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高质量对外开放

  中评社北京11月23日电/据经济日报报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如今,我国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多位专家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是对我国新时期外贸发展作出的统领式战略安排,是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深化版。

  实现从量到质提升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对外贸易成为我国经济增长重要驱动力。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在区域布局上,实现了从沿海沿边开放到设立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在开放层次上,实现了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呈现出由点及面、从小到大、从量到质的递进式变化。

  “贸易强国的概念不能简单理解为规模或是国际竞争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张茉楠接受采访时表示,贸易强国有其深层次的战略内涵,是一个层次丰富的战略体系设计,“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是从战略高度上,从中国长远发展历史进程的站位给对外贸易发展指明了方向”。

  过去10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进展。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已经占到我国贸易总额的六成左右;从贸易结构看,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占比显着提高,民营企业带动作用更加突出,汽车、船舶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逐步成为新的增长点。“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尤其是以数字化为载体的贸易形态发展趋势越来越迅猛,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主导外贸增量部分的主力。”张茉楠表示。

生活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