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梅克尔时代 张嘉斌:德中关系依旧稳定

文藻外语大学欧洲研究所副教授、德国语文学系主任张嘉斌。(中评社 高易伸摄)

  中评社高雄10月3日电(记者 高易伸)针对德国大选变局及未来的德中关系,文藻外语大学欧洲研究所副教授、德国语文系主任张嘉斌1日接受中评社专访表示,德国自二战以来,每次选后几乎都是“一大党联合一小党”的方式组成联合政府,从未出现过一党独大或过半的局面,包括这次大选各党不过半、甚至未达三成都是很正常的情况。因此未来德国的联合政府再如何换汤换药,其外交关系依旧有其延续性及可预测性,行稳致远。

  张嘉斌说,梅克尔(Angela Merkel)16年任内曾访问中国12次,外界认为梅是一个比较亲中的领导人,但梅克尔前一任是施若德,施的立场其实更加亲中。当时梅克尔任反对党领袖时,也一直批评施若德的对中态度。但当梅克尔上台治理德国时,其想法跟在野时的想法产生了很大变化,不会再用在野党的思维去处理德中关系,而是充分展现其“经济务实”的执政风格。因此,现在的绿党与自由民主党在对中立场或许比较尖锐,但他认为未来的德中关系顶多微调,但双边经贸、政治关系依旧是稳定的。

  张嘉斌,辅仁大学德语系学士、淡江大学欧研所硕士、德国美因兹大学(Johannes Gutenberg-Universität Mainz)政治学博士,现为文藻外语大学欧研所副教授、德语系主任,研究领域包括,欧盟统合、欧洲安全、德国政治和经济研究、德国外交等。

  德国政局变天,连3届总理梅克尔(Angela Merkel)所属基督教民主联盟(CDU)在得票率上,以些微之差败给中间偏左立场的社会民主党(SPD),但双方得票都皆未破三成,意味着下届德国政府又将是跨党派联合政府,国际社会也关注选后德国外交政策与对华态度。

  对此,张嘉斌接受中评社专访指出,德国大选落幕,票数最高的党派拥有组织政府的主导权,德国选后组织联合政府其实是一个非常冗长的过程,相关外交政策、经济政策要安排哪个党的人担任,方针为何,这些都要白纸黑字写成正式合约,有点类似“执政宣言”的意味,因此每个筹组联合政府的政党立场都要掏出来讲。

文藻外语大学德国语文学系系办公室一隅。(中评社 高易伸摄)

  张嘉斌强调,观察过去到现在,德国政府不管如何更动,其外交政策都有延续性,譬如德国仍重视与美国之间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是绝对不会更动的;而德国与法国在英国脱欧后,两国积极推动欧盟整合工作,也是德国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至于在价值或手段上,从过去历史经验分析,德国还是重视“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重视人权等价值。因此,德国政权不管如何更迭,外交政策都有延续性与可预测性,绝对不会像台湾或蓝或绿上台,有着这么大的分野与转向。

  德国大选落幕,筹组联合政府是重中之重,如今还有办法扮演欧盟领头羊角色?是否分身乏术?

  张嘉斌说,是的!以德国在欧盟的综合国力与实力,他依旧是欧盟“默默的”领头羊。德国的政治风格不像美国张扬,尤其历经二战过后,德国在外交事务上其实是很低调的,他不会像美国那样,随时想登高一呼或主导任何国际局势、争取任何霸权地位。

  张嘉斌表示,自英国脱欧后,德国一直是欧盟的领头羊,但法国总统马克龙具备年轻与企图心特质,也一直想在欧盟提升法国的领导地位。马克龙最近强调欧盟军事自主,希望在军事上摆脱对美依赖,加上明年1至6月欧盟轮值国将轮到法国主持,且法国大选也将在明年登场。马克龙与法国的政治动作应该会持续发生,但前提是马克龙必须在明年的法国大选中顺利连任,否则这些动作将显得功亏一溃。

  张嘉斌观察,马克龙能否在明年法国大选连任?以及德法之间未来能如何合作或领导欧盟都还需要观察。他认为德、法两国目前的竞争意识并不强,尤其二战后德国在外交事务上刻意非常低调,采务实路线。英国脱欧后,欧盟将有许多事务与发展必须仰赖德法携手。

德国语文学系办公室有可爱的德国咕咕钟。(中评社 高易伸摄)

  分析德国各政党对中态度?

