢福淇表示,受到疫情后美国QE(量化宽松)印钞票、美中贸易战台商回流热钱的通膨影响,目前传统制造业很辛苦,材料和去年相比就涨价40至50%,铝价和去年比就涨了一倍,供应给下游厂商能否接受涨价?下游转嫁给消费端,消费者愿意吗?制造端都面临自行吸收成本的问题。

  另外,新台币20日收在27.911元,逾两周新高。卢福淇表示,第二是汇率的部分,新台币兑美元从去年初的30元一路升值到27元多,差了两元就差了10%,制造业外销的利润被汇率吃掉,毛利率就低。制造业虽然现在生意都很好,但没有什么利润,大多是外销导向,就怕失去订单,只能想办法忍耐。

  第三是运费上涨,卢福淇表示,台湾到美国一个20呎货柜运费原本2000美元,现在涨到1万5000美元,“一个货柜涨1万美元非常夸张”,要装多少货才会回本?根本没有利润。甚至还有缺货柜、塞港的问题,原本交货给美国,从一个月变三个月还收不到,海运来不及,下游厂商只好变成急件改空运,变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