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限电 翁铭章:美国在气候议题上给压力

雄大学应用经济学系副教授兼高阶管理人才培育中心主任翁铭章。(中评社 蒋继平摄)

  中评社高雄10月2日电(记者 蒋继平)针对中国限电背后代表的中美竞争意义,高雄大学应用经济学系副教授兼高阶管理人才培育中心主任翁铭章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这是拜登在气候变迁议题政策上,必须加快全球推动减碳、能源转型,中美之间应该有达成一些条件交换,否则不会这么突然,虽然是贸易战的延伸,中国在生产过程也必须承担污染成本并付出代价,若能挺过这关未来中国还是有可为。

  翁铭章,成功大学工业管理科学系学士、台北大学经济学研究所硕士、美国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M)经济学博士。

  中国为减碳而限制高耗能产业,反映了全球能源供不应求、电价飞涨的情况,这背后是否涉及中美竞争因素?

  翁铭章表示,这应该显示美国在气候变迁议题上给中国的压力,拜登就是强调绿能,民主党也提能源积极转型,这是相当重要的政策。从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获释的事件后,中国就启动限电,时间点很巧合。因为中国突如其来限电会对自己的产业造成冲击,影响厂商获利、民众收入,生活不便、民间反弹。代表中、美一定有一些交换条件,譬如在能源议题、碳排放上面,否则也想不到理由怎么会这样子做。

  对中、美竞争的影响?

  翁铭章表示,其实这也是贸易战的延伸,只是目前是用绿能、能源转型的议题来限缩中国不能在完全不负担成本的情况下,持续制造污染来获得利益,也就是要中国付出相当程度的代价。但短期间中国早一点“硬着陆”,虽然一开始冲击大,但过了10年、20年后再来看,或许是正确的动作。若经过几年积极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不要再做高污染高碳排,未来中国其实还是相当有可为的,只是短时间要先走过这一关。

  是否会导致全球供应链大乱?   翁铭章表示,其实去年疫情开始中国封城3个月,对全球就已经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早在去年很多在中国设厂的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已经有做分散风险、分散供应链的配置,譬如韩国三星手机就把产线移到越南去,日本东芝也把中国生产线关闭,台湾将笔电生产线移回台湾或东南亚。所以分散风险是全球主要生产者的模式,不会再像以往把绝大多数生产线放在中国。但也不会说完全没有影响,风险控管比较不好的厂商还是会受冲击,其他有做好风险的就还好。

  另外,翁铭章表示,中国若减产,全世界仍有太多替代品,中国不生产的话,就会转移到其他国家并受惠,譬如台湾就会受惠于转单效应,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也都可以替代,毕竟中国生产的产品,并不一定是只有中国生产才买的到。

  全球是否会有能源短缺的问题?

  翁铭章表示,主要是许多国家要在2025年达到一定的碳中和目标,所以经济活动才会面临不能再用石化燃料,甚至燃煤这种高碳排放的能源,才会产生能源短缺的状况。欧洲主要是冬天下雪用电大增,绿能又不稳定,天然气供应不及出现能源短缺。短时间还是必须用燃油的方式来暂时性度过,长期并不至于能源短缺,但是达到排放减量的目标时程可能就得往后延。

雄大学应用经济学系副教授兼高阶管理人才培育中心主任翁铭章。(中评社 蒋继平摄)

  中评社高雄10月2日电(记者 蒋继平)针对中国限电背后代表的中美竞争意义,高雄大学应用经济学系副教授兼高阶管理人才培育中心主任翁铭章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这是拜登在气候变迁议题政策上,必须加快全球推动减碳、能源转型,中美之间应该有达成一些条件交换,否则不会这么突然,虽然是贸易战的延伸,中国在生产过程也必须承担污染成本并付出代价,若能挺过这关未来中国还是有可为。

  翁铭章,成功大学工业管理科学系学士、台北大学经济学研究所硕士、美国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M)经济学博士。

  中国为减碳而限制高耗能产业,反映了全球能源供不应求、电价飞涨的情况,这背后是否涉及中美竞争因素?

  翁铭章表示,这应该显示美国在气候变迁议题上给中国的压力,拜登就是强调绿能,民主党也提能源积极转型,这是相当重要的政策。从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获释的事件后,中国就启动限电,时间点很巧合。因为中国突如其来限电会对自己的产业造成冲击,影响厂商获利、民众收入,生活不便、民间反弹。代表中、美一定有一些交换条件,譬如在能源议题、碳排放上面,否则也想不到理由怎么会这样子做。

  对中、美竞争的影响?

  翁铭章表示,其实这也是贸易战的延伸,只是目前是用绿能、能源转型的议题来限缩中国不能在完全不负担成本的情况下,持续制造污染来获得利益,也就是要中国付出相当程度的代价。但短期间中国早一点“硬着陆”,虽然一开始冲击大,但过了10年、20年后再来看,或许是正确的动作。若经过几年积极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不要再做高污染高碳排,未来中国其实还是相当有可为的,只是短时间要先走过这一关。

  是否会导致全球供应链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