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中心成为北京平原地区首个国家森林城市
2017年9月,北京城市副中心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2018年,通州区高标准编制了《通州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8-2035年)》,并围绕“水韵林海、千年绿城”的森林城市建设愿景,开展森林进城、森林环城和森林乡村等大尺度绿化工程。
坚持应绿尽绿,增加大尺度绿色空间。城市副中心在上一轮百万亩造林新增19.3万亩绿化基础上,启动实施了《北京市城市副中心园林绿化三年行动计划》和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工程,实施造林20余万亩。建成东郊森林公园、台湖公园等万亩以上森林8处,千亩以上森林组团32处,建成并开放各类公园51处,建成北运河绿道、运潮减河绿道等375公里。
坚持科学规划,形成“两带、一环、一心”绿色空间布局。城市副中心在东部实施潮白河森林生态景观带等8项工程,新增生态绿带3.5万亩,促进了京津冀生态协同;在西部实施永顺城市公园、台湖万亩游憩园等6项工程,新增生态廊道2.6万亩,增强了副中心和中心城区生态联系。在副中心环城绿色休闲游憩环上打造13处公园,目前已建成9处,正推进实施4处。在核心区域,占地11.2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于2020年9月对外开放,已成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金名片”。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筑牢野生动物保护基础。2021年至今,城市副中心累计建设了生态保育小区49处,通过搭建本杰士堆、人工鸟巢和昆虫旅馆等方式,为野生动物提供繁衍生息的拟自然环境。目前共监测到野生鸟类35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4种。
通过五年创建,截至2021年底,城市副中心森林总面积45.42万亩,比创建初期增长17.3%;森林覆盖率33.43%,提高4.96%。林木面积为36829.7公顷,林木覆盖率为40.66%,提高4.38%;副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50.47%,提高15.82%;公园绿地面积为3331.35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8.11平方米,人均增长5.36平方米;城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7.33%,超过指标要求7.33个百分点;副中心居民每万人拥有绿道长度达2公里,超过指标要求1.5公里。副中心森林网络、森林健康、生态福利、生态文化和组织管理五大体系36项创森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并于2022年4月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