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打通干部成长的“快车道”
来源:东方网 作者:程帅
从2020年11月部队转业到地方,樊骐就一直很忙。先是分到鸠江区汤沟镇组织办,2021年8月通过“薪火计划”下沉到楼梯村,2022年6月,结束基层挂职锻炼之后,他又被调到鸠江区委农办,至今仍忙碌在防返贫工作一线。让年轻干部从“案头”到“田头”,到基层一线接受打磨锻炼,是芜湖市鸠江区培养年轻干部的重要途径。(人民网)
为人民服务是一门“技术活”,既要听得懂土话、说得来土话,更要能够让服务多一些“泥土味”,这样才能“接地气”,才能将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年轻干部作为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的“接班人”,将来要接过服务群众的“接力棒”,要想让年轻干部快速成长为敢担当、善作为的人民群众的“勤务兵”,就必须要打通他们成长的“快车道”,切实提升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案头”到“田头”,充实年轻干部“知识库”。俗话说,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祗有扎根泥土、向着太阳吸收阳光,这样才会有足够的养分促其向上生长。年轻干部的成长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他们对基层的实际情况不瞭解、对群众的“急难愁盼”不清楚,再加上“实战”经验的匮乏等原因,所以,当面对群众的困难、诉求时,就显得手足无措和手忙脚乱了……因此,要让年轻干部从机关到基层、从办公室到田间地头,这样才能用脚步丈量民意,这样才能丰富其阅历、见闻,这样才能学会与群众打交道的方法,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案头”到“田头”,转变为民服务“新作风”。如果干部只在办公室看材料,对民生疾苦肯定就只会是一知半解;如果仅在会议室听汇报,对民生堵点肯定就会一叶障目。因此,广大党员干部祗有多一些“移动办公桌”,将自己的“移动办公桌”挪到群众的田间地头、挪到群众的房前坑头、挪进工厂车间……彻底改变工作思路和工作作风,这样才能从群众的唠嗑声中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深挖问题的根源,从而对症下药和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从“案头”到“田头”,锻造惠民服务“生力军”。诚然,“初生牛犊不怕虎”“长江后浪推前浪”,年轻干部的闯劲、拼劲、干劲都是十足的,但这既是年轻干部的长处,也是他们的短处。因此,在培养年轻干部的时候,还是要坚持“实践出真知”的原则,依然要将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信访维稳、征地拆迁等一线作为年轻干部成长的“练兵场”“磨刀石”,才能让他们在风里、雨里、泥土里“摸爬滚打”,这样才能真正锻造出能“打胜仗”的“铁军”。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让年轻干部在田间地头多当几次“热锅上的蚂蚁”,多接几次“烫手山芋”,祗有如此,才能切实练就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真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