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征:岸田文雄执政后的日美关系走向

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副所长袁征(中评社 徐梦溪摄)

  中评社北京10月9日电(中评社报道组)中评智库基金会、中国评论通讯社日前举办思想者论坛,探讨日本新首相岸田文雄上台后的中日关系走向等一系列地区热点议题。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副所长袁征在论坛上发言,就美日关系,中日关系之后的走向进行了分析。以下为其发言全文:

  9月29日,岸田文雄当选日本自民党总裁,任期为3年。他也由此将接棒菅义伟,成为日本第100任首相。这次选举的结果倒没有出乎人们的意料,第一轮主要是岸田文雄和河野太郎之间的竞争。第二轮竞争岸田文雄由于获得了支持高市早苗的票而胜出。

  一、美日关系

  岸田文雄来自广岛,曾担任外务大臣,2016年他做了一件事——至少他是有功劳的,就是成功地推动奥巴马总统对于广岛的极富争议但也是里程碑式的访问,当时引起很大的关注。他长期官僚出身,加上来自广岛,对于二战的历史感受更深,更重视和平安全,相对温和,重视协调。美国人对于他的印象还是认可的,认为他是亲美的。根据日本时事社8月29日报道,在岸田文雄当选新一任自民党总裁后,美国政府相关人士普遍感到松了一口气,主流观点认为岸田将会继承以日美同盟为基轴的安倍、菅义伟两届政府的外交政策。这几年,美国或多或少有些忧虑的就是日本政府领导层的不稳定性。菅义伟执政一年即告下台,再次引发了美国对于日本政局不稳的担忧。日本领导层换得太快,美国政府有关人士透露说:“如果日本首相像‘回转寿司’一样不停换人,将是一场噩梦。”但美日同盟维持了这么多年了,对于日本来说格外重要。

  拜登政府上台执政以来,继续实行战略收缩,重心东移,将更多资源到印太地区。拜登政府制衡中国、维护霸权的出发点和特朗普政府并没有本质的差异,只是在策略和手法上有明显的变化。在战略定位上,美日之间有共同点,拜登团队依旧将中国视为头号战略竞争对手。而从日本方面近年来发布的国防白皮书来看,也把中国作为主要外部威胁,不断渲染“中国威胁论”。而《防卫计划大纲》则渲染“中国军力威胁”,主张发展和提升日本军事力量。日方战略界普遍认为,中国已经成为日本的安全威胁。由于地缘政治的考量、钓鱼岛的领土争端和海上生命线的认知,日本和美国在诸多问题上形成了共识。双方互有需要,同盟关系日益强化。

  之前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大搞“美国优先”,安倍政府还是忍辱负重,亦步亦趋,追随美国。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大力加强同盟关系,“拉小圈子”,威慑和遏制中国,维护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日本首相菅义伟是首位受到拜登政府邀请到访白宫的外国领导人。主要由于中国的因素,在美国的同盟体系中,日本的重要性在上升。   双边层面,拜登政府维持和加强美日、美韩、美菲、美泰等同盟关系。

  三边层面:美国还是会推进美日韩同盟。拜登政府非常希望重建美日韩合作,来抵御来自朝鲜和中国的压力。岸田“对韩国没有强烈反感,倾向于推动合作”。

  四边层面:今年美日印澳已经搞了一次视频对话,话说得很露骨,就是针对中国,要打造基于国际规则的开放、自由的印太。前两天,四国领导人齐聚华盛顿,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四方安全对话”(Quand)峰会,引人注目。四国定期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四方安全合作机制”影响力日趋上升,不排除未来演变成为军事联盟的可能性。这次四边峰会联合声明中只字未提中国,但或明或暗都是针对中国,核心还是谈如何抗衡中国。

  五边层面:美国有意拉拢日本加入“五眼联盟”,美、英、澳、加、新互通消息,未来有可能将日本拉进来。美国也乐见日本同北约国家英、德、法等国的勾连与合作。
拜登政府在不同场合强调,《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适用于钓鱼岛。这是日方非常关切的一点。而菅义伟则表示“日美关系是日本外交、安全保障的基轴,是印太地区以及国际社会和平与繁荣的基础”,并强调日美两国进一步密切合作构筑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

