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和平风险下的两岸和平统一思考

台湾问题的解决路径与方式,攸关两岸同胞最高福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

  中评社╱题:非和平风险下的两岸和平统一思考 作者:李振广(北京),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

  【摘要】台湾问题的解决路径与方式,攸关两岸同胞最高福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从全球力量对比与格局演变的大趋势看,解决台湾问题的不同方式、路径及时机选择,甚至会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进程与结局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毋庸讳言,台湾问题和平解决,无论对于两岸,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是对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利益,都是正面和积极的,而台湾问题在对抗的螺旋中陷入大规模军事解决模式,其带来的灾难性冲击将是超乎想象的。台湾问题能否继续沿着既定的最符合中华民族利益方向加以解决,即两岸关系和台海局势能否避免跌入非和平解决的陷阱?正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乌克兰问题由地区热点发展成为俄乌大规模军事冲突,对当今世界地缘政治经济秩序的冲击是巨大的,极有可能标志着21世纪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地缘政治变动序幕已经拉开。俄乌军事冲突引发了人们对台湾问题的丰富联想、讨论和思考。尽管台湾问题与乌克兰问题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毫无疑问,如果台海爆发重大非和平事件,其对当今世界的冲击和影响绝对不亚于俄乌军事冲突。这也是人们在俄乌军事冲突爆发后高度联想和关注台湾问题的核心原因。

  某种意义上,人们对台湾问题的联想和担忧幷非杞人忧天。特别是近年来两岸关系的内容与大环境发生的变化,使得台湾问题越来越有走向非和平解决的态势。

  一、把台海推入非和平轨道的内外因素暴增

  自1979年以来,两岸之间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过高度紧张的台海危机,但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世界大环境、中美关系总体向好大趋势以及两岸谋求沟通交流的总体形势的影响下,台海两岸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实现突破与交流的扩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主题和主流。然而,经过冷战后三十多年全球化高速发展的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经济力量格局开始发生转折性变化,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启动准备了充分的条件。特别是中国的崛起本身就是此次世界力量格局变动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启动的关键变量。而围绕中国崛起及与中国关系而展开的大国关系调整,从某种程度上根本改变了台湾问题的内外环境。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在这一大环境下把台海推向非和平方式解决轨道的内外因素暴增。

  (一)近年来,美国逐步把中国定位为最重要的战略竞争对手①及美国当局各种“以台制华”手段的轮番推出,是把台湾问题推向非和平解决轨道最主要外部因素,也是最有可能刺激台湾问题以非和平方式解决的外部推手。

  的确,美国深切感受到了中国崛起的影响,引发了某些战略焦虑和不自信,同时也对中国发展及战略意图有很多误读误判。美国对中国的定位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某种程度上的战略伙伴转变为今天的最重要的战略竞争对手,甚至是某种意义上的敌手。这意味着中美关系性质正在发生转折性变化。中美从合作为主转向竞争、对抗为主。台湾问题在美国对华战略中的性质与功能也因此发生转折性变化。在美国单方面确定的以中美对抗为主基调的对华战略中,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从以稳定或维护现状为主的相对封冻状态,转变为一张战略热牌。解决台湾问题的外部环境由此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是影响台湾问题最主要的外部因素,美国对中国战略定位的根本性变化,意味着解决台湾问题的外部环境的性质开始从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转变为不利于台海和平稳定,不利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不仅如此,近年来在美国这一对华大战略的指导下,主动打“台湾牌”,积极怂恿台湾当局与大陆对抗,在台海两岸之间刺激对抗、制造对抗、强化对抗,把台海两岸推入对抗的陷阱。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领域对抗的试点和焦点,或者说是未来可能的中美全面对抗的一种预演。近年来,美国国会议员屡屡提出涉台法案,加大美国介入台湾问题的立法建设力度;美国对台军售的性能、密度一再加大;美国国会议员一再以各种藉口突袭式访问台湾。如果说美国对台军售是“抱薪玩火”②,那么美国国会议员为个人私利故意在关键节点以各种方式出访台湾就是要在台海地区点火,制造台海危机。在美国各种势力的推动、鼓噪之下,台湾当局一方面得到某种程度政治支持的慰藉;另一方面也被美国牵着鼻子一步步迈入与大陆剧烈对抗的陷阱,陷整个台湾于危险之中。

