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公司成土拍市场常客

  中评社北京11月3日电/据证券日报报导,从“金九银十”销售数据来看,当下房地产市场仍有待回暖,相应地,土地市场也处于低温状态。当下,地产商投资意愿、聚焦城市以及拿地支出计划早已改变了节奏,场上的玩家亦随之悄然生变,这从跻身今年前10个月拿地榜TOP100的房企变换中已可窥见一二。

  11月2日,万科发布简报称,自9月份销售简报披露以来,公司新增开发项目5个,需支付权益地价款77.89亿元。此前一天,据中指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10月份,百强房企拿地总额11229亿元,同比下降50.2%,降幅连续5个月维持收窄态势。

  “土地市场整体上处于低迷状态,并没有出现明显回暖。”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房企资金链整体偏紧,债务违约事件时有发生,金融机构对部分房企融资支持减弱,开发商多倚重销售回款补充现金流,这些资金多用于还债或者日常经营。如此格局下,有短期流动性困难,以及近期将面临到期债务偿还压力的房企,首要策略就是缩减投资,甚至暂停拿地。

  10强房企

  新增货值占总货值50%

  今年10月份,7个城市扎堆进行集中供地,多城宅地以底价成交为主,房企拿地策略进一步分化。

  据第三方机构克而瑞监测数据显示,超过九成50强房企10月份无投资,2022年至今投资暂停企业超过30家。三季度以来,拿地相对强势的招商蛇口、华润置地、建发房产等房企,10月份也放缓了投资脚步,仅有保利发展、龙湖集团等规模房企加大投资力度,如龙湖集团单月新增拿地金额近90亿元,创年内新高。

  另一组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TOP10房企新增货值占百强房企新增总货值的比例已经达到50%。同时,跻身今年前十个月销售榜TOP10房企中,有6家同样位列新增货值榜TOP10内,重合度较高,说明当前销售仍正常维持的规模房企是拿地大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