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新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雄安图景

  中评社北京11月5日电/据新华社报导,“出发!”护鸟志愿者田永峰驾驶快艇,载着河北雄安新区安新县自然资源局两名巡查队员驶入白洋淀,前往桃花岛、十里荷香等水域开展巡查。

  秋末的白洋淀碧水连天,波光粼粼,泛黄的芦苇随风摇曳,白色的鸟儿展翅飞翔,好一幅天然的美丽画卷。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表述,让我倍感振奋。白洋淀是我们的美丽家园,守护好这里的野生鸟类,让鸟儿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我们再苦再累也值得。”田永峰一边配合巡查水域,一边打开话匣子。

  烟波浩渺的白洋淀里140多个淀泊星罗棋布,这里是我国候鸟迁徙通道上重要的停歇地、繁殖地和越冬地,是湿地水鸟集中分布区。为保护野生鸟类,雄安新区在白洋淀划定了9个鸟类重要栖息地,白洋淀湿地全域列为禁猎区、全年为禁猎期,最大限度减少人类干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我们的工作方向和重点更加明确了。”安新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田永昌说,我们采取“政府+民间协会+志愿者”管理模式,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爱鸟护鸟行动,目前护鸟志愿者超过2000人。最近还建成了白洋淀鸟类栖息地智慧监测系统,设置了鸟类救助站。如今,越来越多的鸟类来此“安家”,鸟类种群数量已达到238种,较雄安新区设立前增加了3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0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4种。

  护鸟志愿者韩战桥是安新县同口村小学教师,他经常带着孩子们到户外观测野生鸟类,并教给大家鸟类保护知识。近日,他创作了歌曲《我是雄安的一只鸟》,表达对白洋淀恢复“荷红苇绿,百鸟翔集”美景的喜悦之情。“要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生态保护意识,成为爱鸟护鸟的宣传员。”韩战桥说。

  今年夏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首次被发现在白洋淀繁殖育雏。田永昌说,这些珍稀鸟类就像“环评师”,为白洋淀生态环境好转提供了有力佐证。

  2017年雄安新区设立后,白洋淀迎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系统性生态治理,水质从污染程度非常高的劣Ⅴ类提升至Ⅲ类,跻身全国良好湖泊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