  美国各类政治势力在涉台问题上的这种推波助澜制造危机的操作,显然不完全是个别人的即兴发挥,而是大战略指导下的协奏曲。美国的目的也已不再仅仅是阻挠两岸统一,而明显是要把台湾问题推入非和平解决的轨道,甚至要把台湾打造成引发中美进一步对抗的燃爆点。虽然也有美国学者,如前白宫国安会中国事务主任、现任布鲁金斯学会台湾研究主席何瑞恩提出,“美方的目标是,如果有可能的话,为台海两岸领导人提供和平解决分歧的途径。”③但显而易见,美国的大战略以及当前美国国内政治中的主导力量有意利用台湾问题把中美关系推向对抗。

  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视角看,对美国而言,把台湾问题推向非和平解决轨道有着巨大的战略诱惑。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依靠自身的奋发努力以及与世界的贸易交流,实现了崛起和壮大。这一发展态势的确令美国某些人感到焦虑和对美国未来霸权地位的担忧。部分美国人不是从中美良性互动及良性竞争与合作中谋求中美两国的共同发展与进步,而是企图通过与中国脱钩等方式,让中国重回自我封闭状态,延缓中国的发展脚步。而刺激台湾问题非和平解决,把台海推入战争,进而藉机掀起一场全球政治站队和制裁、对抗,显然是打断中国顺利崛起的一个最为廉价的抓手。特别是在美国优势尚存的情况下,以牺牲台湾为代价,以两岸中国人的自相残杀来削弱中国这个主要竞争对手,藉机建构极不利于中国发展崛起的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止中国崛起进程,实现其战略意图,对美国的确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当然这也是台海局势发展面临的最大危险。

  (二)台湾民进党当局执意把两岸推上全面对抗,使两岸走向非和平解决的危险空前提升。

  两岸和平统一乃至台海关系维持和平发展状态,既需要较为良好的外部环境,更需要台海两岸双方有共同意愿,相向而行携手建构和平发展的环境与条件。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两岸敌意和敌对逐渐降低,两岸同胞对两岸关系开放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高度珍惜,求同存异,达成“九二共识”,共同追求两岸交流开放与和平发展。尽管这一过程曾经受到过李登辉的“两国论”和陈水扁“台独”挑衅的干扰,但两岸关系大方向是开放、和平、融合、发展。2008年台海两岸实现了“三通”,开启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阶段。应该说,和平在近40年两岸关系中占据主流,与两岸同胞共同努力追求沟通开放与和平发展有直接关系。

  然而,自2016年民进党执政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逐渐被侵蚀。民进党当局继承了李登辉“两国论”与陈水扁“台独”挑衅的衣钵,把两岸关系的方向从和平发展扭向分离和对抗。2016年民进党上台伊始便抛弃了“九二共识”这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幷开始逐步走上与大陆对抗之路。

  民进党当局先是对两岸民间交流进行威胁打压,限流断流。通过修正所谓“国安五法”,制定“反渗透法”,恐吓威胁岛内积极参与两岸交流的民众和团体,导致两岸民间交流大幅萎缩,加上2020年初以来的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的影响,两岸民间交流几乎等于断流状态。

  其次是极力强化两岸意识形态对立,利用意识形态问题鼓噪两岸分裂,幷把在意识形态等方面对抗大陆作为台湾加入美国等西方所谓民主阵营的投名状。在获得美国和西方各国保守势力的赏识和支持后,利用香港问题等在岛内掀起一波又一波反中反大陆、攻击大陆社会政治制度的恶浪,挑起两岸舆论中的仇恨和对立。民进党当局这种通过意识形态操作和政治站队的办法,不仅把两岸在政治上越推越远,而且也严重破坏了两岸同胞之间原本较为密切的感情联系,两岸舆论对抗和情绪对抗达到了危险的高度。

  第三是挟洋自重,加紧美台勾连,拉高两岸对抗,屡屡陷台海于高度危险之中。通过长期经营,民进党当局与美国国内的反华保守势力建立了密切关系,自愿充当“以台制华”的棋子。近年来,每一次台海局势高度紧张,无不与美国国会议员、官员突袭式窜访台湾为民进党当局撑腰打气有直接关系。在2021年11月16日与美国总统拜登的视频通话中,习近平主席曾就美国部分势力“以台制华”的危害性和危险性直接向拜登总统发出过明确警告,指出“美台勾连”“以台制华”十分危险,是在玩火,而玩火者必自焚。在3月18日晚与美国总统拜登视频通话中,习近平主席再次就这一严重问题提醒拜登总统,美国一些人在台湾问题上的做法十分危险。台湾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对两国关系造成颠覆性影响。④这也说明,台湾当局挟洋自重,加紧美台勾连制造事端,已经成为可能导致台海非和平事件发生的最危险因素。

