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现场工程师一线破解技术难题

  中评社北京12月6日电/据光明日报报导,日前,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启动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简称“专项计划”)。预计到2025年,累计培养不少于20万名现场工程师,累计不少于500所职业院校、1000家企业参加项目实施。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专项计划”主要面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职业场景,面向人才紧缺技术岗位,通过汇总发布生产企业岗位需求,对接匹配职业教育优质资源,以中国特色学徒制为主要培养形式,多方合作培养一大批具备工匠精神,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建设一批现场工程师学院。

  什么是现场工程师?实现2025年“20万、500所、1000家”的目标,需要破解哪些难题?

  鲜明特点:不只是单一专业的技术人才

  “现场工程师,也被称为现场应用工程师或现场技术负责人,是在生产、工程、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上,用科学技术创造性解决技术应用问题的复合型人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所研究员周海英介绍,现场工程师主要负责项目现场过程中的交底工作,做好日常监督和现场管理,保障施工现场安全、质量、进度,落实项目现场标准化工作,属于基层技术管理范畴。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湖南省职业教育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郭广军以电子信息行业的现场工程师为例详细解释:“这类工程师要能够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分解转化理论知识,引导终端按照理论模型进行正确应用,解决终端的信息理解偏差,推进生产力实现更加准确高效转化。”

  现场工程师有何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