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构建海峡两岸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方向

  中评社北京11月9日电/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今天(11月9日)在浙江乌镇召开,本次峰会以“共建网络世界 共创数字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再次吸引了全球目光。自从2015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首次向世界发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以来,中国提出了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原则”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为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不管从地理上、历史上还是文化上来看,从来就是天然的相依的命运共同体。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已经成为海峡两岸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最核心思想。海峡两岸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基于两岸共同利益的相互合作与和平共处,需要两岸共同努力。

  一、推动电子商务合作,促进网络经济创新发展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业态,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电子商务不只是交易模式的创新,更是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对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两岸开展电子商务合作,不仅仅是开辟两岸贸易发展新空间、促进两岸贸易的需要,其更进一步的意义在于为两岸产业合作培育新的增长点,为两岸经济制度化合作注入新动力,其所推动形成的两岸电子商务服务业、电子商务应用业联动发展,将为两岸经济互动转型、携手步入网络经济奠定坚实基础。创新是电商的灵魂,而融合是创新的最佳途径。两岸电商企业合作模式创新可从两个角度推进,一方面从资源整合、产业系统对接角度创新合作模式,如共同打造电商平台,鼓励合资经营等,另一方面推进电子商务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融合创新,使两岸电子商务合作始终保持创新活力。

  互联网应用向移动端迁徙已经是大势所趋,共同把握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创新机遇。移动互联网不但在终端和技能两方面降低了使用者的门槛,使“低头族”的数量不断扩大,而且因其在位置服务、数据挖掘与物联网深度融合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催生出新的移动应用和智能硬件产品。未来,海峡两岸需要共同推进科技资源共享、加强区域和民间合作、创新产品市场化运营示范、促进科技金融融合,探索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同时,两岸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具备合作潜力,例如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集团与台湾国泰金控公司已经开展了相关项目的合作。为了实现合作双赢,两岸金融产业应优势互补,在“互联网+传统行业”这条路上发展壮大。   二、创新媒体发展方式,打造新型媒体产业业态

  互联网的发展给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带来巨大挑战,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深刻地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和媒体格局,也改变了传媒生态环境,同时进一步凸显出媒体在促进区域交流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新兴媒体尤其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的出现,使信息传播的主体、媒介、方式都发生了极大改变,信息传播呈现网络扩散的态势,更加具备开放性和包容性。两岸媒体都在认真探索和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努力适应新的变革。融媒体也将传统媒体的队伍、生产流程的可管可控、对新闻的坚守等,向新媒体领域来平移。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当中,媒体网站起到最核心的作用。两岸媒体发挥了增进两岸民众瞭解、沟通两岸同胞情感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参与并引领新媒体平台的发展。

  打造新型的媒体产业业态,有助于弘扬中华文化。做大互联网产业,是弘扬中华文化的全新阵地,是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载体。网络上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交锋,优秀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面临冲击。网络谣言、颓废文化和暴力、迷信等有害信息侵蚀民众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误导价值取向,危害文化安全,严重影响海峡两岸的正常文化交流,不利于弘扬优秀中华文化。面对世界媒体的竞争,两岸媒体应充分把握互联网时代的机遇,坚守中华文化的特色,结合经济和科技力量,共同打造拥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新型媒体产业,共同扩大在全球的影响力和产业竞争力,不断提高中华民族的软实力。

  三、增强网络防御能力,营造安全有序网络环境

  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以及系统的脆弱性,决定了网络安全威胁的客观存在。全球信息化持续发展,宽带应用的种类日渐丰富,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信息基础设施的依赖性日益增强。与此同时,网络、系统、终端的安全事件不断出现,网络病毒、网络攻击、黑客入侵等安全问题将更加复杂和突出。由于台湾的IT产业十分发达,台湾民众整体上拥有较好的计算机使用技术,台湾的黑客群体也闻名于世界,黑客严重威胁网络安全,严重损害受攻击方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