  第四,持续推动“文化台独”“柔性台独”,“台独”挑衅不断,未来出现“台独”分裂重大事件的风险不可低估。这将是把台湾问题推上非和平方式解决深渊的关键一步。近年来,民进党不断通过所谓“宪改”、修法、公投等方式进行“台独”准备和试探。近期,台湾智库执行委员赖怡忠在一次演讲中大胆预估“未来5到10年,台湾命运可能发生重大改变,这也是台湾迈向国家正常化契机”。⑤显而易见,岛内“台独”势力在乌克兰危机的鼓舞下开始乐观预估“台独”形势,大有蠢蠢欲动之势。“台独”意味着战争。在内外各种因素促动下,一旦民进党当局在“台独”问题上迈出关键一步,大陆只能严格遵照《反分裂国家法》,以非和平方式消灭“台独”,制止分裂。这也将意味着台湾问题将不得不以非和平方式加以最终解决。

  显而易见,在民进党当局的主导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受到严重侵蚀。两岸关系正在被民进党当局推入到政治、军事、文化、舆论等全方位对抗和斗争的轨道。从目前外部环境和岛内政局变化趋势看,能够阻止或扭转台湾当局继续沿着两岸对抗的道路走下去的岛内政治力量尚未出现。这也意味着在民进党当局执政的情况下,两岸对抗和斗争还将进一步深化和激化,两岸之间的感情及政治撕裂会进一步加深,两岸之间的敌视和对抗情绪会进一步升高,岛内主张两岸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的声音和力量将被严重挤压,甚至失去立足之地。如果沿着这一轨道继续走下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希望将越来越渺茫,两岸和平统一的路将越来越窄,而两岸政治军事舆论斗争必将越来越激烈。那将意味着,两岸的对抗与斗争将取代交流与合作,台海动荡将取代和平稳定。而这条路的终点必将是以非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三)以非和平方式反对和制止“台独”分裂及外部势力干涉的必要性和概率在上升。

  自1979年确立两岸和平统一这一大政方针以来,尽管两岸关系经历了众多摩擦、波折,乃至某种程度上的危机,但是,大陆追求两岸和平统一的真诚和战略定力是毋庸置疑的。40年来的大陆对台政策一直是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进行设计、推动和落实的。坚定推进两岸和平统一的政策,大大改善了两岸关系环境,促进了两岸交流,推进了两岸的深度融合和高度相互依存,在2008年至2016年间开创了前所未有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在这一政策主导下和岛内认同“九二共识”、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力量的支持下,两岸关系改善达到了1949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度,也给两岸和平统一带来无限希望。

  然而,2016年再次上台执政的民进党再次把两岸关系扭向对抗之路,使得两岸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之路越来越窄,两岸对抗越来越激烈,引发台湾问题非和平解决的可能性越来越高。从某种程度上,民进党当局这一道路选择迫使大陆不得不针对“台独”分裂及外部势力干涉台湾问题做出回应。毋庸置疑,党中央在坚持“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这一问题上有着无比强大的战略定力,时刻考虑的是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⑥。但面对解决台湾问题面临的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也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和必要的调整应对。近年来,为了反对外部干涉及震慑“台独”的需要,大陆加强了军机军舰在台海及周边地区的巡航、训练。与此同时,中央对台大政方针的文字表述也开始发生了微妙变化。很多细心的人发现,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即“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涉台部分,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党把握两岸关系时代变化,丰富和发展国家统一理论和对台方针政策,推动两岸关系朝着正确方向发展”这一新表述与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涉台部分所提“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必须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发生了明显变化。这意味着,在新的形势下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目标没有变,大陆还将真诚努力推动两岸关系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即大力推动和平统一,但与此同时,也对两岸关系被岛内分裂势力和外部干涉势力引向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方向,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战略准备。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大陆民意对台湾问题的态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虽然党中央一再强调幷一再出台措施,贯彻执行两岸一家亲理念,落实和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但是在民进党当局反中仇中、挟洋自重、“文化台独”等各种刺激之下,两岸网络上的民间舆论对抗几乎到了两岸一家仇的地步。大陆民众曾经积累多年的对台湾的好感大幅下降。这一趋势严重削弱了和平统一政策的群众基础,刺激了大陆民众武统情绪高涨,形成一股长时间持续的强大民意。如果最终台湾问题走向非和平方式解决,这显然也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近两年来,在岛内分裂势力挟洋自重、外部势力“以台制华”政治冒险的刺激之下,台海局势屡陷于紧张态势之中。在2021年11月16日与拜登的视频通话中,习近平主席特别强调我们是有耐心的,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如果“台独”分裂势力挑衅逼迫,甚至突破红线,我们将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这也是中国国家最高领导人对台海局势的可能风险发出的最严厉警告。在2022年3月18日与美国总统拜登的视频通话中,习近平再次强调,“美国一些人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号,这是十分危险的。”⑦

