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数据:病毒狂飙公屋 责任何在

图1 第五波疫情强检大厦名单内公私住宅楼宇对比以及公屋染疫情况(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中评社香港4月25日电/香港第五波疫情目前已逐步进入“收尾”阶段,但新增个案仍然集中在公共屋邨,再次证明了香港公屋沦为新冠疫情“重灾区”的事实。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经过数据观测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香港市民长期以来对公屋卫生状况与管理品质深感不满,但是得不到有效改善,香港公屋在第五波疫情下几乎全部沦陷实乃必然。必须指出,如果任由问题拖延下去,特区政府没有切实解决问题的决心与能力,万一今后疫情又大暴发的话,公共屋邨仍有可能会是重灾区。

  如图1所示,以3月22日至今港府恢复发布强检大厦名单至今的“中招”楼宇为例,在206个强制检测地点中超过182个为公屋楼宇,进一步回顾整个第五波疫情可以发现,类似趋势更为明显:过去3个月内,出现确诊者超过5次的楼宇中,公共屋邨占比高达七成,不仅在数量上远高于私人住宅,而且一旦涉疫往往难以根除、多次复发,更可能藉由环境传播令整栋楼沦陷。另据统计,第五波疫情中全港251个公共屋邨几乎全数染疫,99%以上曾出现过确诊个案,出现确诊的楼宇座数占比亦高达95%。可以说,由香港特区政府负责兴建、管理的公共屋邨是彻彻底底的疫情重灾区,甚至在未来还将成为疫情死灰复燃的温床。
 

图2 疫情以来香港社交媒体公屋疫情话题声量关注度按月变化(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3 第五波疫情香港社交媒体对公屋疫情相关议题关注度分布对比(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容纳200多万香港基层市民的公屋屡遭病毒袭击,几乎无一幸免,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与严肃反思,公屋染疫话题声量也随着疫情数波爆发而多次升至顶峰(如图2)。进一步分析发现(如图3),卫生问题成为香港市民心目中公屋爆疫的首要“元凶”。公屋居住人口众多,垃圾主要靠清洁工集中处理,处理不及时不仅散发异味,更引发曱甴与鼠患,而这些都是新冠传播的重要途径。不少香港市民反映,自己所居住屋邨即使在围封检测期间,在已经确认楼内存在疫情的情况下,都没有人清理日常垃圾,消毒工作也不及时不彻底,市民普遍表示强烈不满,担心如此会引发二次传播,批评政府不作为放任疫情滋长。

  除此之外,公屋管道问题也成为香港市民普遍认为造成公屋疫情反复发作的罪魁祸首。大量公屋屋邨采用“单管式”排水,且设施普遍老化,气密性较差,更有住户私自改动,破坏整体渠管系统。种种因素堆迭,造成一室染疫极有可能遍及整栋建筑。针对渠管播疫问题,房委会曾多次针对公屋展开大规模检修以及更换,并加大对擅改污水管行为的惩处力度,但实际未能遏止公屋垂直传播频发。民众批评房委会执法如同纸老虎,惩罚加重却从不落实,难怪擅改污水管屡禁不绝。而检修更换渠管亦被不少民众指出过程草率,前后流程不到一分钟如同“走过场”。例如,有区议员于2020年底报请检修更换屋邨内渠管,但即便经过检修后,在第五波疫情中还是出现居民因天台排气喉问题感染的情况。有专家与行业人士亦曾建议安装渠管净化系统预防垂直传播,政府也迟迟未有动作。不少香港市民批评房署平日工作敷衍,平时疏于防范,等到问题出现再临时抱佛脚就为时已晚,亦有观点指出若政府能做到以防疫为准绳统筹各部门工作,及早查漏补缺,也不会留下如此巨大隐患,致使公屋变成播疫温床。

  除了长久未得到改善的卫生恶劣与渠管失修问题,疫情爆发后屋邨围封检测的工作成效也引发了不少香港市民关注和批评。例如屋邨检测无人应答情况,有香港市民质疑房署运作效率低下,没有及时腾空空置房屋;围封期间送餐安排不到位,也被批评管理不到位。此外,不少公屋住户因为围封检测收入受到影响,甚至饭碗不保,对于检测配合度低,甚至多次与检测人员发生冲突,有市民提醒政府的沟通解说工作和配套服务不够。