  有一种说法,说日本充当美国的附庸,为虎作伥。这种说法一方面是对的,即便到了今天,美日同盟中,美国依旧占据主导地位,有更多的话语权。但另一方面,随着美方要求日本承担更多军事义务的同时,这种同盟关系正朝着平等的方向发展。   在中美战略博弈日益加剧的大背景下,美日各取所需,但如很早就预料的那样,日本实际上早已选边站在美国一边。美日是盟友,双方互有防卫义务,当然日本积极配合美国承担更多军事义务有其自己的考量:

  其一,依托美国解决自身的安全问题。应对日益崛起的中国的影响力,包括拉住美国加强对钓鱼岛的防御,应对东亚安全格局的变化,牵制中国的发展,获取更多的海洋权益。

  其二,通过承担更多的军事义务,逐步推动美国默认日本突破和平宪法的约束,为大幅修订《和平宪法》,尤其是去除第九条做好铺垫,从而“自我松绑”,实现日本恢复正常国家的目标。日本实际上是“借船出海”,不断突破原有的限制。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不愿像过去那样承担军事义务,不愿提供更多的国际公共产品,反而希望盟国承担更多的军事义务,或维持地区稳定的责任。事实上,在安倍担任首相期间,日本已经解禁了集体自卫权,美国并没有明确反对。

  其三,依托美日同盟,追随美国,赢得美西方的支持,寻求日本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升。

  岸田文雄是一位建制派人士,和安倍、菅义伟一样,支持加强美日同盟,并担忧中国的军事扩展。岸田文雄上台后,日本外交不会有大的调整,还是会延续自安倍以来的日本对美政策。岸田治下的日本将继续优先考虑联盟,并会想方设法加强结盟。换句话说,巩固与美国的同盟关系,继续加强与美国的安全合作,是岸田文雄确定无疑的选择。
美日同盟是日本对外关系的基轴,是美国亚洲政策的基石,不会因为一次选举而发生大的变化。在岸田看来,日本应当与美国和其他志同道合的国家合作。岸田明确表示,“为了保护自由、民主、法治和人权等普世价值,在面对像中国这样的专制政权的扩张时,我们需要坚定地说出该说的话,同时与拥有共同价值观的国家合作。”

  二、中日关系

  鉴于美日两国在安全保障方面的同盟关系,日本的对华政策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中美两国的激烈竞争,以及在日本眼中认为中国在处理钓鱼岛、南海、台湾等事务上的日益强势,自民党党内正在形成对华强硬的共识。岸田文雄通常被认为是“鸽派”。在经贸层面上,他主张保持与中国的联系。但在安全国防上,岸田会追随美西方其他国家在意识形态层面加大对华施压,在国防安全上提升日本的力量以对抗所谓的“中国威胁”。

  从这次选举中的表态来看,各位候选人都倾向以更强硬的态度对待中国。竞选期间,岸田文雄表示“要将‘对抗中国’当成首要任务”。岸田文雄还曾表示,如果当选,他会强化国防和海岸警卫队力量,不会盲目地坚守国防开支不超过国内生产总值1%的原则。岸田更加关注人权,强调人权、民主和自由的重要性,这将体现在未来日本对华政策上。事实上,岸田文雄支持通过一项谴责中国虐待维吾尔族人的议会决议,还表示要新设专责人权问题首相特别助理,监督中国如何对待维吾尔少数民族。他在官方推特账号上攻击中国,宣称人们愈发担心中国变得更加“专制”,日本是一个重视民主、人权等基本价值观的国家,“将坚决应对台湾海峡稳定、香港民主、维吾尔族人权”等问题。他说,“通过与那些共享普世价值的国家合作,我会高举自由和民主的火炬。”他还声称,“尖阁诸岛”(即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日本的固有领土,并将就此发布相关政策。

  竞选期间岸田文雄频繁对华“放狠话”,发表极端言论,就有专家表示,暂且可以认为这是一种竞选策略,执政以后未必会走极端的右翼路线。不过,我认为,结合整体国际形势,尤其是中美关系的发展和日本国内的对华认知,还有近年来日方对华的表态,我认为日方对华立场渐趋强硬将是大趋势。

  当然,岸田上台执政的当务之急是新冠疫情防疫和经济复苏。因此,在继续推进日美同盟关系的同时,寻求维持中日关系的相对稳定,或许是其重要诉求。如果中美关系有所改善,那么夹在中间的日本或许能够比较好地处理两组关系的相对平衡。然而,如果中美关系继续恶化,美国加大遏制中国的力度,那么日本势必追随美国,从而使得中日关系再起波澜。   未来岸田执政期间,有三件事情值得关注:

