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变局之地缘政治效应

细读越南战史,就会发现所有历史错误完全重演。

  中评社╱题:阿富汗变局之地缘政治效应 作者:张竞(台湾),中华战略学会研究员

  【摘要】针对阿富汗动乱情势发展状况,思考阿富汗变局对于周边中亚、西亚与南亚各个地区,所能够产生之地缘政治效应。为使读者对于整体情势获得更深入认识,首先就1975年南越以及2021年阿富汗政局变化来展开。虽然美军都是严重挫败狼狈撤离,但在客观情势上却存在着五项差异,亦有三项历史重演迹象。然后将陆续探讨阿富汗地缘战略价值,并从五大连结性切入,以便推估其将可产生多大动乱外溢政治效应。并且接续讨论阿富汗别名为帝国坟场,究竟是否存在历史必然性。最后以不干预内政方为上策。

  壹、对比阿富汗与南越之五异三同

  由于美军面对阿富汗政局变化,撤离行动相当失序,在整体形象上严重受伤,并且被媒体翻出1975年自南越大使馆撤离时之影像相互比拟,因此自然就引起各方讨论美国在2021年于阿富汗之挫败,究竟与当年南越有何异同?因此在推估未来阿富汗政局变化后之地缘政治效应前,对比阿富汗与南越两案例,确实可令读者更深入理解全球整体政治态势,掌握区域战略环境,据以推断未来发展趋向。

  首先对比2021年阿富汗溃败与1975年南越沦亡,此两案例具有全球并非冷战格局、不必顾虑骨牌效应、经济科技领先有限、强权威望压不住阵以及美军部队性质不同等五项差异。在此分别逐项加以说明:

  就全球并非冷战格局来说,其实是相当明朗:虽然有些政治观察家与军事评论家一厢情愿地宣传,美军从阿富汗断然撤离,其实是在调整战线退出战场,以便集中资源与重整队伍,专心对付北京与莫斯科。诚然在某些西方国家战略安全学界成员中,此种心态上之冷战对抗思维确实存在,而且近年来莫斯科与北京面对华盛顿时,互动关系中亦是充满利益矛盾与沟通障碍,但是绝对没有到达当年冷战政治对抗、军事对峙与经济封锁同等严重矛盾对立状态。

  其次就是不必顾虑骨牌效应。南越战争期间内,美国面对社会主义阵营进行冷战围堵,华盛顿全力投入越南战场,就是因为最初笃信南越若是沦亡,必然会导致寮国与柬埔寨随之赤化,泰国、缅甸、马来西亚以及印尼都有可能受到波及。但因阿富汗本身地缘战略条件,再加上其境内各个种族、语言、宗教派系与文化疆界,因此虽然其动乱很有可能跨境蔓延,但因神学士原教旨主义思维未见得能够在周边国家具有号召能力,因此确实并无可能将其势力扩大,如骨牌理论所推估状况般席卷其他国家。

  再者就是要提到美国当年虽然在南越遭致挫败,但整体国家经济实力与科技领先程度,对比现在情况绝对是相对较为理想。从1975年到2021年这数十年间,美国在国际社会争战不断,虽然在冷战后,美国确实是成为全球唯一超级强权,同时资讯时代网路科技发展,亦让美国经济荣景受惠;但多年来政府收支与对外贸易严重赤字,再加上整个国家施政失调,因此就经济与科技实力来说,其领先幅度确实与当年产生极大差异。

  此外就是当年北越是在美军完全撤离后,才开始挥军南下入侵南越;尽管当年巴黎和会后,全球都理解到南越显然是遭致美国出卖,政权灭亡已经是在倒数计时,未来命运绝不乐观。但华盛顿当年威望还是镇得住场,压得住河内发动军事攻击,因此才让美军部队顺利完成撤离行动。但本次美军从巴格兰空军基地不告而别,整个气势就已经完全崩盘,塔利班组织根本就不把美军放在眼里,因此才会在美军尚未完全撤离前,就开始展开全面攻击行动。

  最后之情状差异,其实就是要思考美国社会反应,为何会对阿富汗与南越两场战争,在情绪观感上存在相当落差。美军在越南战场作战时,曾经透过兵役系统动员过大量年轻人投入作战,因此在美国社会所产生冲击,涵盖面相当惊人。但日后美军转型成为全志愿役部队后,子弟投入军旅服务都来自特定社会阶层与社区,同时面对战争伤亡,其反应及心理准备亦与义务兵役所征集来之青年民众完全不同,所以相对上美国社会对于战事拖延搞到师老兵疲惨状,究竟有多少领悟与理解,确实是差异甚大。