  近年来,两岸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计算机系统遭受病毒感染和破坏的情况相当严重,电脑黑客已形成重要威胁,基础设施面临网络安全的挑战,网络政治颠覆活动频繁,网民对信息安全防范意识不足。与此同时,钓鱼攻击也呈现跨平台发展趋势,在线交易系统防护稍有不慎即可引发连锁效应,影响金融安全和信息消费。面对诸多风险挑战,两岸应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和防护手段建设,提升应急通信和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为了海峡两岸的和平发展,还应增强网络防御能力,为海峡两岸营造安全有序的网络环境。   四、缩小两岸信息鸿沟,促进信息资源充分涌流

  网络的本质在于互联,信息的价值在于互通。祗有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铺就信息畅通之路,不断缩小不同地区、人群间的信息鸿沟,才能让信息资源充分涌流,促进海峡两岸互联互通。宽带网络作为实现信息化的重要载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中国大陆处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信息应用将深化普及,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网络设施将加速构建。加快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通信网络整体承载能力,推动大陆信息化发展,服务好经济社会的重要保障。

  “互联网+”的发展使经济各领域对信息基础设施产生新的更高需求,要求信息传播速度更快、网络性能更稳定、存储信息更安全、价格更为低廉。互联网基础设施不仅是网络,而是“网络+云资源+公共平台”的综合体,也不再是以传统硬件为主,而是软件化集约控制、设备通用化和标准化的智能网络。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提供商不再限于电信运营商,还包括互联网企业和大型企业。“互联网+”的发展对大数据和云产生了广泛和深入的需求,需要两岸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促进互联网上各种应用或服务广泛普及和易于获取,并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万物网信息和数据传输、获取和存储的强大需求,都建立在强大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顺畅交换之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们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继续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发展网络经济是构建两岸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物质基础和基本目标,有序的网络环境为两岸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提供安全保障,媒体的发展为两岸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提供情感交流保障和必要动力,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则促进两岸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互联互通。构建海峡两岸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需要在尊重照顾两岸同胞发展利益、社会情感以及制度文化基础上,寻求到两岸紧密交流沟通的各种范式集合,最终促进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作者王鹏系暨南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系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资助项目(JDGTT202118)和广东省社科规划2022年度重大基础理论研究专项的阶段性成果。)   中评社北京11月9日电/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今天(11月9日)在浙江乌镇召开,本次峰会以“共建网络世界 共创数字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再次吸引了全球目光。自从2015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首次向世界发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以来,中国提出了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原则”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为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不管从地理上、历史上还是文化上来看,从来就是天然的相依的命运共同体。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已经成为海峡两岸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最核心思想。海峡两岸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基于两岸共同利益的相互合作与和平共处,需要两岸共同努力。

  一、推动电子商务合作,促进网络经济创新发展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业态,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电子商务不只是交易模式的创新,更是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对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两岸开展电子商务合作,不仅仅是开辟两岸贸易发展新空间、促进两岸贸易的需要,其更进一步的意义在于为两岸产业合作培育新的增长点,为两岸经济制度化合作注入新动力,其所推动形成的两岸电子商务服务业、电子商务应用业联动发展,将为两岸经济互动转型、携手步入网络经济奠定坚实基础。创新是电商的灵魂,而融合是创新的最佳途径。两岸电商企业合作模式创新可从两个角度推进,一方面从资源整合、产业系统对接角度创新合作模式,如共同打造电商平台,鼓励合资经营等,另一方面推进电子商务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融合创新,使两岸电子商务合作始终保持创新活力。

  互联网应用向移动端迁徙已经是大势所趋,共同把握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创新机遇。移动互联网不但在终端和技能两方面降低了使用者的门槛,使“低头族”的数量不断扩大,而且因其在位置服务、数据挖掘与物联网深度融合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催生出新的移动应用和智能硬件产品。未来,海峡两岸需要共同推进科技资源共享、加强区域和民间合作、创新产品市场化运营示范、促进科技金融融合,探索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同时,两岸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具备合作潜力,例如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集团与台湾国泰金控公司已经开展了相关项目的合作。为了实现合作双赢,两岸金融产业应优势互补,在“互联网+传统行业”这条路上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