  很明显,在岛内分裂势力和美国一些人搞“以台制华”的动作下,台海局势高度危险,爆发非和平事件的几率大幅上升。从岛内外大环境与各种条件看,引发非和平危机的“灰犀牛”“黑天鹅”早已存在,星星之火即可燎原。一旦出现美国政客玩弄“以台制华”践踏一个中国原则这一底线或者岛内“台独”破茧而出这样的“么蛾子”,台海爆发重大非和平事件将是大概率的。

  二、非和平的代价与和平的机会

  从人类有限的历史经验看,在处理人与人、族群与族群、国家内部、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中,暴力手段、战争手段一向是解决矛盾和问题的重要选择。在解决重大的利益或理想价值冲突面前,使用战争和暴力有着天然的巨大诱惑力。仅从上个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历史经验看,每一次重大战争之前,相关群体激情高昂以及把问题推向暴力、武力解决与不计后果的冲动,体现了大战前相关群体的激情与活力。这种激情与冲动荡气回肠,显然是战争诱惑力印刻在人类基因中的一种体现。

  人类理性之所以向往和平,是因为用和平方式处理人类间问题的代价是最小的,甚至是带来双赢、多赢和共赢的。而无论哪一种战争,都是有巨大代价的。或许有着有限目标的战争,其代价是可以量化和计算的,而一场可以决定开始但无法决定结束的战争,其最终代价往往是难以估算的。战争启动后会按照自身的逻辑旋转发展,幷不一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旦选择用战争解决问题,当事方可以决定战争游戏的开始,而在各种因素的制约下幷不一定能够决定战争游戏以自己理想的结果来结束。即使诸如当年的苏联和冷战后的美国这样强大的超级大国也未必能够完全控制战争的节奏和最终方向。例如,苏联和美国前后发动的阿富汗战争就是如此。战争的代价也是历代智者以谨慎态度看待战争的根本原因。老子曰:“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军事家孙子更是强调:“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如果战争真的不可避免,也宜如孙子之言:“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这就是要对战争的胜负及代价做充分的评估。

  就台海而言,如果爆发一场重大的台海非和平事件,主要当事方一定是台海两岸加上主要外部干涉势力美国。对于台湾而言,一旦两岸陷入非和平状态,台湾只有损失而将毫无所得。在所谓刀俎与鱼肉角色扮演中,台湾一定是那块被置于俎之上刀之下的鱼肉,毫无胜算。对于大陆而言,在极限的情况下,除了非和平状态的直接付出外,极有可能面临着民族复兴和现代化建设进程被暂时中断或延缓;同时,其带来的冲击和负面影响也会让世界各国深切感受到。毕竟,中国是与各国有着密切经济等联系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国经济发展受到的冲击有多大,世界经济受到的反噬就会有多大,甚至更大。作为台湾问题的最主要外部干涉势力,一旦台海进入非和平状态,无论以何种方式、多大的力度进行介入,美国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最大的受益者:两岸中国人在非和平状态中两败俱伤;中美关系在美国尚具一定优势的情况下提前跌入修昔底德陷阱;藉台湾问题进入非和平状态构建美国领衔的全球反中阵营,暂时中断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延缓中国在实力上追赶美国的脚步。近年来美国国内一些政治势力极力打台湾牌,挑动台海危机发生,显然与这一石多鸟美国稳赚不赔的设想有一定关系。