  再来就要谈到对比阿富汗与南越战争中,对于美国来说,确实亦存在战争指导完全失序、盟友存亡毫无地位以及触发政争内斗不休等三个完全相同状况。首先就战争指导来说,美军当初入侵阿富汗,原始目的应当是清剿由塔利班政权所包庇之凯达恐怖活动组织。但在实际采取军事行动后,整个政治指导与军事目标却转向到推翻塔利班政权,重新透过民主教化与投资基础建设,希望改造整个阿富汗社会。期能彻底瓦解恐怖组织温床,并且透过查禁鸦片种植活动,杜绝毒品制造与输出,因此就让整个战争指导完全变调失序。

  美国在过去二十年涉入阿富汗战争,扶植亲美政权,让原始战争目的完全迷失,更让预期战争终止状态、终战指导、开战指导与相关必为事项以及禁绝作为不断调整,最后让作战行动完全失序,走入镇压动乱维护稳定周而复始无法终止之恶性循环。若是细读越南战史,就会发现所有历史错误完全重演,传统军事计划作为思维理则规范,再加上政治领导阶层对于战争所必须下达之指导,完全未被重视,在毫无章法前提下,沦入完全相同下场。

  至于盟友存亡毫无地位,两个案例几乎完全相同。在美国决心抽身以便结束其所涉入之战事时,华盛顿对于其参战后所导致之战略情势变化,究竟要如何收尾,完全没有任何道德顾忌,祇求其本身能够止血停损。至于其盟友日后政权势将倾覆,重要成员或会遭致任何报复,从美国多次背弃盟友之历史纪录观察,其实存在着既定之轨迹,完全不令人讶异。

  特别是阿富汗相较于越南,其地理位置处于内陆,就对外可能产生冲击之地缘战略价值来说,又相对于越南较低,此让美国从阿富汗撤离行动,更是显得极度坚决无情,其中核心重点就正是本文后续要讨论之动乱外溢政治效应。

  最后相同点就是华盛顿政治圈自然就会利用此项对外政策失利,当成党派攻讦扭转政局重新塑造政治版图重要操作基点。但是在华盛顿所兴起之政治斗争,如何能够呼应美国社会对于战争所抱持之态度与立场,其实还是存在相当大之变数。诚如前述,由于美国参与阿富汗与越南战争之武装部队本质有所不同,因此社会观感与反应亦有落差,许多美国政治人物虽然见猎心喜,但最后在美国内部会产生何种效应?或是回过头来又会如何影响阿富汗变局后,能够产生何等地缘政治效应?这才是最值得后续关注重点。

  贰、五大连结性与动乱外溢政治效应

  就地缘战略、区域政治以及经济社会整合来说,如何评断其互动关系与影响能力高低,通常是由特定区域对于其周边地区,乃至于全球各地之连结性(connectivity)来判定。而构成连结性五大要素以及判断标准与依据,就分别是人员、货品、服务、资本以及资讯。

  若是要检视阿富汗未来境内情势,是否会对于周边战略环境产生严重冲击,换言之就是其动乱外溢政治效应高低。其实首先就是要检视其人员是否得以跨境流通,阿富汗人民在周边地区以及全球是否能够顺利出境与入境;其次就是要思考阿富汗能够生产何种商品,无论其系仅能归属于第一产业之农渔牧矿林业产品,以采集后原始形式,或是透过在阿富汗内经过炼制或是加工处理,但仍然属于整个产业链最初始原料层级之货品;究竟能否在全球贸易市场,不论其是否为合法商品市场,产生举足轻重之影响力。

  阿富汗政情变化后,尽管西方国家媒体指控其种植罂粟花,并且制成鸦片输出,将会成为后续严重问题;但吾人还是要去比较在过去二十年中,此项毒品供应链营运状况,在美军进驻期间内是否获得改善,抑或是反而更加恶化,吾人实应提出公允之评断。

  此外对于外传阿富汗境内蕴藏有大量矿产,其实更是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为何此等讯息在美军进驻期间并未受人重视?若是在阿富汗境内积极采矿,不论其矿产种类是否特殊珍贵,其最后输出原始矿产抑或是精炼过后制品,在国际市场上能否获得具有影响力之占有率,其实就更能决定其战略意义。

