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网络信息上好“保护锁”
数字时代的一道“必答题”
近日,河南某中学的网络课堂遭到黑客入侵,“闯入者”肆意发泄负面情绪,扰乱教学秩序。针对该网络暴力事件,公安机关已进行立案侦查。
在数字时代,互联网在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信息安全风险。从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到网络暴力、网络攻击等,伴随万物互联而生的风险互联,不仅威胁每个人的生活,也威胁着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乃至国家安全。如何为网络与信息安全上一把“保护锁”,是数字时代的一道“必答题”。
今年4月,国家网信办曝光了6起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给人们敲响警钟。例如:江西省受害人洪某下载了一款仿冒APP,受到“额度高”“利息低”等表述诱导,多次转账被骗5万元;浙江省受害人郭某接到冒充派出所民警的诈骗分子,要求他登录仿冒的某公安局官网查看立案信息,合计被骗50余万元。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利用APP进行诈骗已成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主要犯罪手段之一,约占整体案发量的六成。其中网络兼职刷单、快速贷款等诈骗APP较多,特别是一些仿冒各大银行和金融平台的APP具有较大迷惑性和欺骗性。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实施5周年。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居家办公、远程学习成为人们的长期习惯,网络环境开放、用户角色增加、防护边界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