图4 2017年以来香港社交媒体涉公屋管理议题占整体公屋议题的关注度与负面情绪比例变化(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5 2017-2020年香港公屋管理处接获投诉数量变化情况(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6 香港公屋楼龄分布(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长期以来,公屋管理混乱、废弛始终困扰着大多数公屋住户,各种管理不善的问题也藉由此次疫情而彻底爆发。如图4所示,过去5年内,公屋管理不佳、环境恶劣等问题引发的负面情绪,稳定地占据整体公屋议题四分之一左右,并不时突破五成大关。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房委会数据显示管理处每年收到投诉数量基本稳定在9万宗左右,近年来并无下降趋势。各项数据都直观反映出公屋的管理问题,在本届特区政府任内都没有明显改善。与此同时,香港公屋楼龄集中在30至50年间(如图6),设施老化等问题只会随着时间不断加重,如造成公屋爆疫漏洞之一的渠管系统,正是因为年久失修、维护不及时,才导致公屋爆发垂直感染。

图7 2017年至今香港社交媒体对公屋管理不满原因关注度分布(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进一步通过观点数据分析发现(如图7),除了公屋自身设施老化以及住户行为不当等具体问题以外,公屋管理不当本身在居民不满来源中占比达到50%,显然是最严重、最迫切的大问题。由于公屋管理大多由房委会或房屋署外判给管理公司,责任主体的分离导致许多居民在相关问题投诉时遭遇到无穷无尽的踢皮球,往往耗时许久也无法解决问题。而外判公司压缩成本,大量缩减相关人手,也是导致公屋管理、维修、清洁等基本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公屋住户虽设有评分制,违反条例会被扣分直至被收回单位,但不少民众批评由于举证困难与无人跟进调查,扣分制度沦为“无牙老虎”,对于不当行为则毫无威慑。而公屋配套设施如停车场与商铺等自2005年证券化以来,也招致许多管理不善、加租伤害市民利益以及破坏社区风貌等批评。

  中评智库认为,新冠疫情不仅揭露了香港公共卫生系统的脆弱,还与住房、环境、贫困、养老等诸多问题形成迭加效应。中评数据新闻曾就公屋福利制度滥用导致阶层固化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香港公共屋邨的种种管理问题由来已久、积重难返,第五波新冠疫情引爆了这颗“定时炸弹”,造成了十分惨重的后果。毫无疑问,特区政府是公屋的第一责任人,公屋全数爆疫失控,港府难辞其咎,亟需严肃问责。正值香港新一届特首选举启动,我们希望新的爱国治港者能够严肃正视这一问题,新一届政府一定要积极处理好公屋管理问题,还200多万公屋居民一个安宁与安心!

  (记者:何诚;分析师:舒晓叶;工程师:连港东;研究员:宋漾心)

图1 第五波疫情强检大厦名单内公私住宅楼宇对比以及公屋染疫情况(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中评社香港4月25日电/香港第五波疫情目前已逐步进入“收尾”阶段,但新增个案仍然集中在公共屋邨,再次证明了香港公屋沦为新冠疫情“重灾区”的事实。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经过数据观测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香港市民长期以来对公屋卫生状况与管理品质深感不满,但是得不到有效改善,香港公屋在第五波疫情下几乎全部沦陷实乃必然。必须指出,如果任由问题拖延下去,特区政府没有切实解决问题的决心与能力,万一今后疫情又大暴发的话,公共屋邨仍有可能会是重灾区。

  如图1所示,以3月22日至今港府恢复发布强检大厦名单至今的“中招”楼宇为例,在206个强制检测地点中超过182个为公屋楼宇,进一步回顾整个第五波疫情可以发现,类似趋势更为明显:过去3个月内,出现确诊者超过5次的楼宇中,公共屋邨占比高达七成,不仅在数量上远高于私人住宅,而且一旦涉疫往往难以根除、多次复发,更可能藉由环境传播令整栋楼沦陷。另据统计,第五波疫情中全港251个公共屋邨几乎全数染疫,99%以上曾出现过确诊个案,出现确诊的楼宇座数占比亦高达95%。可以说,由香港特区政府负责兴建、管理的公共屋邨是彻彻底底的疫情重灾区,甚至在未来还将成为疫情死灰复燃的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