  当今台海形势极为严峻复杂,特别是在美国某些势力极力操弄“以台制华”及岛内分裂势力挟洋自重谋求分裂的促动下,台海稳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高风险。例如,2021年1月特朗普政府末期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克拉夫特与2022年4月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等美国标志性政治人物试图闯红线、打台湾牌未遂事件,几乎触发台海危机。与此同时,从这些未遂的危机夹缝中,其实可以看到各当事方的理性还在,政治智慧还在,战略定力还在,而且制止引发非和平事件发生的方法和手段还很充足,也很有效。这就意味着,尽管在外部势力和岛内分裂势力的操弄下台海上空黑云压城,非和平的风险处于高危状态,但留给台海和平的机会还在。

  众所周知,台海形势严峻复杂,非和平风险极高,而这一风险究竟有多高,和平的机会还有多大?台海非和平状态可能由突发事件引爆,这是台海形势的最大风险点。在排除突发事件引爆台海非和平事件的情况下,台海和平还有极大的塑造空间,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两岸和平统一还有众多机会。

  当年扁鹊见蔡桓公,曾对蔡桓公的病情做出四个阶段性判断:疾在腠理、病在肌肤、病在肠胃、病在骨髓。按照扁鹊的说法:“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藉用扁鹊的这四阶段判断模式,台海进入非和平状态的风险已经处于深入肌肤与肠胃之间,值得高度重视和管控。虽然病已深入肌肤,乃至深入肠胃,可谓已经非常危险,但只要尚未进入到骨髓就还有救治的机会。针对当前台海形势,如果放任引发两岸非和平状态的病毒蔓延或故意扩散此类病毒,必将造成严重后果。如果积极救治,或施之以“针石”,或以“火齐之”,台海和平与两岸和平统一就还有机会。

  三、非和平风险下两岸和平统一之路的塑造

  俗话说,事在人为。无论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还是在群体与群体的关系中,反目成仇或化干戈为玉帛,都是人为选择的结果,没有什么是不能转变的或改变的。放下敌对的态度和政策,就可以在交流合作中成为共同发展进步的伙伴;而激起敌对意识采取敌对政策,就会在日益对抗中成为敌人,形成死结。70多年来,台海两岸曾经高度敌对,但在两岸逐渐开放交流中大大化解,两岸日趋和解,台海和平曾一片光明;2016年民进党再次上台执政后,民进党的大陆政策直接把两岸拉向对抗和敌对,导致两岸陷入敌对螺旋,对抗逐渐升级,两岸相互敌对意识空前升高,两岸重新陷入严重敌对陷阱,台海处于极大的非和平风险之下。

  两岸关系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处于极高的非和平风险之中,显然是人为的结果,反之,如果想让两岸关系走出非和平风险的威胁,走上和平发展及最终和平统一之路,同样也是大有可为的。

  首先,两岸要共同抵制幷排除导致台海非和平事件爆发的外部因素。

  毫无疑问,两岸关系走向非和平状态,外部干涉因素难脱干系,甚至会成为未来引燃台海非和平状态的关键因素。唯物辩证法一个关于内因与外因关系的理论是: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二位的原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台海两岸关系是决定台海和平与非和平的内部原因,而外部干涉势力的影响则是影响台海形势发展的外部原因。两岸关系的战与和的关键在两岸之间。即使美国一些政治势力企图要利用台湾这颗棋子把中美关系引入全面直接对抗乃至战争的陷阱,但只要台湾和大陆均不配合或不被美国战略家们牵着鼻子走,台海就能争取到宝贵的和平发展机会。

  其次,维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一政治框架是台海和平的政治基石,也是未来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石。“九二共识”是反映台海两岸认同幷维护这一政治框架的高度凝练。数十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坚持和维护这一基本框架,台海和平的根基就是坚实的,是避免台海陷入非和平风险的关键;任何把台湾政治定位向“台独”分裂方向挪动或解释,都是对这一基本框架的抽梁断柱行为,是引发台海进入非和平状态的最大危险源。两岸共同维护这一框架,就需要把“台独”关进笼子里。一方面需要台湾同胞高度警惕幷大力牵制“台独”冒险与挑衅;另一方面在震慑和制止“台独”方面发挥主要作用的大陆这一边,要有决心、有能力、有实力制止“台独”分裂幷让“台独”分子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大陆的实力和决心是维护这一框架不被侵蚀的保证,是关控“台独”铁笼的钢筋铁骨。当下,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一框架和认知,或以九二共识或以其他形式得到台海两岸的肯定和维护,有助于大幅降低台海非和平风险。

