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引领能源转型“先立后破”

  中评社北京11月4日电/据科技日报报导,“既要逐步实现碳减排,又要保持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是一个挑战。”在11月3日举行的2022年A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表示,技术的进步正在不同的行业、产业实现这样的“双赢”,未来将有更丰富的创新天地。

  “必须坚持创新引领,在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的同时,走出一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贸促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会长任鸿斌认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正在带来绿色、低碳、数字化热潮。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成为会上热议的话题。与会专家认为,要实现能源转型的“先立后破”,科技创新在可再生能源利用、能源科学利用等方面不可或缺。

  重新认识能源资源禀赋,越转型越安全

  如何理解能源转型中的“先立后破”?杜祥琬解释,“立”的前提是要重新认识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在对资源基础正确认知的基础上“立”,“立”好了之后,再逐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利用。

  因此,在“先立后破”的过程中,重新认识我国资源禀赋是基础。杜祥琬说,一提到能源资源禀赋经常听到6个字“富煤、缺油、少气”,这一提法忽略了我国还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也是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十年,我国在可再生能源“立”的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鲁俊岭介绍,中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增长了12倍左右,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消费比例持续提升,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总量的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