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化基因 推动文旅人才培养深度融合

  中评社北京11月17日电/据光明日报报道,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扎根渝东南办学,多年来致力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与专业内涵建设的融合为抓手,构建民族工艺、非遗食品制作技艺、民族传统体育、民族表演艺术、民族文化大讲堂五个特色模块,形成“协同、多元、开放”的文化育人实践体系,实现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与文旅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生动展示文化育人的时代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基于产教融合的民族工艺传习创新

  学院在深化民族传统技艺、工艺美术品设计等专业内涵实践中,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民族工艺传习创新模块。按照大师工作室、实训室、研发室“三室一体”的模式,打造了集教学实训、应用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四维协同”的多功能、开放式民族工艺传习创新中心。中心面积3700平方米,布局有刺绣、织锦、扎染、蜡染、陶艺等11个民族工艺传习室,1个文旅商品创意设计室。

  中心全职聘任9位国家级、重庆市级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首席技能大师组成大师团队,聘请多所高校、企业的10余名专家、技术人才组成创意设计团队。

  中心面向民族传统技艺、工艺美术品设计等专业开设必修课,同时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开设选修课,实现民族工艺特色课程“应修必修,人人可选”,累计培养30名传承人,留住近100项传统工艺绝技绝活。

  中心以旅游商品研发为重点方向,申报受理近100项知识产权,授权近40项,孵化旅游商品推广运营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1个,5A级景区旅游商品推广基地1个;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参与人数达2000余人,社会培训20000余人次。

  中心是首批“全国脱贫攻坚考察点”的考察基地之一,获批民族特色工艺品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重庆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