  第三,唤起两岸同胞心灵深处的民族大义,共同追求和平与统一。在两岸关系问题上,以和平方式实现中国完全统一,最符合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在台海非和平风险风高浪急的今天,坚持台海和平与统一均属民族大义,两岸同胞要共同珍惜、维护。要努力唤起两岸同胞心灵深处的民族大义——只要两岸尚未完全统一,两岸统一的使命就不放弃;台海和平只要还有一丝机会就不容放弃。民族大义的激发和唤醒是进一步扩大两岸和平统一队伍、防范台海滑向非和平风险的精神力量。

  第四,积极塑造两岸和平统一之路。两岸和平统一之路需要两岸同胞积极塑造,共同给历史一个交代。两岸同胞要放下心结,顺应民族大义,求同存异,以融化异。大陆在推动两岸和平统一及两岸经济社会融合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实践,这都是塑造两岸和平统一之路的积极探索。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探索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及和平统一给台海两岸人民带来的权益增量;探索通过和平统一给两岸同胞特别是台湾同胞带来明确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丰富和完善两岸同胞携手完成两岸和平统一的条件,在期待、愉悦、尊严、体面基础上达成两岸同胞间的和平统一之约。

  在当今如此复杂严峻的世界变局中,两岸携手走出非和平风险的阴影,积极塑造和平统一之路,必将为中国在21世纪这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界未来新秩序的建构中赢得先机。

  注释:

  ①https://media.defense.gov/2022/Mar/28/2002964702/-1/-1/1/NDS-FACT-SHEET.PDF

  ②美对台军售是在“抱薪玩火”,《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03月26日第04版。

  ③“前白宫官员分析大陆可能对台动武两种情形”,中评社华盛顿4月1日电(记者余东辉)。参见:http://www.crntt.com/doc/93_7950_106336750_1_0402003255.html

  ④参见:《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第2版、2022年3月19日第1版。

  ⑤赖怡忠:“5到10年内台湾迈向国家正常化契机”,中央社记者温贵香台北2022年4月9日电。

  ⑥参见: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社2021年10月9日电。

  ⑦参见:《人民日报》2022年3月19日第1版。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2年6月号,总第294期)

台湾问题的解决路径与方式,攸关两岸同胞最高福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

  中评社╱题:非和平风险下的两岸和平统一思考 作者:李振广(北京),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

  【摘要】台湾问题的解决路径与方式,攸关两岸同胞最高福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从全球力量对比与格局演变的大趋势看,解决台湾问题的不同方式、路径及时机选择,甚至会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进程与结局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毋庸讳言,台湾问题和平解决,无论对于两岸,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是对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利益,都是正面和积极的,而台湾问题在对抗的螺旋中陷入大规模军事解决模式,其带来的灾难性冲击将是超乎想象的。台湾问题能否继续沿着既定的最符合中华民族利益方向加以解决,即两岸关系和台海局势能否避免跌入非和平解决的陷阱?正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乌克兰问题由地区热点发展成为俄乌大规模军事冲突,对当今世界地缘政治经济秩序的冲击是巨大的,极有可能标志着21世纪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地缘政治变动序幕已经拉开。俄乌军事冲突引发了人们对台湾问题的丰富联想、讨论和思考。尽管台湾问题与乌克兰问题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毫无疑问,如果台海爆发重大非和平事件,其对当今世界的冲击和影响绝对不亚于俄乌军事冲突。这也是人们在俄乌军事冲突爆发后高度联想和关注台湾问题的核心原因。

  某种意义上,人们对台湾问题的联想和担忧幷非杞人忧天。特别是近年来两岸关系的内容与大环境发生的变化,使得台湾问题越来越有走向非和平解决的态势。

  一、把台海推入非和平轨道的内外因素暴增

  自1979年以来,两岸之间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过高度紧张的台海危机,但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世界大环境、中美关系总体向好大趋势以及两岸谋求沟通交流的总体形势的影响下,台海两岸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实现突破与交流的扩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主题和主流。然而,经过冷战后三十多年全球化高速发展的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经济力量格局开始发生转折性变化,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启动准备了充分的条件。特别是中国的崛起本身就是此次世界力量格局变动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启动的关键变量。而围绕中国崛起及与中国关系而展开的大国关系调整,从某种程度上根本改变了台湾问题的内外环境。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在这一大环境下把台海推向非和平方式解决轨道的内外因素暴增。