  张嘉斌表示,观察德国各政党的竞选口号,他们鲜少会把“外交问题”当作大选主轴,竞选重心大多摆在德国内部经济、防疫、环保或能源议题,外交问题会提,但不是决定大选胜败的关键。

  张嘉斌指出,若单纯分析德国各政党间的对中态度与口号,这次大选社会民主党(SDP)虽然以些微支持胜过基民党,社民党将与绿党(GRÜNE)、自由民主党(FDP)筹组政府,而绿党与自民党确实在对中立场上比较尖锐。但是,在大选落幕及筹组联合政府后,德国的对中政策或许“微调”,但不可能完全改弦易辙。

  张嘉斌观察,梅克尔16年执政让德国在欧盟、在国际社会上取得了稳健声望,但这次大选过后,新继任者已很难再承袭梅克尔所遗留下来的执政风格。理由是梅克尔过去获得极高声望与政治成就,但在作为上也被批评“守成有余、但开创不足”。未来新政府筹建上路后,包括德国经济、应付后疫情时代及新联合政府都还有很长的磨合期。因此在外交政策上,不会出现太大变动。

  张认为,将来的德中或德美关系,应该仍保持等距,德国依旧坚守理性务实的路线,不会随美中对抗而起舞。

德语系办公室摆出地球上的德语系国家国旗,左起,奥地利、德国、瑞士、列支敦士登。(中评社 高易伸摄)

文藻外语大学欧洲研究所副教授、德国语文学系系主任张嘉斌。(中评社 高易伸摄)

文藻外语大学是南台湾培育外语人才与外事人才的摇篮。(中评社 高易伸摄)

文藻外语大学欧洲研究所副教授、德国语文学系主任张嘉斌。(中评社 高易伸摄)

  中评社高雄10月3日电(记者 高易伸)针对德国大选变局及未来的德中关系,文藻外语大学欧洲研究所副教授、德国语文系主任张嘉斌1日接受中评社专访表示,德国自二战以来,每次选后几乎都是“一大党联合一小党”的方式组成联合政府,从未出现过一党独大或过半的局面,包括这次大选各党不过半、甚至未达三成都是很正常的情况。因此未来德国的联合政府再如何换汤换药,其外交关系依旧有其延续性及可预测性,行稳致远。

  张嘉斌说,梅克尔(Angela Merkel)16年任内曾访问中国12次,外界认为梅是一个比较亲中的领导人,但梅克尔前一任是施若德,施的立场其实更加亲中。当时梅克尔任反对党领袖时,也一直批评施若德的对中态度。但当梅克尔上台治理德国时,其想法跟在野时的想法产生了很大变化,不会再用在野党的思维去处理德中关系,而是充分展现其“经济务实”的执政风格。因此,现在的绿党与自由民主党在对中立场或许比较尖锐,但他认为未来的德中关系顶多微调,但双边经贸、政治关系依旧是稳定的。

  张嘉斌,辅仁大学德语系学士、淡江大学欧研所硕士、德国美因兹大学(Johannes Gutenberg-Universität Mainz)政治学博士,现为文藻外语大学欧研所副教授、德语系主任,研究领域包括,欧盟统合、欧洲安全、德国政治和经济研究、德国外交等。

  德国政局变天,连3届总理梅克尔(Angela Merkel)所属基督教民主联盟(CDU)在得票率上,以些微之差败给中间偏左立场的社会民主党(SPD),但双方得票都皆未破三成,意味着下届德国政府又将是跨党派联合政府,国际社会也关注选后德国外交政策与对华态度。

  对此,张嘉斌接受中评社专访指出,德国大选落幕,票数最高的党派拥有组织政府的主导权,德国选后组织联合政府其实是一个非常冗长的过程,相关外交政策、经济政策要安排哪个党的人担任,方针为何,这些都要白纸黑字写成正式合约,有点类似“执政宣言”的意味,因此每个筹组联合政府的政党立场都要掏出来讲。

手机网游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