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多地出实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看,在吉林抚松,秸秆禁烧、农药减量,农田土壤的碳汇功能得到更好发挥;在浙江仙居,淘汰落后产能、引进低碳产业,工业园区的耗能大大降低,产值却大幅提升;在青海兴海,清洁供暖的推广,让家家户户的室内温度上去了,环境也更洁净了……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各地纷纷拿出实招。
吉林抚松
农药减量 “秸秆变肉”
初冬时节,记者走进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抽水乡永泉村。半山坡上,玉米秆长得高过了人,上面坠着饱满青翠的玉米棒。村民荆桂利大哥正在田里忙活,“咱这是山区,气温低,11月了,今年秋收才刚开始。”
“春耕农药量减少,秋收秸秆用处多。”48岁的荆大哥用“一少一多”,概括近些年他感受到的农业变化。
机械轰鸣,玉米秆被“吸”入农机,收割完玉米后,余下的秸秆随即被绞成灰白色的粉末,又撒回到田地。近几年,抚松县的农技人员经常到地里宣传秸秆还田,推广保护性耕种技术。“一到秋收,村里大喇叭总广播着‘不烧秸秆’,你一会儿可能都能听见。”听得多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荆大哥开始尝试秸秆还田。“你别说,真挺好。以前烧秸秆,不单埋汰,还怕起火。现在不仅心里踏实了,地也比之前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