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澹泊宁静遗址发掘获重要成果

“田字房”西南方位的天井遗址(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评社北京11月15日电/据光明日报报导,天气晴好的深秋,踩着金黄的落叶,记者走进圆明园西北部的澹泊宁静景区。景区有一片区域用铁丝网围了起来,外面挂着的告示牌和介绍图板提示游客,这里是一处考古工地,正在发掘“田字房”遗址和皇家稻田遗址。

   自今年9月30日起,北京市文物局组织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联合大学考古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对圆明园澹泊宁静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本次重点发掘了“田字房”中的6间房址及西南角的天井,考古人员通过发掘厘清主建筑“田字房”的布局、形制及工程做法,进一步确认皇家稻田遗址的规制及分布范围。

   “澹泊宁静”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雍正五年(1727年)时建成。“澹泊宁静”出自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景区的主建筑是座“田”字形大殿,俗称“田字房”,由33间大小一致、4.48米边长的正方形房子连接在一起形成“田”字。“田”字中间的四个口,则对应四个天井。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考古负责人张中华介绍,“田字房”的台基保存比较完好,而地上部分已被烧毁,应当与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有关。

   考古现场,能够清晰地看到房间的大小、形状,从残存的地砖可知,当时房间地面铺的是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天井用青石板铺成,石板基本保存下来了。现场几乎所有留存下来的地砖、石板都布满裂痕,部分砖石和旁边道路上的土还隐隐地发红。张中华说:“这都是当年那场大火烧的。”他解释,当时大火把“田字房”的柱子烧塌了,整个屋顶就落到地面上,又经过很长时间闷烧。持续时间长、火势猛烈,导致了“田字房”的台基面、室内的铺地砖,以及天井的石板都被烧开裂。“有些土都被烧成砖了。”张中华说,“那边还有烧得更厉害的。”在他的指点下,记者看到有些青石甚至被烧得起泡。记者用纸巾轻轻拂去表面的灰尘,“石头泡”竟然呈现出绿色琉璃的光泽。这种被称为“琉化”的现象,是石头经过极度高温长时间灼烧后,变成了如同琉璃般的样子。酥脆的青砖、起泡的石块、变成砖的土,无声地昭示着160多年前的惨痛经历,考古用无以辩驳的事实提醒着人们:勿忘历史、自强复兴是民族大业。

   作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田字房”与圆明园其他殿宇,乃至所有皇家建筑一样,精工细做、不惜成本。考古现场有一处解剖沟,坑底有许多大小不一的洞,侧壁则用粉笔划分出九层夯土,

汽车维修技术视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