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中国依靠科技创新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
中评社北京9月25日电(评论员 乔新生)9月21日,中国国家领导人出席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向世界庄严宣布,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炭发电项目。
这标志着中国在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方面,说到做到。从2014年到2020年,中国计划在境外建设煤炭发电项目超过1600亿美元。现在中国已经宣布将其中的880亿美元项目搁置或者取消。中国在印度、非洲国家建设的煤炭发电项目,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不再建设煤炭发电厂,中国企业损失巨大。
即便如此,中国仍然作出决定,不再建设煤炭发电项目。这是因为煤炭发电在二氧化碳气体排放中所占的比重超过四分之一。也就是说,使用煤炭发电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尽管各国都在探索煤炭发电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技术,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项技术方案都有一定的弊端。
正因为如此,中国决定,不再帮助其他国家建设煤炭发电项目。这样的决定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有可能意味着发电成本提高,对中国企业来说,就意味着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
近些年来,中国为了解决二氧化碳转化问题,投入了巨额资金,中国西北地区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空分装置”,用来分解当地的煤炭,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中国在煤炭清洁利用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中国不仅可以从煤炭中提炼出各种矿物质,而且可以把煤炭转化为油料。这对于中国煤炭的开发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当然,中国在煤炭开发利用方面巨大科研投入,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加以消化。为了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中国愿意承受由此带来的巨大成本。
中国愿意帮助其他国家,开发清洁能源。中国在非洲地区,建设大型光伏发电站和光热发电站,并且帮助有条件的国家建设大型水电站,为这些国家提供清洁能源。中国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带动广大发展中国家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从而为实现巴黎协定规定的各项目标作出贡献。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巴黎协定规定了发达国家的义务,但是,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没有为发展中国家设定具体的义务。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动为自己设置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目标。中国在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方面,已经率先垂范。中国向国际社会作出庄严承诺,2030年达到二氧化碳排放的高峰,2060年实现二氧化碳中和。中国为此将作出不懈的努力。
中国不仅建设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光伏发电能源基地,而且更主要的是,中国已经开始研制新的技术,争取在自然中获取更多的清洁能源。中国在“可燃冰”开采利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正在积极开发地热资源。如果中国能利用地球深处的热量,实现可持续生产,那么,中国在清洁的能源开发利用方面,一定会走到世界其他国家的前面。
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问题非常复杂。对于广大工业化国家而言,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中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增加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中国之所以愿意作出承诺,就是因为中国有信心依靠科技创新,解决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增加的问题。
首先,中国在清洁能源开发方面,采取的是多管齐下的战略。中国高度重视清洁能源技术的开发利用,中国不仅开发了世界上最安全的核电站,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而且更主要的是,中国尊重自然,在自然界获取清洁能源。
中国不仅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而且为电力储存技术研发投入巨额资金,研制出一系列领先世界的技术。中国特高压输变电技术,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可以长距离的运输电力。中国正在研制氢气的制备技术。如果能利用西北地区的光伏发电,就地取材,生产氢气,用于工业和生活,那么,中国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将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其次,中国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清洁能源发展方面不遗余力。中国虽然不再出口煤炭发电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煤炭发电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方面,不再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合作。
事实上,中国近些年来高度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合作,不仅通过设立地区性的金融机构,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提供资金支持,而且更主要的是,中国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大量的清洁能源装备。中国清洁发电设备出口到非洲国家,一些偏僻的山村,因为拥有中国生产的太阳能板,解决了当地的照明用电问题。中国近些年来大力生产太阳能板,直接出口到发展中国家。这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偏远地区居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帮助发展中国家从一无所有,直接实现清洁能源利用。这对于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三,中国在清洁能源技术开发方面,愿意与世界各国开展合作。中国过去和美国、欧洲联盟国家开展合作,共同开发清洁能源。法国帮助中国建设核电站,中国在法国核电站技术基础上,通过技术革新,建设世界上最安全的核电站。中国与日本合作,在中国西北地区建设新一代的核电站。如果该核电站证明具有绝对的安全性,那么,未来这种新型安全核电站技术将会推广到全球。
中国希望与发达国家开展技术合作,开发新的清洁能源。中国也愿意和发展中国家合作,因地制宜,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开发新的清洁能源。
当然,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不可能没有政治因素。即使在纯粹的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环节仍然存在着巨大争议。譬如,建设大型的水电站,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学术界存在争议。西方一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由于经济萎缩,人口减少,或者由于经济结构转型,产业链转移,不再需要水电站。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应当东施效颦,减少水电站开发利用。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充分利用中国的地理条件,建设大型水电站,无可非议。中国在建设大型水电站过程中,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为了保护原生态,中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实现当地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中国在水电开发方面,不仅拥有完整的技术,而且在水电站建设过程中,减少了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积累了有益经验。
中国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坚持多元化战略。一方面,中国高度重视新技术的应用,但是另一方面,中国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因地制宜,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技术方案。到目前为止,中国选择的技术方案,对于中国实现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战略目标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按照自己选择的技术方案,完全可以在确定的期限内实现战略目标。
中国不再向其他国家出口煤炭发电技术,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做出了榜样。少数发达国家试图在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方面,向中国发难,但是,面对中国国家领导人作出的庄严承诺,相信某些发达国家无话可说。中国希望国际社会充分意识到,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必须考虑到南北差距,不能因为在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问题上采取同样的标准,使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中国希望发达国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作出贡献。
中评社北京9月25日电(评论员 乔新生)9月21日,中国国家领导人出席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向世界庄严宣布,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炭发电项目。
这标志着中国在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方面,说到做到。从2014年到2020年,中国计划在境外建设煤炭发电项目超过1600亿美元。现在中国已经宣布将其中的880亿美元项目搁置或者取消。中国在印度、非洲国家建设的煤炭发电项目,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不再建设煤炭发电厂,中国企业损失巨大。
即便如此,中国仍然作出决定,不再建设煤炭发电项目。这是因为煤炭发电在二氧化碳气体排放中所占的比重超过四分之一。也就是说,使用煤炭发电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尽管各国都在探索煤炭发电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技术,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项技术方案都有一定的弊端。
正因为如此,中国决定,不再帮助其他国家建设煤炭发电项目。这样的决定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有可能意味着发电成本提高,对中国企业来说,就意味着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
近些年来,中国为了解决二氧化碳转化问题,投入了巨额资金,中国西北地区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空分装置”,用来分解当地的煤炭,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中国在煤炭清洁利用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中国不仅可以从煤炭中提炼出各种矿物质,而且可以把煤炭转化为油料。这对于中国煤炭的开发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当然,中国在煤炭开发利用方面巨大科研投入,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加以消化。为了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中国愿意承受由此带来的巨大成本。
中国愿意帮助其他国家,开发清洁能源。中国在非洲地区,建设大型光伏发电站和光热发电站,并且帮助有条件的国家建设大型水电站,为这些国家提供清洁能源。中国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带动广大发展中国家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从而为实现巴黎协定规定的各项目标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