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博士回乡养蟹引网友点赞

  中评社北京11月13日电/据扬子晚报报道,11月9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女博士在家乡阳澄湖养螃蟹,从<齐民要术>等古籍中学习制作美味醉蟹》一文报道了同济大学女博士生姚娇寅在家乡苏州昆山市巴城镇东阳澄湖村养殖销售大闸蟹,还用自己所学在其中注入新元素,拓宽了产业链,让养殖业淡季也有生意做。报道在扬子晚报全媒体平台刊出以后,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大家在为姚娇寅点赞的同时表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需要这样的高素质人才回到家乡建功立业”“为新时代高学历新农人喝彩”。姚娇寅也高兴地告诉记者,你们的报道把我想说的话都说透了,很多有段时间没联系的同学看了报道后打电话给我,肯定我的选择;还有的同学为我家乡阳澄湖大闸蟹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没有人再问我,博士生回家养螃蟹是不是浪费这种问题了,而我也将沉下心去思考,如何用自己所学,更好地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争取做一个优秀的“新农人”!

  读那么多书回来当农民,值!

  11日,姚娇寅告诉记者,扬子晚报这篇报道把她想说的观点说透彻了,自己的专业看似与养螃蟹没有关系,当初回乡时,村里还有些叔伯大爷认为读那么多书,不在城里做个人人敬重的“高级知识分子”,回来当蟹农有啥意思?其实读博士研究哲学和美学是理想爱好,是精神追求,回乡当蟹农是帮父母实现建立百年老店的愿望。姚娇寅笑着说,两者之间看似反差比较大,但哲学能够融入生活中每一件事,美学思想和蟹文化也可以融入到餐厅中,新时代乡村需要美学,乡村振兴的画面难道不是美学的具体体现吗?我现在不仅是美学的研究者,还是一名创造者、实践者。

  姚娇寅硕士研究生专业是国际文化交流,她还想把大闸蟹和评弹、昆曲等文化相结合进行国际推广,阳澄湖畔的乡村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两天,我也收到不少同学给我发消息或者打电话,说看到了报道我养螃蟹的事情,还有视频中的画面,大家都非常理解和支持,还很羡慕呢!”姚娇寅说,高学历者回农村当农民,得到大家的认同,没有人再讨论博士生当农民是知识的“浪费”,这种集体观念的进步让人对乡村振兴的前景更有信心了。

  姚娇寅的父亲姚建和坦诚地对记者说,过去不希望女儿回来是因为,他和老伴与土地和阳澄湖打了一辈子交道,独生女儿学习成绩那么优秀,考上了名牌大学,还读了研究生,出国工作,多体面啊,他内心自豪得不得了。后来女儿说回来帮他养螃蟹,他是又气又急,感觉很没面子,但劝不住女儿也没办法。现在想想,当初自己的观念太落伍了,如今女儿干得风生水起,女儿做的好多事情他幷不懂,但是他觉得,“没有读过那么多书是想不出来,虽然女儿回来养螃蟹了,但这书还真是没有白读”。女儿回乡,不仅解决了老两口力不从心的各种烦恼,还让经营规模和收入翻倍,也帮助了一些乡亲,“面子”“里子”都有了,其实自己早就摒弃老观念了,只是不知道如何表达出来,报道也说出了他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