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中评社北京11月11日电/据光明日报报导,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并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作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广大教师应认真领悟这些重要论述和要求的精髓要义,坚持以模范的标准信仰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做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大先生。

  “经师”和“人师”统一于对崇高价值追求的认同与坚守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贯穿着最崇高的价值追求,引领我们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和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不息。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取向,指引我们信仰和笃行崇高价值追求。

  一个教师如果只知道“授业”“解惑”而不“传道”,不能说这个教师是完全称职的,充其量只能是“句读之师”。评价一名教师是不是好教师,是否真正成为“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必须站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来审视,看其从事教书育人是否出于对事业的热爱,是否心中时刻铭记着党和人民的呼唤,是否有“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从“人民教育家”于漪、卫兴华、高铭暄,到“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再到“时代楷模”李保国、黄大年、钟扬、陈立群……这些优秀教师身上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通过言传身教将党倡导的初心使命、崇高价值播撒开来,塑造了当代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和感动中国的光辉榜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广大教师特别是思政课教师要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成为信仰和践行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必须坚持传道者自己要先明道,教育者自己要先受教育。要深信笃行党的创新理论,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知行合一的能力,强化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自觉性和紧迫感、责任感。抓好铸魂育人,时刻铭记和践行“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通过立德修身、潜心治学,“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学生心中种下党的创新理论所蕴含的价值“火种”。军队院校教员要在“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方面走在前列,以立身为旗、理直气壮的内在特质讲信仰,让授课充满发自内心的热情,洋溢基于信仰的真情,引发和增进官兵的共识、共情、共鸣,努力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