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消费举措持续落地显效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记者表示,除疫情期间消费服务受限阶段,近年来,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都超过六成,同时也吸纳中上游工业产出,是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和“压舱石”。现阶段,疫情对就业、居民收入、居民消费意愿的冲击仍然存在,社会消费的修复较为缓慢。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有助于在海外经济不确定性增大的背景下维持国内经济的平稳发展。
今年以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我国消费市场一度遭遇较大冲击。为促消费,一系列政策措施密集出台,包括鼓励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发放消费券;为餐饮等市场主体提供房租减免、金融支持等。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0305亿元,同比增长0.7%。其中,三季度增长3.5%,而二季度下降4.6%。
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恢复同比正增长,下一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将如何发力?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消费市场呈现“必选强、可选弱”的特征。此外,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近一成的汽车消费波动很大,经过年初的较大幅度负增长后,伴随5月份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出台,6月份汽车销量进入同比大幅增长过程,前三季度汽车消费累计同比已实现转正,这也表明当前宏观政策在促消费方面空间很大。
“三季度在整体消费增速加快的同时,‘必选强、可选弱’现象已有改观,预计四季度若不出现新的超预期因素,这一趋势将持续至年底。从促消费的角度看,当前可以考虑从表现相对较弱的大宗可选消费入手,通过适当增加消费券发放规模以及针对低收入群体发放现金消费补贴等方式,刺激消费需求,熨平数据波动。”王青进一步分析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