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汉青:美国潜舰南海活动频繁是事实
中评社基隆10月15日电(记者黄文杰)美国部署在南海的核动力潜舰“康乃狄克号”2日在南海潜航时撞上“不明物体”,导致舰上11名官兵受伤,潜舰甚至被迫浮出水面。备役海军上校、台湾战略研究学会副秘书长常汉青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由于美军方未具体说明细节,无法判断究竟撞到什么东西,但是美国潜舰在南海下面活动频繁,这是事实。
常汉青,海军官校正期77年班、“国防大学”战争学院98年班、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博士、曾任“国防大学”战争学院军事理论组主任、124舰队264战队战队长、承德军舰(拉法叶舰)舰长、大万军舰(救难舰)舰长,现任台湾战略研究学会副秘书长。
美国“海狼级”核潜艇“康乃狄克号”在航行过程中,在南海国际水域撞上不明物体,已返回关岛进行损坏评估与初步维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1日曾就核潜艇碰撞事故三问美方,其中就包括“事故会不会影响事发海域的航行安全、渔业作业”。
曾任承德军舰(拉法叶舰)舰长的常汉青,对于美国潜舰在南海究竟撞到何种不明物体,归纳几个可能。
他说,美国从18世纪开始就已经在南海、台湾海峡做海底调查,随着海流影响,会有地形的改变,但是改变不大,这次美潜舰撞到不明东西,由于无法瞭解当时潜舰深度多少?当时的船位在哪里?没办法研判美潜舰碰撞的原因。
常汉青说,通常潜舰安全操作深度不会超过300公尺,一般操作深度大概会在200公尺到300公尺之间,如果浅水区,一般在100公尺到200公尺,而南海大部分,有很多是沙岸底不是泥底。
是否撞到水下漂浮物?
常汉青认为,潜舰航行过程,会采用被动声纳进行水下目标识别和测向定位。都是“听音”,会撞到的东西一定是没有主动噪音的物体。
他说,第一个可能,是撞到岩石,第二个可能,是撞到货柜,商船遇到台风,货柜掉落海里,半沉半浮,只是不知道美潜舰深度在哪里,深度如果在100公尺以下,也不会撞到,第三个可能,是撞到沉船,船体会随着海流飘移,但是可能性也不高。
常汉青说,唯一确定的是,美国潜舰在南海下面活动频繁,当然不光是美潜舰,中国大陆的潜舰,日本的潜舰,澳洲的潜舰,大部分国家潜舰都会在南海出现,其实南海很忙,巴士海峡更忙,只是很多讯息没有公布,过去自己海上服役,就碰过俄罗斯的军舰,日本的军舰,美国的军舰,许多强权国家的军舰都看得到。
他指出,现在美中对抗及国际局势快速变化,只要美舰在南海、巴士海峡进出,大陆解放军也会派军舰出来监视,甚至监视到离我们海岸50海浬的距离,已经愈来愈常态化,美方立场就是自由航行权,只要不正式进入24海浬产生危险行动,中国大陆也不会理会。
常汉青认为,外界认为南海发生军事冲突机率高,其实不然,台海才是最大冲突点,从战略角度来讲,台海解决了,南海就解决了,因为台湾控制巴士海峡进入南海,美国就担心台海被中国大陆拿走,南海结束了。
中评社基隆10月15日电(记者黄文杰)美国部署在南海的核动力潜舰“康乃狄克号”2日在南海潜航时撞上“不明物体”,导致舰上11名官兵受伤,潜舰甚至被迫浮出水面。备役海军上校、台湾战略研究学会副秘书长常汉青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由于美军方未具体说明细节,无法判断究竟撞到什么东西,但是美国潜舰在南海下面活动频繁,这是事实。
常汉青,海军官校正期77年班、“国防大学”战争学院98年班、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博士、曾任“国防大学”战争学院军事理论组主任、124舰队264战队战队长、承德军舰(拉法叶舰)舰长、大万军舰(救难舰)舰长,现任台湾战略研究学会副秘书长。
美国“海狼级”核潜艇“康乃狄克号”在航行过程中,在南海国际水域撞上不明物体,已返回关岛进行损坏评估与初步维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1日曾就核潜艇碰撞事故三问美方,其中就包括“事故会不会影响事发海域的航行安全、渔业作业”。
曾任承德军舰(拉法叶舰)舰长的常汉青,对于美国潜舰在南海究竟撞到何种不明物体,归纳几个可能。
他说,美国从18世纪开始就已经在南海、台湾海峡做海底调查,随着海流影响,会有地形的改变,但是改变不大,这次美潜舰撞到不明东西,由于无法瞭解当时潜舰深度多少?当时的船位在哪里?没办法研判美潜舰碰撞的原因。
常汉青说,通常潜舰安全操作深度不会超过300公尺,一般操作深度大概会在200公尺到300公尺之间,如果浅水区,一般在100公尺到200公尺,而南海大部分,有很多是沙岸底不是泥底。
是否撞到水下漂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