  至于透过服务业以及资本移动与周边地区乃至于全球其他各处所构成连结性,恐怕就阿富汗之经济实力以及产业能力来说,其对于境外所能产生之地缘政治效应,抑或是影响相关战略环境之能力,应当是相对薄弱。特别是阿富汗本身对于现代制造业或是服务业来说,几乎是实力悬殊到不可思议地步,在整体供需关系架构上,应当仅能扮演需求端之消费者角色,毫无从供给端生产者立场来冲击国际市场之能力。因此阿富汗政治情势产生重大变化,对于全球任何商品市场,几乎没有产生任何波动,就是基于此项因素。

  最后就要谈到连结性所注重之资讯面向。其实要从更广义来说,就是阿富汗政权更替后,其所倡议之宗教思想与社会体制,究竟能否产生地缘政治效应?阿富汗政局产生重大变化后,神学士原教旨主义之极端思想,能否对其境外产生引领示范作用?有无可能将其理念对外传播,对其周边各国或是全球其他社会产生影响力?其实答案是相当明显。

  姑且不论整个国际社会与阿富汗文化差异极为明显之文明体系,绝对没有让神学士思想传播容身之空间;就连紧邻阿富汗各国,就算是有些种族部落散布区域会跨越国境,同样亦是属于伊斯兰文明体系,都对阿富汗塔利班组织所倡议之原教旨主义充满疑虑。并且因为宗教派别差异,都已经针对其思想扩散蔓延至其境内,积极加以防杜围堵。因此就可以看出在资讯此项连结性上,阿富汗更没有影响周边各国以及全球其他地域能力,因此更无可能产生任何地缘政治效应。

  诚然欧美国家相当担心阿富汗政局产生变化后,会有可能再度成为包庇恐怖活动组织之温床,并且运用阿富汗作为基地,从该国训练恐怖分子,然后在西方世界展开恐怖攻击行动。但诚如前述,假若能够掌握阿富汗对外各种连结管道,让其人员出入境受到严密查核管制,能够支持恐怖活动之武器装备不流入境内,管控恐怖活动组织各项行动所需之资金,甚至在资讯网路上阻断其所需之情报与往来通讯,其实就会对管控阿富汗境内恐怖活动组织,产生具体影响力,从而排除其动乱外溢产生政治效应之可能性。

  三、帝国坟场未必就是定理

  对于阿富汗情势变化,国际社会另个关注重点就是阿富汗在地缘战略上另个别名─帝国坟场。但西方媒体与部分战略安全专家依据阿富汗所具有帝国坟场别名,却产生某些不切实际之战略妄想。其中最为荒诞之假设,就是认为当美军从阿富汗撤离后,中国大陆势必要深入阿富汗,以便填补美国所遗留下之权力真空。

  其实帝国坟场说法系源于大英帝国经略阿富汗与俄罗斯帝国相互角力,经过数度损失惨重征战后,最后被迫灰头土脸收场。同时由于英国耗损相当大之国力与资源,因此才逐渐并间接地导致其帝国势力因此败亡。因此帝国坟场是从西方史学观点上,才创出此等别名。当然后来经过苏联进军阿富汗,以便力挺社会主义政权,但最后搞到师老兵疲无功而返。现在更经过美国在阿富汗如此挫败,更让各方认定阿富汗帝国坟场绝非浪得虚名。

  不过在此必须指出,其实从古至今控制或占领阿富汗地域之政治势力,前后计有数十个之多。不论其是否以阿富汗作为领土疆域主体,抑或是将其视为边陲之地,但若检视历史,确实是没有任何政治势力最后败亡,是因为在阿富汗战事失利,而直接导致其政权倾覆。就算是大英帝国与苏联,阿富汗战争虽然严重消耗其国力与资源,但阿富汗战事最多祇能算是让其帝国地位衰败众多原因之一,甚至都还不算得上是最主要原因。

  换句话说,就算大英帝国与苏联未曾进军阿富汗,其实会及其他因素,恐怕亦是无法摆脱其最终会走上衰败之命运。所以若是将阿富汗视为帝国坟场,在历史诠释上,恐怕是有高估其地缘战略价值或是政治影响力之嫌。同样对于美国来说,美国整体国力衰败原因很多,在阿富汗二十年军事作战以及投入改造阿富汗社会所消耗之资源,对于美国走向衰败,到底算是触发整个趋势转变之关键,抑或是加速整体形势发展之催化剂,其实都还是存在很大争辩空间。

