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雯答中评:施政报告需更多兼顾中低层产业

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香港国际金融学会研究员洪雯博士(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10月10日电(记者 沈而忱)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6日发表任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香港国际金融学会研究员洪雯博士对中评社记者指出,北部都会区为香港中长期的发展提供了庞大的空间支持,令深港边界成为香港与大湾区其他城市衔接的前沿地带,反映了香港城市规划和发展方向上的大转变。但报告仍着力于金融、创科等高端产业,需要更加兼顾中层和基层产业,以及让高端产业向下游延伸,给香港社会带来更多元的产业,令更多的市民受惠。

  “此份《施政报告》中有不少大手笔,最亮眼的莫过于北部都会区。北部都会区占地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接近香港总土地的1/3,为香港中长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大的空间支持。”洪雯说,过去深港边界对于香港来说是“边陲”和缓冲地带,北部都会区使得香港未来得发展中心向北部大大迈进一步,令深港边界成为香港与大湾区其他城市衔接的前沿地带,反映了香港城市规划和发展方向上的大转变。

  土地房屋方面,洪雯指出,《施政报告》提出了很多渠道去开拓土地,中长期来看确实能够缓解土地短缺的问题。但必须注意到,这些规划几乎都是以十年为单位,需要颇长的时间才能落地,短期内改善房屋问题的效果并不明显。此外,新开发的土地大多用来新建公屋、过渡性房屋,对于收入超出申请条件,但又无力负担私楼的“夹心阶层”关爱欠奉。

  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中提议重组政府架构,强化管治团队,以提升管治效能。洪雯坦言目前特区管治体系中人才缺乏。在现有体制下,公务员偏重政策执行,对于宏观分析或是政策研究比较薄弱。因此需要挑选各个专业界别中爱国爱港、专业水准过硬、有管治才干的人士进入管治团队,以此提升管治效能。   另一方面,香港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也面临着解决深层次矛盾的难点。设立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有利于香港实现“十四五”规划下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发展目标;分拆运输及房屋局有利于各部门更专注地解决民生问题。她建议房屋局和负责土地发展的发展局能够有更紧密、更顺畅地合作,发挥协同效应,精简旧有程式,提高工作效率。

  洪雯曾形容,香港早已裂变成“一号香港”和“二号香港”,前者集合了香港现阶段的主要优势和国际功能,包括国际金融中心、高端服务中心等;而后者则是基层市民赖以安身立命家园。她认为,《施政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二号香港”的发展,例如力求推动香港再工业化。但纵观整份报告,仍然着力于金融、创科等高端产业。香港的金融从业人员仅占总体就业的6.8%,总人口的3.5%;高科技产业从业人员仅占总体就业的1%,在总人口的占比甚至不到0.5%。因此《施政报告》需要更加照顾中层和基层产业,以及让高端产业向下游延伸,给香港社会带来更多元的产业,令更多的市民受惠。

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香港国际金融学会研究员洪雯博士(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10月10日电(记者 沈而忱)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6日发表任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香港国际金融学会研究员洪雯博士对中评社记者指出,北部都会区为香港中长期的发展提供了庞大的空间支持,令深港边界成为香港与大湾区其他城市衔接的前沿地带,反映了香港城市规划和发展方向上的大转变。但报告仍着力于金融、创科等高端产业,需要更加兼顾中层和基层产业,以及让高端产业向下游延伸,给香港社会带来更多元的产业,令更多的市民受惠。

  “此份《施政报告》中有不少大手笔,最亮眼的莫过于北部都会区。北部都会区占地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接近香港总土地的1/3,为香港中长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大的空间支持。”洪雯说,过去深港边界对于香港来说是“边陲”和缓冲地带,北部都会区使得香港未来得发展中心向北部大大迈进一步,令深港边界成为香港与大湾区其他城市衔接的前沿地带,反映了香港城市规划和发展方向上的大转变。

  土地房屋方面,洪雯指出,《施政报告》提出了很多渠道去开拓土地,中长期来看确实能够缓解土地短缺的问题。但必须注意到,这些规划几乎都是以十年为单位,需要颇长的时间才能落地,短期内改善房屋问题的效果并不明显。此外,新开发的土地大多用来新建公屋、过渡性房屋,对于收入超出申请条件,但又无力负担私楼的“夹心阶层”关爱欠奉。

  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中提议重组政府架构,强化管治团队,以提升管治效能。洪雯坦言目前特区管治体系中人才缺乏。在现有体制下,公务员偏重政策执行,对于宏观分析或是政策研究比较薄弱。因此需要挑选各个专业界别中爱国爱港、专业水准过硬、有管治才干的人士进入管治团队,以此提升管治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