  (一)近年来,美国逐步把中国定位为最重要的战略竞争对手①及美国当局各种“以台制华”手段的轮番推出,是把台湾问题推向非和平解决轨道最主要外部因素,也是最有可能刺激台湾问题以非和平方式解决的外部推手。

  的确,美国深切感受到了中国崛起的影响,引发了某些战略焦虑和不自信,同时也对中国发展及战略意图有很多误读误判。美国对中国的定位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某种程度上的战略伙伴转变为今天的最重要的战略竞争对手,甚至是某种意义上的敌手。这意味着中美关系性质正在发生转折性变化。中美从合作为主转向竞争、对抗为主。台湾问题在美国对华战略中的性质与功能也因此发生转折性变化。在美国单方面确定的以中美对抗为主基调的对华战略中,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从以稳定或维护现状为主的相对封冻状态,转变为一张战略热牌。解决台湾问题的外部环境由此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是影响台湾问题最主要的外部因素,美国对中国战略定位的根本性变化,意味着解决台湾问题的外部环境的性质开始从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转变为不利于台海和平稳定,不利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不仅如此,近年来在美国这一对华大战略的指导下,主动打“台湾牌”,积极怂恿台湾当局与大陆对抗,在台海两岸之间刺激对抗、制造对抗、强化对抗,把台海两岸推入对抗的陷阱。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领域对抗的试点和焦点,或者说是未来可能的中美全面对抗的一种预演。近年来,美国国会议员屡屡提出涉台法案,加大美国介入台湾问题的立法建设力度;美国对台军售的性能、密度一再加大;美国国会议员一再以各种藉口突袭式访问台湾。如果说美国对台军售是“抱薪玩火”②,那么美国国会议员为个人私利故意在关键节点以各种方式出访台湾就是要在台海地区点火,制造台海危机。在美国各种势力的推动、鼓噪之下,台湾当局一方面得到某种程度政治支持的慰藉;另一方面也被美国牵着鼻子一步步迈入与大陆剧烈对抗的陷阱,陷整个台湾于危险之中。

  美国各类政治势力在涉台问题上的这种推波助澜制造危机的操作,显然不完全是个别人的即兴发挥,而是大战略指导下的协奏曲。美国的目的也已不再仅仅是阻挠两岸统一,而明显是要把台湾问题推入非和平解决的轨道,甚至要把台湾打造成引发中美进一步对抗的燃爆点。虽然也有美国学者,如前白宫国安会中国事务主任、现任布鲁金斯学会台湾研究主席何瑞恩提出,“美方的目标是,如果有可能的话,为台海两岸领导人提供和平解决分歧的途径。”③但显而易见,美国的大战略以及当前美国国内政治中的主导力量有意利用台湾问题把中美关系推向对抗。

  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视角看,对美国而言,把台湾问题推向非和平解决轨道有着巨大的战略诱惑。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依靠自身的奋发努力以及与世界的贸易交流,实现了崛起和壮大。这一发展态势的确令美国某些人感到焦虑和对美国未来霸权地位的担忧。部分美国人不是从中美良性互动及良性竞争与合作中谋求中美两国的共同发展与进步,而是企图通过与中国脱钩等方式,让中国重回自我封闭状态,延缓中国的发展脚步。而刺激台湾问题非和平解决,把台海推入战争,进而藉机掀起一场全球政治站队和制裁、对抗,显然是打断中国顺利崛起的一个最为廉价的抓手。特别是在美国优势尚存的情况下,以牺牲台湾为代价,以两岸中国人的自相残杀来削弱中国这个主要竞争对手,藉机建构极不利于中国发展崛起的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止中国崛起进程,实现其战略意图,对美国的确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当然这也是台海局势发展面临的最大危险。

  (二)台湾民进党当局执意把两岸推上全面对抗,使两岸走向非和平解决的危险空前提升。

  两岸和平统一乃至台海关系维持和平发展状态,既需要较为良好的外部环境,更需要台海两岸双方有共同意愿,相向而行携手建构和平发展的环境与条件。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两岸敌意和敌对逐渐降低,两岸同胞对两岸关系开放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高度珍惜,求同存异,达成“九二共识”,共同追求两岸交流开放与和平发展。尽管这一过程曾经受到过李登辉的“两国论”和陈水扁“台独”挑衅的干扰,但两岸关系大方向是开放、和平、融合、发展。2008年台海两岸实现了“三通”,开启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阶段。应该说,和平在近40年两岸关系中占据主流,与两岸同胞共同努力追求沟通开放与和平发展有直接关系。

