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美西方国家分化分裂加剧

这是3月1日在顿涅茨克拍摄的武装人员。(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评社北京11月4日电/据大公报评论,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后,美西方对俄罗斯表现同仇敌忾。半年后,随着美西方对俄罗斯实施能源制裁的负面效应浮现,美国与其欧洲盟国暴露利害关系对立;在欧盟内部,成员国处理与俄罗斯相关事宜出现明显分歧。

  本文执笔时,关于北溪1号和2号天然气管道被炸断事件的调查无结果公布。但是,美国高价向其欧洲盟国输出天然气已激起后者忿懑,例如,法国总统马克龙已向大西洋彼岸喊话,称这绝非盟国应有行为。

  在10月20日举行的欧盟领导人峰会上,欧盟成员国虽在降低天然气价格上达成共识,但未能为天然气价格设置上限。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波兰等迫切希望限价。迫于这些国家巨大压力,欧盟委员会提出一种机制以防止天然气价格极端波动和价格过高,遭德国、荷兰、丹麦等反对。与此同时,德国为稳定其企业和家庭的能源成本而实施上限为2000亿欧元的“能源盾牌”计划,再次成为欧盟成员国的“众矢之的”。尤其,欧盟两大领袖国德国和法国已显露矛盾,以至于10月26日德国总理朔尔茨访问爱丽舍宫,与法国总统马克龙会谈,破天荒地在会谈后没有举行联合记者会。

  多国欲摆脱美国操控

  另一方面,在俄乌冲突爆发前,美西方在所谓人权问题上对中国的态度一致。随着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的负面效应浮现,西方一些国家对待中国表露不同于美国的做法。

  最突出的表现是德国。10月26日,德国经济部宣布,批准中国远洋海运集团(Cosco,简称中远)入股德国第一大港汉堡港其中一个货柜码头的24.9%股份。德国媒体披露,德国经济部、内政部、国防部、外交部、财政部和交通部6个政府部门曾联手反对。德国总理朔尔茨力排众议,促成此交易。朔尔茨已公布他将于本月率领德国企业代表团访问中国,此举显然是向中国政府和人民献一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