  不过前述从连结性来探讨阿富汗对周边以及对全球之地缘战略价值,以及是否有可能将动乱外溢产生政治效应之潜力,吾人确实可以认识到,对于东亚、中亚、西亚以及南亚等周边地区来说,祇要能够妥善运用边境管控,其实就足以排除将内部动乱输出、影响区域安全之可能性。

  肆、结语:不干预内政方为上策

  面对阿富汗政局变化,尽管西方世界有论调认为中国大陆为推动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势必要积极干预阿富汗内部情势,所以才有填补权力真空之臆测。此种等着看好戏,希望北京走入陷阱心态,更是证明西方完全不理解北京多年来不干预他国内政之基本外交原则与战略思维。

  尽管阿富汗位处古丝路之途,但现代交通架构早就产生大幅度变化,就算绕过阿富汗亦是无碍中国大陆继续西进,开拓一带一路连结对象,而且此种运作架构早就是既成事实。北京面对情势发展,还应本诸危邦不入、乱邦不居的原则,不干预阿富汗内政。在内部治安社会稳定得以确保后,再以步步为营审慎行事为原则,寻求互利双赢商机,才是最合理应对指导原则。但在此同时,严密边境管制与落实边区防御,更是重中之重。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1年10月号,总第286期)

细读越南战史,就会发现所有历史错误完全重演。

  中评社╱题:阿富汗变局之地缘政治效应 作者:张竞(台湾),中华战略学会研究员

  【摘要】针对阿富汗动乱情势发展状况,思考阿富汗变局对于周边中亚、西亚与南亚各个地区,所能够产生之地缘政治效应。为使读者对于整体情势获得更深入认识,首先就1975年南越以及2021年阿富汗政局变化来展开。虽然美军都是严重挫败狼狈撤离,但在客观情势上却存在着五项差异,亦有三项历史重演迹象。然后将陆续探讨阿富汗地缘战略价值,并从五大连结性切入,以便推估其将可产生多大动乱外溢政治效应。并且接续讨论阿富汗别名为帝国坟场,究竟是否存在历史必然性。最后以不干预内政方为上策。

  壹、对比阿富汗与南越之五异三同

  由于美军面对阿富汗政局变化,撤离行动相当失序,在整体形象上严重受伤,并且被媒体翻出1975年自南越大使馆撤离时之影像相互比拟,因此自然就引起各方讨论美国在2021年于阿富汗之挫败,究竟与当年南越有何异同?因此在推估未来阿富汗政局变化后之地缘政治效应前,对比阿富汗与南越两案例,确实可令读者更深入理解全球整体政治态势,掌握区域战略环境,据以推断未来发展趋向。

  首先对比2021年阿富汗溃败与1975年南越沦亡,此两案例具有全球并非冷战格局、不必顾虑骨牌效应、经济科技领先有限、强权威望压不住阵以及美军部队性质不同等五项差异。在此分别逐项加以说明:

  就全球并非冷战格局来说,其实是相当明朗:虽然有些政治观察家与军事评论家一厢情愿地宣传,美军从阿富汗断然撤离,其实是在调整战线退出战场,以便集中资源与重整队伍,专心对付北京与莫斯科。诚然在某些西方国家战略安全学界成员中,此种心态上之冷战对抗思维确实存在,而且近年来莫斯科与北京面对华盛顿时,互动关系中亦是充满利益矛盾与沟通障碍,但是绝对没有到达当年冷战政治对抗、军事对峙与经济封锁同等严重矛盾对立状态。

  其次就是不必顾虑骨牌效应。南越战争期间内,美国面对社会主义阵营进行冷战围堵,华盛顿全力投入越南战场,就是因为最初笃信南越若是沦亡,必然会导致寮国与柬埔寨随之赤化,泰国、缅甸、马来西亚以及印尼都有可能受到波及。但因阿富汗本身地缘战略条件,再加上其境内各个种族、语言、宗教派系与文化疆界,因此虽然其动乱很有可能跨境蔓延,但因神学士原教旨主义思维未见得能够在周边国家具有号召能力,因此确实并无可能将其势力扩大,如骨牌理论所推估状况般席卷其他国家。

