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看点

  中评社北京11月3日电/据新华网报道,《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5日将在中国武汉和瑞士日内瓦两地拉开帷幕。这是我国首次承办《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大会以“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

  那么,这个以湿地为主题的国际会议将研究哪些内容?将怎么开?

  大会为何备受关注?

  湿地是全球重要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护生态、水资源、生物安全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等。

  作为全球第一部政府间多边环境公约,《湿地公约》于1971年2月2日由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海滨城市拉姆萨尔签署,全称为《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经过50余年的发展,《湿地公约》的内涵已由关注水禽栖息地和迁移水鸟的保护,延伸到注重整个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功能的发挥。缔约方发展到目前的172个。中国政府于1992年正式加入《湿地公约》,成为公约第67个缔约方。

  通常每三年召开一次的缔约方大会,是公约最高决策机构,主要审议公约过去三年的执行情况、公约发展战略,修订《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通过相关决议。按照惯例,缔约方大会的参会人员主要为各国政府代表团、相关国际组织及民间团体代表、专家学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