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无私奉献创造减贫奇迹

  中评社北京10月17日电/据光明日报报道,10月17日是第9个国家扶贫日,也是第30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力量。

  回顾我国的脱贫攻坚之路,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涌现出许多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与此同时,一批政治坚定、表现突出、贡献重大、精神感人的杰出典型更是让人民群众深深地感受到了功勋模范的榜样力量。

  深秋时节,78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依然忙碌在一线,进行着他始终专注的一件事——菌物研究。40多年来,李玉不仅开创了全国第一个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出一批食用菌人才,还把以木耳为主的食用菌种植技术推广到40多个贫困地区,引领我国食用菌产业实现从小木耳到大产业的历史性转变。

  为采集优良菌种,制作新的菌物标本,李玉和学生几乎年年深入人迹罕至的地方考察。经过努力,他们发表新菌种130余个,记录中国黏菌430余种,占世界已知菌种的43%,开创了中国人命名新菌种的先河。

  2012年,全国脱贫攻坚战打响,李玉满腔热忱投身到扶贫事业中。通过对农业产业的精准把脉,他创造性地提出“南菇北移”“建设百公里食药用菌长廊”等食用菌产业扶贫发展战略,之后又将菌业扶贫经验推广应用到全国。2017年,他承担起陕西省柞水县科技扶贫任务,为柞水选育出5个宜栽品种,幷实现大面积推广,辐射带动全县9个镇办42个村发展木耳产业。

  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李玉走遍全国40多个贫困县(市),累计举办科技讲座80余场,建立食用菌技术推广基地31个,扶持食用菌龙头企业22个,示范推广30亿菌