  再者就是要提到美国当年虽然在南越遭致挫败,但整体国家经济实力与科技领先程度,对比现在情况绝对是相对较为理想。从1975年到2021年这数十年间,美国在国际社会争战不断,虽然在冷战后,美国确实是成为全球唯一超级强权,同时资讯时代网路科技发展,亦让美国经济荣景受惠;但多年来政府收支与对外贸易严重赤字,再加上整个国家施政失调,因此就经济与科技实力来说,其领先幅度确实与当年产生极大差异。

  此外就是当年北越是在美军完全撤离后,才开始挥军南下入侵南越;尽管当年巴黎和会后,全球都理解到南越显然是遭致美国出卖,政权灭亡已经是在倒数计时,未来命运绝不乐观。但华盛顿当年威望还是镇得住场,压得住河内发动军事攻击,因此才让美军部队顺利完成撤离行动。但本次美军从巴格兰空军基地不告而别,整个气势就已经完全崩盘,塔利班组织根本就不把美军放在眼里,因此才会在美军尚未完全撤离前,就开始展开全面攻击行动。

  最后之情状差异,其实就是要思考美国社会反应,为何会对阿富汗与南越两场战争,在情绪观感上存在相当落差。美军在越南战场作战时,曾经透过兵役系统动员过大量年轻人投入作战,因此在美国社会所产生冲击,涵盖面相当惊人。但日后美军转型成为全志愿役部队后,子弟投入军旅服务都来自特定社会阶层与社区,同时面对战争伤亡,其反应及心理准备亦与义务兵役所征集来之青年民众完全不同,所以相对上美国社会对于战事拖延搞到师老兵疲惨状,究竟有多少领悟与理解,确实是差异甚大。

  再来就要谈到对比阿富汗与南越战争中,对于美国来说,确实亦存在战争指导完全失序、盟友存亡毫无地位以及触发政争内斗不休等三个完全相同状况。首先就战争指导来说,美军当初入侵阿富汗,原始目的应当是清剿由塔利班政权所包庇之凯达恐怖活动组织。但在实际采取军事行动后,整个政治指导与军事目标却转向到推翻塔利班政权,重新透过民主教化与投资基础建设,希望改造整个阿富汗社会。期能彻底瓦解恐怖组织温床,并且透过查禁鸦片种植活动,杜绝毒品制造与输出,因此就让整个战争指导完全变调失序。

  美国在过去二十年涉入阿富汗战争,扶植亲美政权,让原始战争目的完全迷失,更让预期战争终止状态、终战指导、开战指导与相关必为事项以及禁绝作为不断调整,最后让作战行动完全失序,走入镇压动乱维护稳定周而复始无法终止之恶性循环。若是细读越南战史,就会发现所有历史错误完全重演,传统军事计划作为思维理则规范,再加上政治领导阶层对于战争所必须下达之指导,完全未被重视,在毫无章法前提下,沦入完全相同下场。

  至于盟友存亡毫无地位,两个案例几乎完全相同。在美国决心抽身以便结束其所涉入之战事时,华盛顿对于其参战后所导致之战略情势变化,究竟要如何收尾,完全没有任何道德顾忌,祇求其本身能够止血停损。至于其盟友日后政权势将倾覆,重要成员或会遭致任何报复,从美国多次背弃盟友之历史纪录观察,其实存在着既定之轨迹,完全不令人讶异。

  特别是阿富汗相较于越南,其地理位置处于内陆,就对外可能产生冲击之地缘战略价值来说,又相对于越南较低,此让美国从阿富汗撤离行动,更是显得极度坚决无情,其中核心重点就正是本文后续要讨论之动乱外溢政治效应。

  最后相同点就是华盛顿政治圈自然就会利用此项对外政策失利,当成党派攻讦扭转政局重新塑造政治版图重要操作基点。但是在华盛顿所兴起之政治斗争,如何能够呼应美国社会对于战争所抱持之态度与立场,其实还是存在相当大之变数。诚如前述,由于美国参与阿富汗与越南战争之武装部队本质有所不同,因此社会观感与反应亦有落差,许多美国政治人物虽然见猎心喜,但最后在美国内部会产生何种效应?或是回过头来又会如何影响阿富汗变局后,能够产生何等地缘政治效应?这才是最值得后续关注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