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义和寨石碑:记载历史 彰显大义

  中评社北京10月26日电/据齐鲁晚报报导,遥想当年烽烟起 义和寨碑看义利

  寿光这块石碑的碑文不但记载了一段历史,更彰显了大义

  寿光市纪台镇寨子村有座“义和寨碑”,碑文记载了清末当地村民自发组织起来抵御拈军侵扰的一段历史,既有史料价值,也对我们如何看待义与利的关系颇有启发。

  访碑缘起

  早在2021年底,青州一中闫玉新老师就曾向我打听“义和寨碑”。我虽搜罗寿光碑刻多年,去过很多村庄,寨子村却未曾踏足。而那时,我编纂的《寿光历代碑刻》一书已经截稿,提交出版社。又因正是冬季,所以未能及时访碑。前不久,《寿光历代碑刻》付梓,诸事完结,心有余闲,我又想起了义和寨碑,便起兴前往一访。

  寨子村位于寿光市纪台镇,东南与昌乐县接壤,西环丹水,北枕“青龙山”。“青龙山”并不是山,而是一座汉墓。寿光无大山,民间或称高大的土丘为山。如南马范村的战国墓,因顶曾建有三官庙,百姓祈愿时常将红布系在树上,或者制成旗子插入土中,红旗漫山,故又称“红旗山”。青龙山之名,则不知缘故。寨子村汉墓为黄土夯筑,现存封土南北长50米、东西长31米、高11米,为寿光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村民讲,自新中国成立以后,周围村庄便从“青龙山”取土,现在的面积祗有原来的三分之一。封土之上建有“太师宫殿”,又名“三太爷庙”,里面供奉着“胡三太爷”。据庙前石碑记载,1939年“青龙山”上曾建有庙宇,后因战乱被毁,现在的庙宇建于1995年。据村民介绍,每年正月十六,前来祈福向善的人络绎不绝,香火旺盛。

  寨子村立村较早。据《徐氏族谱》记载,元朝初年徐氏自海州大伊山(在今连云港市)迁居寿光南部。村北徐氏祖茔曾有元代残碑,上书“敕授武略将军”。五世祖徐荣于元朝至大年间(1308—1311)任沧州教授;二弟徐忠至大年间任唐州阴阳教授;三弟徐显延佑年间(1314—1320)任濮州教授,元统年间(1333—1335)任右卫亲军都指挥使。寨子村尚有元至正八年(1348)徐四翁与妻子李氏墓碑,虽与族谱所述并非一碑,但由此可以断定,早在元代,徐氏一族就已在寨子村定居生活。

美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