  其一,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值得关注。

  自今年3月以来,美国联手盟友不断就台海局势表态,渲染中国威胁论。包括日美2+2会谈、日美峰会、日澳2+2会谈、G7峰会等都提到台湾问题。拜登和菅义伟在今年4月会晤后发表联合声明,罕见地表达对台海局势的共同担忧,这一举动被视为美日重新审视对华关系的开端。岸田文雄谈到台湾是“下一个大问题”。他曾表示台湾对日本是在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伙伴,欢迎台湾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全面进步协议》(CPTPP)的自由贸易协定。岸田曾表示,如果当选,他会领导日本政府与“崇尚自由、民主和法治等价值观”的台湾加强合作。他说,继香港和新疆问题之后,台湾可能是北京的下一个目标。岸田称,如果台湾海峡发生战事,日本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日本应继续加大防务建设,以应对外来的威胁。

  其二,如何改善日韩关系,强化美日韩三边同盟?曾担任过外相的岸田能否改善陷入低谷的日韩关系,使得美日韩三边同盟能否有所突破?朝鲜问题、历史问题、日韩政经关系这些都是相互关联,互动的关系。

  其三,陆基中程弹道导弹的部署问题。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后,有意在西太地区部署路基中程导弹,以加强威慑力。预计美方未来将向日本提出这样的要求,而日本至今尚没有表态。

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副所长袁征(中评社 徐梦溪摄)

  中评社北京10月9日电(中评社报道组)中评智库基金会、中国评论通讯社日前举办思想者论坛,探讨日本新首相岸田文雄上台后的中日关系走向等一系列地区热点议题。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副所长袁征在论坛上发言,就美日关系,中日关系之后的走向进行了分析。以下为其发言全文:

  9月29日,岸田文雄当选日本自民党总裁,任期为3年。他也由此将接棒菅义伟,成为日本第100任首相。这次选举的结果倒没有出乎人们的意料,第一轮主要是岸田文雄和河野太郎之间的竞争。第二轮竞争岸田文雄由于获得了支持高市早苗的票而胜出。

  一、美日关系

  岸田文雄来自广岛,曾担任外务大臣,2016年他做了一件事——至少他是有功劳的,就是成功地推动奥巴马总统对于广岛的极富争议但也是里程碑式的访问,当时引起很大的关注。他长期官僚出身,加上来自广岛,对于二战的历史感受更深,更重视和平安全,相对温和,重视协调。美国人对于他的印象还是认可的,认为他是亲美的。根据日本时事社8月29日报道,在岸田文雄当选新一任自民党总裁后,美国政府相关人士普遍感到松了一口气,主流观点认为岸田将会继承以日美同盟为基轴的安倍、菅义伟两届政府的外交政策。这几年,美国或多或少有些忧虑的就是日本政府领导层的不稳定性。菅义伟执政一年即告下台,再次引发了美国对于日本政局不稳的担忧。日本领导层换得太快,美国政府有关人士透露说:“如果日本首相像‘回转寿司’一样不停换人,将是一场噩梦。”但美日同盟维持了这么多年了,对于日本来说格外重要。

  拜登政府上台执政以来,继续实行战略收缩,重心东移,将更多资源到印太地区。拜登政府制衡中国、维护霸权的出发点和特朗普政府并没有本质的差异,只是在策略和手法上有明显的变化。在战略定位上,美日之间有共同点,拜登团队依旧将中国视为头号战略竞争对手。而从日本方面近年来发布的国防白皮书来看,也把中国作为主要外部威胁,不断渲染“中国威胁论”。而《防卫计划大纲》则渲染“中国军力威胁”,主张发展和提升日本军事力量。日方战略界普遍认为,中国已经成为日本的安全威胁。由于地缘政治的考量、钓鱼岛的领土争端和海上生命线的认知,日本和美国在诸多问题上形成了共识。双方互有需要,同盟关系日益强化。

  之前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大搞“美国优先”,安倍政府还是忍辱负重,亦步亦趋,追随美国。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大力加强同盟关系,“拉小圈子”,威慑和遏制中国,维护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日本首相菅义伟是首位受到拜登政府邀请到访白宫的外国领导人。主要由于中国的因素,在美国的同盟体系中,日本的重要性在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