  然而,自2016年民进党执政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逐渐被侵蚀。民进党当局继承了李登辉“两国论”与陈水扁“台独”挑衅的衣钵,把两岸关系的方向从和平发展扭向分离和对抗。2016年民进党上台伊始便抛弃了“九二共识”这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幷开始逐步走上与大陆对抗之路。

  民进党当局先是对两岸民间交流进行威胁打压,限流断流。通过修正所谓“国安五法”,制定“反渗透法”,恐吓威胁岛内积极参与两岸交流的民众和团体,导致两岸民间交流大幅萎缩,加上2020年初以来的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的影响,两岸民间交流几乎等于断流状态。

  其次是极力强化两岸意识形态对立,利用意识形态问题鼓噪两岸分裂,幷把在意识形态等方面对抗大陆作为台湾加入美国等西方所谓民主阵营的投名状。在获得美国和西方各国保守势力的赏识和支持后,利用香港问题等在岛内掀起一波又一波反中反大陆、攻击大陆社会政治制度的恶浪,挑起两岸舆论中的仇恨和对立。民进党当局这种通过意识形态操作和政治站队的办法,不仅把两岸在政治上越推越远,而且也严重破坏了两岸同胞之间原本较为密切的感情联系,两岸舆论对抗和情绪对抗达到了危险的高度。

  第三是挟洋自重,加紧美台勾连,拉高两岸对抗,屡屡陷台海于高度危险之中。通过长期经营,民进党当局与美国国内的反华保守势力建立了密切关系,自愿充当“以台制华”的棋子。近年来,每一次台海局势高度紧张,无不与美国国会议员、官员突袭式窜访台湾为民进党当局撑腰打气有直接关系。在2021年11月16日与美国总统拜登的视频通话中,习近平主席曾就美国部分势力“以台制华”的危害性和危险性直接向拜登总统发出过明确警告,指出“美台勾连”“以台制华”十分危险,是在玩火,而玩火者必自焚。在3月18日晚与美国总统拜登视频通话中,习近平主席再次就这一严重问题提醒拜登总统,美国一些人在台湾问题上的做法十分危险。台湾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对两国关系造成颠覆性影响。④这也说明,台湾当局挟洋自重,加紧美台勾连制造事端,已经成为可能导致台海非和平事件发生的最危险因素。

  第四,持续推动“文化台独”“柔性台独”,“台独”挑衅不断,未来出现“台独”分裂重大事件的风险不可低估。这将是把台湾问题推上非和平方式解决深渊的关键一步。近年来,民进党不断通过所谓“宪改”、修法、公投等方式进行“台独”准备和试探。近期,台湾智库执行委员赖怡忠在一次演讲中大胆预估“未来5到10年,台湾命运可能发生重大改变,这也是台湾迈向国家正常化契机”。⑤显而易见,岛内“台独”势力在乌克兰危机的鼓舞下开始乐观预估“台独”形势,大有蠢蠢欲动之势。“台独”意味着战争。在内外各种因素促动下,一旦民进党当局在“台独”问题上迈出关键一步,大陆只能严格遵照《反分裂国家法》,以非和平方式消灭“台独”,制止分裂。这也将意味着台湾问题将不得不以非和平方式加以最终解决。

  显而易见,在民进党当局的主导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受到严重侵蚀。两岸关系正在被民进党当局推入到政治、军事、文化、舆论等全方位对抗和斗争的轨道。从目前外部环境和岛内政局变化趋势看,能够阻止或扭转台湾当局继续沿着两岸对抗的道路走下去的岛内政治力量尚未出现。这也意味着在民进党当局执政的情况下,两岸对抗和斗争还将进一步深化和激化,两岸之间的感情及政治撕裂会进一步加深,两岸之间的敌视和对抗情绪会进一步升高,岛内主张两岸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的声音和力量将被严重挤压,甚至失去立足之地。如果沿着这一轨道继续走下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希望将越来越渺茫,两岸和平统一的路将越来越窄,而两岸政治军事舆论斗争必将越来越激烈。那将意味着,两岸的对抗与斗争将取代交流与合作,台海动荡将取代和平稳定。而这条路的终点必将是以非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