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现场:两岸专家北京共议传承中华文化

四海孔子书院师生共同呈现的纪念大成至圣先师孔子2572年诞辰礼乐祭孔典礼(中评社 徐梦溪摄)

  中评社北京9月29日电(记者 徐梦溪)9月28日上午,由北京四海孔子书院主办的第二届“两岸共同传承中华文化研讨会”在四海孔子书院举行。北师大资深教授、国际儒联荣誉顾问郭齐家,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中共中央党校教授乔清举等来自两岸的文化界和4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活动,围绕“心灵共契”、“礼乐共奏”、“典范共仰”、“道统共传”四个主题交流探讨。

  研讨会前,与会嘉宾一起在现场观看了由北京四海孔子书院主办、台湾三一寰宇文化协会协办,四海孔子书院师生共同呈现的纪念大成至圣先师孔子2572年诞辰礼乐祭孔典礼。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中华青雁和平教育基金会董事长洪秀柱向活动发来贺信。她表示,身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能忘记这这个无比珍贵的文化身份。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与内涵,是两岸共同的文化共识,也是我们要守护的共有精神家园。两岸同胞携手同心,共同传承中华文化,共同弘扬传播中华文化。秀柱希望,网络时代的年轻人,进一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以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传承的精神为底气,做一个充满自信而有尊严的中国人。

  国台办全国对台干部培训中心主任王杰以“两岸文化交流,增进心灵契合”为题做主题发言表示,台湾问题是政权统一和政权认同问题,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起点和结果,也是民族认同的核心。在现代社会,由于台湾政府的“去中国化”行为,两岸现实文化出现断裂、冲突。因此就需要加大推动两岸青年文化交流,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两岸文化交流,要创造两岸未来共同的文化。文化交流在重视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的同时也要重视现实文化。文化复兴不是文化“复古”,要创造两岸认同的新文化、新“传统”。

  台湾三一寰宇文化协会会长杨庆亮以“含藏在中国文化里的君子三辨”为题,强调中国人的认同,就是做一个真正的人,符合于本性的人。传统上,做一个真正的人就应该有三辨:华夷之辨、人禽之辨、义利之辨。

由北京四海孔子书院主办的第二届“两岸共同传承中华文化研讨会”在四海孔子书院举行(中评社 徐梦溪摄)

  北师大资深教授、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国际儒联荣誉顾问郭齐家以两岸祭孔活动为切入点,认为应当把9月28日孔子诞辰这一天作为中国人的圣诞节来庆祝。他说,孔子是世界文化的伟人,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对孔子的尊重也就是对文明的尊重,对中国文化的尊重,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我们应当全面认识孔子和儒学在现代世界的重要作用,儒学是学习的文明,是促进海峡两岸中国人和平统一、团结一心共谋民族复兴的源头活水。

  会后,四海孔子书院院长冯哲接受中评社采访表示,此次活动是在中国进入了文化大发展的历史时刻背景下举行的,两岸通过活动彰显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以及共同拥有中华文化的身份共识。这样的共识认定使得两岸有了一个共有的中华文化精神母体,这决定了我们国家会走向大一统。

  台湾中华民族致公党党主席陈柏光对中评社表示,中国大陆正在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就要复兴中华文化,因为经济使一个国家强大,而文化使一个国家伟大。台湾的“台独”势力在岛内有计划地做了大量去中国化的措施,但无论如何,台湾人的祖辈来自大陆,文字也是中国文字,所以去中国化的各种措施,终将是徒劳无功的。

四海孔子书院师生共同呈现的纪念大成至圣先师孔子2572年诞辰礼乐祭孔典礼(中评社 徐梦溪摄)

  中评社北京9月29日电(记者 徐梦溪)9月28日上午,由北京四海孔子书院主办的第二届“两岸共同传承中华文化研讨会”在四海孔子书院举行。北师大资深教授、国际儒联荣誉顾问郭齐家,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中共中央党校教授乔清举等来自两岸的文化界和4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活动,围绕“心灵共契”、“礼乐共奏”、“典范共仰”、“道统共传”四个主题交流探讨。

  研讨会前,与会嘉宾一起在现场观看了由北京四海孔子书院主办、台湾三一寰宇文化协会协办,四海孔子书院师生共同呈现的纪念大成至圣先师孔子2572年诞辰礼乐祭孔典礼。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中华青雁和平教育基金会董事长洪秀柱向活动发来贺信。她表示,身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能忘记这这个无比珍贵的文化身份。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与内涵,是两岸共同的文化共识,也是我们要守护的共有精神家园。两岸同胞携手同心,共同传承中华文化,共同弘扬传播中华文化。秀柱希望,网络时代的年轻人,进一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以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传承的精神为底气,做一个充满自信而有尊严的中国人。

  国台办全国对台干部培训中心主任王杰以“两岸文化交流,增进心灵契合”为题做主题发言表示,台湾问题是政权统一和政权认同问题,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起点和结果,也是民族认同的核心。在现代社会,由于台湾政府的“去中国化”行为,两岸现实文化出现断裂、冲突。因此就需要加大推动两岸青年文化交流,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两岸文化交流,要创造两岸未来共同的文化。文化交流在重视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的同时也要重视现实文化。文化复兴不是文化“复古”,要创造两岸认同的新文化、新“传统”。

  台湾三一寰宇文化协会会长杨庆亮以“含藏在中国文化里的君子三辨”为题,强调中国人的认同,就是做一个真正的人,符合于本性的人。传统上,做一个真正的人就应该有三辨:华夷之辨、人禽之辨、义利之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